松婀鹂
第一节课 实说实话
(主讲人:朵朵的继母)
一年前,我成为漂亮女孩儿朵朵的继母。当6岁的她羞答答地喊我妈妈时,我很感动,暗自要求自己一定要对朵朵好。
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后,朵朵的一些坏习惯就暴露了出来。她不肯主动刷牙、洗脚,被催促几次才肯慢吞吞地去做;人多聚会时得以她为中心,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得先让着她。吃的、玩的必须把她排在第一位,偏差一点儿,轻则撅嘴生气,重则闹得天翻地覆。
一次,我带朵朵去参加几个朋友的聚会,闺密的小孩儿与我亲近友好,我将他抱在怀里逗着玩,朵朵就跑来问我:“你是不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我矢口否认后,她大声说我撒谎,然后就往我身上扑过来,要扯那个小孩儿下来。最后矛盾升级,她竟然开口骂我:“你妈咋教育你的啊!没教你咋当后妈吗?”气得我真想狠狠地揍她一顿,但我清楚自己的身份,朵朵不是自己的孩子。
虽然平时我苦口婆心的帮朵朵纠正错误,但她的毛病并没有改掉多少,依旧很敏感,并且挑歪理,说出的话很伤人心。现在上了小学,老师反映她与同学间不懂得团结合作,总有同学告她的状。每次面对老师与我找她谈话,问她原因,朵朵的回答不是“不知道”,就是找一些别的借口来开脱自己。
在家里写作业时,朵朵专注5分钟的时间都很困难,喝水、上厕所、找橡皮、找课本……我告诉朵朵,坐到学习桌前应该把该办的事情都事先办好,一旦拿起笔,绝不允许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坚持了没两天,她便开始抠耳朵、咬铅笔头,气得我有一次伸手打掉了她的铅笔,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大喊我打疼了她的手。被她的哭声引来的老公支持我管教朵朵,再次惹怒了朵朵。她冲我们大喊:“真是有后妈,就有后爸啊!”老公气得打了朵朵一个耳光。
婆婆出面干涉,慢声细语地给我俩讲道理,句句话都有份量。我知道婆婆一直想让孩子与我处好关系,甚至不让朵朵的亲妈看孩子。我也知道朵朵其实怪可怜的,每次发过脾气后,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助与哀伤。正因为如此,我下很大的工夫去管教她,想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生活,但我恨自己没能力教育好孩子。有好心的朋友劝我:“别扮演这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差不多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搞不好把自己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说老实话,朵朵让我对这个家庭都快失去信心了。一想到将来还要有自己的孩子,真不知道还有多少的矛盾与麻烦在等着我。
第二节课 案例分析
爱是给孩子安全感
通过询问,得知重组新家之前,朵朵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奶奶想让朵朵与继母友好相处,说了一些让朵朵与亲生母亲生分的话,同时吓唬朵朵如果不听继母的话,后果就会很凄惨,这让一个本来缺少母爱、渴望母爱的孩子陷入了恐慌与矛盾之中。离开奶奶的朵朵来到继母身边,将安全感维系在了继母身上。当继母表现出与别的小孩儿过分友好、亲热时,朵朵的情绪就会变得激动,去质问继母:“你是不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其实,她真正想表达的潜台词是:“不要对他好,对我好。我才是你的女儿!”由于表达方式与语气不当,使继母没注意到孩子的真正意思,导致矛盾激化,扯出一大串让继母伤心、难堪的话。
继母是一个很善良又很负责任的人,在帮助孩子改坏毛病的时候,肯定会与孩子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因为对继母来讲,她没有做母亲的经验,并且要面对一个已经6岁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与特点对她来说是一片空白,与孩子沟通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时间来磨合,也需要家人的配合。爸爸支持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处理的方式却让孩子无法接受,使其再次感到安全感消失,以致说狠话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其中也不排除孩子特意用这样的字眼儿,来达到快意的报复目的。
那么,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怎么会说出这些话呢?
