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菊花(外一篇)

2009-04-28 07:48陈绪伟
延河 2009年4期
关键词:天宝玻璃杯南山

陈绪伟 曾发表散文、随笔多篇,现供职于陕西省汉阴县政协。

暮秋初冬,天高气爽。吃罢早饭,趁着艳阳和风,相邀三两文友,驾车到南山,去观赏象鼻梁的菊花。

车翻过凤凰山顶,下山转过七道弯,就到了象鼻梁。一下车,丽日中凉风飕飕,摆动风衣,风穿过垭口,就看见方圆几十里的象鼻梁,圈着下坡的公路,这路边与沟上,土包与弯头,草丛与壑旁,星罗棋布密如江波粼动的野菊花,似乎是相约了一年的默契,兴冲冲地,齐匝匝地,笑哈哈地开在枝头上。荒茅不再羞涩,杂草不再孤单,沟壑坡梁到处都似乎是七彩泫然,迂回的汉旋路在这里格外显眼,菊芳随风扑鼻,透着心眼地飘香。

“秋来谁为南山主,漫坡吐芳是菊花”。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感受,并呤出这句来。走进象鼻梁,掐一朵菊花,捧在手中,心里仿佛捧住了暮秋和初冬。临沂,沂蒙,公社,社区,论坛,博客?

欣赏菊花,我缘于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陶渊明的诗情画意的理解,每到秋冬季节,便常想象他端着酒壶,注视着西下的斜阳,一杯复一杯,尽情的陶醉在一大片菊花丛中。菊花傲霜怒放,而有比朝阳更灿烂的清香,人醉卧花丛,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因而,菊花无不为古今文人学士所赞颂,也常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爱,从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毛泽东的《彩桑子·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诗句,都对菊花评价极高。

如今,龙岗山城家家都在养菊。然而,在这里赏菊,盆中之菊怎及凤凰山南之菊。南山之菊,迎着秋风绽放,顶着寒霜芬芳;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绿的如翠,白的胜雪,粉的象霞,幻化成了记忆中一幅幅不褪色的剪影,定格在心中。山南之菊,不择乡土,无须播育,竞相开放在萧瑟的深秋初冬。人说秋风扫落叶,山林不再葱茏,大地不再绿荫,而南山的坡梁上,菊枝花朵漫山一片,艳阳耀眼。“去年移家贵如金,一盆浅淡满丛深;今来萧疏南山立,清冷香中对天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菊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时值,我便写下《南山坡·观菊》。

南山菊花,象淑女,色彩迷人,淡淡清香,清隽高雅。南山菊花,如君子,威武不屈,高风亮节,刚毅挺拔。看似层层叠叠的花瓣舒卷无言,其实有好多心语,无数离奇的故事,都隐藏在那些细密的花芯里。“寒霜百花皆噤声,群芳凋尽我该来。”这菊的心语,只有冷霜清露听得明白,懂得透彻。

凤凰山南,又见菊花开,大片大片的菊花开得蓬蓬勃勃,它不赶繁华似锦的城市之热闹,而在一个自然苍凉的季节冷静的美丽着。

隔杯看茶

喜爱坐夜,就爱喝茶,主要是在写不出什么时提提神,换换脑。我喝过三河梁上阳坡的晒青,平梁镇长坝村的炒青,汉江边上阮家坝的烘青,若没有人说这是啥茶,我是喝不出茶叶的品种,更品不出茶叶的等级的,但我学会用心看茶。

安康小有名气的茶叶,有紫阳的“银针”,平利的“八仙云雾”,还有瀛湖的毛尖、岚皋的“龙安”茶等等,都是好茶、名茶,毋容置疑。但我还是喜欢家乡“三沈”故里汉阴的富硒“天宝贡茗”茶。

秦巴山间的凤凰山脉,绵延茂密的森林覆盖,黑色的沙石泥土饱含着硒元素,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孕育的“天宝贡茗”茶叶,它外形扁直光滑,色泽碧绿澄亮,气味清香渗鼻。

我喜爱用玻璃杯泡茶,捏一小撮“天宝贡茗”,将90°开水倒入三分之一杯,热度和冲力使茶叶在杯里运动,水雾在杯中旋廻,袅袅从杯口溢出。渐渐可看出,一些叶片缓缓落下杯底,大部分则漂浮在水面上。90°水再倒入杯中,热气加剧升腾,“贡茗”在适度水的滋润下开始泛青,慢慢丰满干扁的身驱,尽情舒展嫩绿的本色。显得如此从容的安详,让人心动,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历程还可以有别样的新奇。杯中茶虽无语,但人分明感受到了另一种强有力的生机显现。

