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跳远教学中助跑技术训练研究

2009-04-27 10:03
商情 2009年2期
关键词:训练高校

王 霖

【摘 要】助跑是高校跳远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针对高校跳远的技术技能特点,妥善解决高校学生跳远助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在校短时间掌握和完善跳远技术,提高跳远成绩。

【关键词】高校 跳远 助跑技术 训练

跳远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也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跳远助跑过程中,对自身速度的使用水平,通常用运动员跳远中的最高速度与平跑中的最高速度的比值来表示。由于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到的作用已大于70%,所以教练员们都认为在跳远的助跑速度中应发挥最大的可近代速。因此,解决助跑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对提高跳远成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在跳远教学中也出现类似现象,凸现高校教学中对助跑技术训练研究的重要性。

一、影响助跑的因素

1.生理素质

生理学认为经过长期训练,在大脑皮质参与下可以建立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即来自关节、肌肉、肌腱本体感觉器的关于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感觉,适当的与来自其它感觉器官的信息,如视觉、听觉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组合起来,正确判断实际运动与预定运动的偏差量,从而形成对肌肉运动的新的控制作用,并指挥它们继续工作,顺利完成动作。学生首先要对动作有一个理解过程,即所谓寻找肌肉感觉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本体感受器的活动。因此,经过助跑速度的训练,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调起来强化本体感觉,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较好是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激发积极助跑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学生意识的培养,首先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助跑,建立起助跑和跳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动地认识、发现助跑的运动规律,在助跑训练中,合理地训练学生的助跑技术,会消除他们在比赛时的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最终达到较好的助跑效果。

3.助跑感知能力

速度感知能力是运动员对自身身体移动的时间、空间变化或对机体肌肉收缩速度的知觉判断能力。跳远运动员的速度感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他对自己助跑速度的感知与体验。即运动员对自己步长、步频和助跑节奏微小变化的感知与记忆能力。速度感知能力是运动员的感知觉器官与运动分析器对身体快速移动时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与肌肉张力变化的信息的收集、传入、编码与记忆。助跑起跳的效果即包含助跑的绝对速度与起跳的爆发用力,也包含着助跑的准确性要求和助跑节奏的控制。因此跳远运动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对跳远助跑速度的发挥,以及对起跳踏板的准确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竞技能力

跳远中助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跳得更高,因此学生的竞技能力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而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之中的体能、技能、心能、智能等要素之总和。跳远技术中助跑速度的发挥非常重要,既要充分速度,又不能把助跑距离无限延长,以便在高速水平运动中有力的完成起跳动作。因此,学生在跳远训练中,强调助跑训练一方面使水平速度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迅速加速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具备了跳远专项速度素质的能力。助跑起跳的腾起角度与垂直速度是助跑竞技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尤为重要。在中外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对比中,我国运动员在助跑速度的利用要优于国外运动员。但绝对速度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要慢。其原因正是腾起角度我国运动员要小于国外运动员,从而使跳远成绩我们也比外国运动员要差一些。基于高校学生在跳远中也普遍存在的助跑踏跳衔接不好的现象,因此对学生进行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与踏跳结合的特殊训练,则就会使他们的综合跳远素质得以提高。

二、跳远中助跑的训练方法

1.提高助跑速度

速度是跳远的基础,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跳远要取得好的成绩则必须依赖助跑速度的提高,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起跳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而腾起速度又主要取决于助跑速度。理想状态下,助跑速度与腾起角同步提高是跳远成绩提高的最好途径,但就个体而言,助跑水平与腾起角是一对矛盾,要想获得高腾起角就必须牺牲助跑速度;而想要保持高助跑速度势必会影响腾起角。根据科学研究,跳远适宜的腾起角为18°~24°。而速度则越快越好,但必须保证不影响起跳效果。因此训练学生提高助跑速度,在尽可能高速的情况下完成跳远工作是做好助跑训练的前提。

2.踏板准确性训练

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助跑训练主要是提高稳定的助跑节奏,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对他们在开始助跑时的自信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当跳远运动员对自己助跑节奏的稳定性有很好的自信时,他们才有可能在助跑中放心大胆地充分发挥自己的速度能力,并能迅速准确地转入起跳。只有这样的助跑节奏才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从而增强信心,更好地发挥速度和技术水平。

(1)平跑训练法在跑边上采用站立式起跑,跑至30M左右的区域里,每次训练,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负荷量一般在3次×3组。要求在跑动过程中上体的前倾程度小些,身体各部分尽是要求协调自如,押运快速有力,腾空时间较短;为快速走路作好准备。

(2)助跑负重训练法,在助跑练习过程中可穿沙背心进行,可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训练负荷量不宜过多,练习5-6次和脱下沙背心,马上进行无负重助跑练习,使学生体会轻松的助跑感觉。

3.踏板技术要求及训练法

助跑的作用是为了顺利踏板。最后阶段,为了准备起跳,助跑的节奏稍有变化,主要是倒数第2步的步长稍有增加,身体重心稍有下降.最后一步由于加速起跳腿的放脚动作,步长比倒数第2步又稍短20cm左右,从而形成加速的助跑节奏使身体重心升高进入起跳。最后几步的步法:助跑的最后三至四步高速度的节奏看作是有效的助跑节奏。(1)在助跑最后三步时加快速度,有助于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度。(2)在助跑最后几步稳步提高速度,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准备走路时水平速度的损失,使蹬地动作的完成达到最大效果。(3)使学生在起跳前2-3步达到速度的最大值。

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采用起跳腾空登高助跑6-9步,起跳后成腾空姿势,摆腿脚自然地登上80CM-90CM高度的跳箱。解决学生摆腿摆幅度小,起跳不充分等问题。短程助跑的起跳练习可经常安排一些助跑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跳单足式跑步中练习,以增

加学生腿部爆发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三、小结

助跑是提高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助跑速度,掌握合理的助跑节奏,由学生感性的认知自己的生理、心理及技能素质,理性的将助跑水平速度、腾起角与垂直速度结合,最终完美的演绎学生个人的跳远水平,是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跳远助跑训练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文新,马兆明.跳远运动员速度感知能力及其训练方法的实验[D].首都体育学院,2008,3.

[2]孙松珍.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许昌学院2008,03.

[3]部国勋,赵士陆.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D].唐山师范学院.2008,09.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体育系)

猜你喜欢
训练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