孩子以为过度关注才是爱
朵朵是一个察觉能力很强的孩子,面对问话,她的眼神变得闪烁起来。原来,奶奶的叮嘱使她对继母的态度变得比较敏感,继而关注继母的话题。有时,奶奶将“有后妈,就有后爸”的担心对亲近的人倾吐出来,被朵朵偷听到,就推理成一套自己的理论,被利用成对付父母很有杀伤力的武器。
孩子渴望得到母爱,渴望时时刻刻地得到继母的关注。当继母对她关注的方式变成行为约束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就会用自己的方式与继母抗争。当奶奶不在身边时,便向爸爸寻求援助。结果爸爸支持妈妈,爸爸也不“爱”她了,孩子很失望,于是采取自己泄愤的方式报复父母。
在过度关注里才能找到归属感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会有失落感,这就是与同学无法友好相处的原因。有时孩子不是狡辩,而是她真的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新的、健康的母女关系没能在期望中建立,爸爸又不是她的依靠,受了委屈的孩子便转而向奶奶投诉父母。如果奶奶再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两种结果:如果投诉失败,朵朵可能会绝望地变成消极对抗,任由自己的坏习惯、坏脾气发展下去。如果获得援助,朵朵便会变本加厉地任性下去。
用积极的心态换回建设性回报
正如继母所担心的那样,不改变这种家庭教育模式,随着朵朵年龄的成长,入学后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随着另一个孩子的出生,解决家庭问题的难度也会增大。如此看来,仅靠继母视同己出给予真爱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对于一个需要爱的安全感的孩子如何管教呢?
继母应该努力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知道母亲对她的关注方式已改变,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爱。母亲根据孩子的心理与个性特点,技巧地与孩子沟通,对继母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当然,换个角度思考,妈妈的心态会轻松些:把这一切看成是为另一个孩子的出生做准备;妈妈将会有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将会有丰富的经验等待另一个小家伙的出生。
当一个家长肯定孩子的改变并且积极学习的时候,是孩子的福分。当孩子再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积极寻找孩子的心理感受与需求,引导孩子学会交流,不再用报复、伤害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受伤害,才会主动尝试用建设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亲人们将会欣喜地发现:孩子大了、懂事了,知道管教她是对她好。这时,孩子反馈给继母的是理解与接受,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三节课家长对策
一、孩子应该成为联系家庭成员的快乐纽带,不要让孩子的问题成为成人间的矛盾制造者。针对孩子积攒下来的毛病,家人应达成共识。婆婆与丈夫理解继母的特殊身份,降低对孩子的过分关注,降低对妈妈的期望值,给予妈妈支持。一个人的精力与能力是限的,继母应当在老公与婆婆那里取得理解与帮助。作为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要辅导者,多花费精力与心思去观察孩子的个性特点,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最佳突破点,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主动认识错误并有想改的愿望。
二、每个孩子都有着渴望被关注的心理。有的孩子因个性或习惯的原因,不被围得团团转就认为不被重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对孩子实行“脱敏”疗法。“敏”指的是敏感,成人先消除“没娘的孩子可怜,得高看一眼”的同情心理,淡化孩子被当作中心的心理。面对热闹的场面时,应避免孩子情绪失落,妈妈事先给孩子讲清楚各人所处的角色位置。可以给孩子派一个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逐步培养孩子适应环境、融入环境、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低落沮丧时,母亲给予关心,给女儿一个拥抱,倾听孩子的烦恼,都是建立亲子的良好机会;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友好的指出,态度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孩子的情绪失控时,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注意,冷处理并不是冷暴力。前者给人反省认识自我的机会;后者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与折磨。
四、继母放下我是后母的想法,因为顾虑会造成与孩子间的隔阂与生分,不利于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持“对事不对人”态度,绝不姑息孩子的错误。事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达到有效的教育。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好习惯的建立,思想会发生转变,对母亲的心情会越来越理解与感恩。
五、停止向孩子灌输有关亲生母亲的负面信息。鼓励孩子与亲生母亲交往,不让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中留有阴影与缺憾。
课外作业
1.家长以身作则,以宽阔的心胸处事,有意增加人事交往的透明度,传授给孩子与人沟通的友好方式。
2.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互相帮助改正缺点。每人找出一个需要改正的缺点,由全体家庭成员监督,定期评定。
3.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惩罚与指责,指出的同时,教给孩子具体的改正方法。
4.针对孩子年龄的特点,将孩子的目标定得小一些,取得了点滴进步后,及时给予肯定,以便帮助孩子巩固好习惯。
责编/吴双(wushuang04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