杯中的“天宝贡茗”在“云雾”里慢慢地伸展,翠绿翠绿地自由飘散,杯中水渐成绿色,晶莹而透明,让人赏心悦目。再用80°的水把杯倒满,绿叶又一次翻滚,杯中水面上的茶叶一一沉下,杯底自然造就一个精品茶园。茶叶姊妹相聚在另一个世界,竭尽出毕生的精力,释放出全部的神采,重新构筑了一个充满生命的乐园。

隔着玻璃杯看茶,在那滚动的茶杯里,仿佛看见万水千山的碧绿,更像是在追忆春光明媚那难忘的时光。享受了视觉的愉悦,再端起茶杯,轻轻地咂一小口,一股春的气息便扩散到全身的末梢,每一根汗毛都会抖擞起来,每一个毛孔都会舒张开来;再咂一大口,新鲜中有苦涩,这是天然本色中泄漏的底蕴,使任何疲劳和不快都会随之而去;再猛咂几口,品出了清香,这是风雨后的岁月给我们的最高馈赠;喝到五六杯时,才感觉出了平淡,一种清爽淡然美随心地追求坦荡。

隔着玻璃杯看茶,我仿佛看到了唐代贡茶的出现。天宝年间,汉阴郡守带凤凰山间茶农制作出的“茶芽”,用快马在清明前送达长安献给宫廷,送达的贡茶,于清明日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并以茶开宴赏赐,成为皇室喜爱的珍品。唐代诗人卢仝有饮茶嗜好,吟出“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的《七碗茶歌》脍炙人口而流传后世。长安人把饮茶叫做“茗饮”,故而赐汉阴“茶芽”为“天宝贡茗”。

隔着玻璃杯看茶,我想起了下放到山里时,那一百多岁老人的故事。一个土茶壶,三大把茶叶,一天十茶壶,饭可以不吃,茶不可不喝够。六十多岁犁田打耙比年轻,七十多岁骚亲小女人添娃娃,八十多岁挑水砍柴不当啥。有一次,他孙娃子疯跑,不小心碰翻了茶壶,他硬是撵了两面山一条沟,打了几个屁股蛋才算解气。他的茶壶不离身,还神气地夸他的茶诀:菊花茶明目,糖茶能和胃;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一天茶十杯,闲了郎中腿;午茶长精神,晚茶抱妻睡。一年四季不能少,浓茶温饮保年岁。

隔着玻璃杯看茶,我明白了古代诗人对茶的评价。茶,得阳春之首,占万木之魁,是人们的养生佳品和保健良药。在祖国医学中,茶一直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饮品,因而古人把108岁称为茶寿年龄。唐代柳宗元赞茶“调六气而成美,扶万寿以效珍”,白玉蟾赋茶诗“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宋代欧阳修在《茶歌》说“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宋代,日本荣西禅师和韩国草衣意恂都曾到中国学习和从事茶事活动,回国后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称“茶乃养先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草衣意恂著《东茶颂》,称茶汤是“秀碧百寿汤”,说茶有“还童振枯神效速,八耋颜如天桃红”的神效。

如今习常,这阵没事吧,走,喝茶去。人处闲暇时,相约几个人喝茶,在喝茶中闲聊,在闲聊中,沏茶看茶品茶,却有另一番思议。浓茶淡水,细斟慢酌,看的是茶,喝的是茶,品味的是生活也是人生。浓涩人生,好茶必然经历寒花干枝雨叶,即先苦后甜的磨砺;清淡日子,也叫二菀子茶,春雨春风春阳,即和风细雨的沐浴;一日三餐的五谷,笑看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浓淡,就如“三沈”走出汉阴,在社会变迁的日子里,生活的味道是浓有浓香,淡有淡趣。因而“三沈故里”的文人,便在八小时之外,不是读书就是看报,不在电脑前写作就是在笔案上书法,即使在一个人的空间里,有“贡茗”新茶就浅尝,无“贡茗”新茶时陈茶“贡茗”也会浓酌。

我喜爱坐,就喜爱在玻璃杯中静静地沏茶看茶,在文字中去品浓品淡,在茶的色彩演变中品味生活,在茶的本色人文中品出人生。

有一杯“天宝贡茗”茶,就可以守住恬淡如水的生活;有一杯“天宝贡茗”茶,就可以升华取至无欲的心灵;有一杯“天宝贡茗”茶,生命就有了积极健康的灵魂。

我相信,只要有“三沈故里”的“天宝贡茗”富硒茶,哪怕不喝,只要能隔着玻璃看,即使有浮燥的生活也会走向宁静,即使有名利的想法也会走向淡泊,更会一直走向致远。

责任编辑 刘羿群

猜你喜欢
天宝玻璃杯南山
“粘”在一起的玻璃杯
天宝流浪记
在深秋,共南山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穿越玻璃杯
凌晨两点的空瓶子
夜游人
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