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和”涵义探析

2009-04-27 10:03
商情 2009年2期
关键词:涵义庄子万物

张 英

【摘 要】“和”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特殊和突出的地位。本文从“和”发展至今所呈现出来的多种的涵义来谈“和”,突出“和”在当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和” 涵义 观念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古老的观念,早在《尚书》、《诗经》、《国语》等文献中,已出现了“和”这一名词及相关的思想。大体而言“和”既有天道观的意义,也有人道观的内涵。

从天道观上看,“和”主要被理解为事物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和方式。史伯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便是指事物的形成要以不同的要素相互作用和统一为前提。

在人道的意义上,“和”往往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念,具体展开于人与天或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两个维度。

“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特殊地位,表现在它不只是儒家主张的哲学理念,也是我国古代各个不同学派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念。我们可发现,“和”发展至今至少有以下涵义:

1.事物各个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万物都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讲述这种意义。庄子主张齐同万物,这正如章太炎所见:“以不齐为齐”,可见在“和”即多样性的统一这一点上儒道思想是相通的。

2.两种相反的观念或方法的结合、协调。如对于治国宽与严(即猛)这两手,孔子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以宽。宽以济猛,猛以则宽,政是以和,施之以宽也,纠之以猛也。”这里“和”意为保持平衡,使对立的两方面相互制约,各自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以防止片面性。

3.适中,适度,适合,即无过犹不及。《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明确提出“和出于适”,它说:“日月星晨,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适度即是中,实际上“中”与“和”的概念的意义经常交叉,南宋著名学者陈淳曾说:“那恰好处,无过不及,便是中。此中即所谓和也。”(《北溪字义·中和》)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

4.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总体和每个事物内部合乎法则的秩序和结构,显示也系统性。正如《周易·系辞传下》所描绘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署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这是古人眼中的和谐的宇宙秩序。

5.天人合一,人爱护自然,不肆意破坏自然,顺应自然,善待动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道家最珍视的思想。庄子主张“与天和”,他说“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庄子以诗的语言形容了这样的天乐:“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帮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缘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影响下,中国无数绘画作品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意境。

6.家庭和睦。这是“和”的概念中最普及,得到最广泛认同的含义,也是它最通俗的意义。具体说是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夫妻相敬如宾,家中洋溢着一种和乐的气氛。所谓“家和万事兴”反映了世代普通中国人的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7.和美的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洽的政治关系,上下同心同德,这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目标。

庄子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庄子·天道》)他所说的与人和,是指“均调天下”,即调和社会矛盾,取消对人们的压迫,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荀子从哲学上说明了“和”内含巨大的力量的原因,他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就是说和能保持统一,从政治上说,就意味着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领导和一致的行动,这自然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强大的力量。

8.停止斗争,结束战斗,商议处理双方的矛盾和分歧,谈判中止敌对态度,化解纷争。由此出现了“和好”、“讲和”、“议和”、“和谈”、“和约”等一类词语。

9.睦邻的外交政策,亲和的民族关系,和平的世界秩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时变雍”,这成了后世中国人处理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指导方针。

10.个人行为的温和,讲话和气,对他人态度和善,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儒家认为这是在教养的表现,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品德。“和气生财”的俗语则表达了中国普通百姓的价值观。

11.尊重别人的人格、意见、善于吸收他人有价值的思想,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观点,不盲从他人,不随意附和他人的意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据此,在为人处世方面,应当既与人为善又坚持原则。

“和”和意义层出不穷,实际上是无限的,随着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它的新意也在逐渐涌现,“和”的概念就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人们越来越感到,“和”的观念对于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恩来.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5,04.

[2]宁新昌.境界形而上学及其限制——由先秦儒学谈起.齐鲁书社,2003,03.

[3]刘大钧.儒学释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3.

[4]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6,0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涵义庄子万物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万物构成
我来添画
俄语名词指代喻人表现力及修辞色彩
《庄子说》(二十二)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庄子说》(二十)
道不远人楼难弃
《庄子说》(十五)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