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琨 郝 超 康金燕
摘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医患矛盾”,医疗体制虽然不断进步完善,但医患矛盾却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从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本身和患者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现存的问题对“医患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医患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医患矛盾;病因;处方
中图分类号:B822.9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4—179—02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美德,也是医生的天职,人们用“天使”这个圣洁而至高的词语来称代医生,这其中饱含了患者对医生的崇敬、期待与不尽的感激之情。然而当商业化的大潮向我们迎面袭来,“上帝”这个至高无上的词语让人们沉睡的头脑骤然觉醒,“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口号也让患者开始重新审视自我,人们开始重新定位自身的地位和权利,曾经仰视的“天使”在正视的时候是否依然美丽如初呢?问题的答案出现了更多的选项,医生和患者之间矛盾日益显露,人们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受不起气、遭不起罪而苦恼和抱怨,甚至是愤怒、控诉,于是“医患矛盾”问题也日益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医患矛盾”病因究竟源于哪里,又该走向何方呢?
一、“医患矛盾”的病因
1.医方:所谓的“医方”包括医务人员和医院两个方面。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讲,首先是态度问题。虽然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救治,但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每天面对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工作的疲惫和性格的差异使得有些医生难以做到微笑服务。面对看病心切、焦虑急躁的患者,医务人员也容易与患者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或者出现对待患者态度“生、冷、硬”、 疏忽大意的情况,从而引发“医患矛盾”。据有关部门统计,约有1/3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服务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所致。其次是医德问题。有些医务人员抵不住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开“人情方”,收“红包”,吃谢礼,更有甚者暗示患者索要好处,把本职工作作为社交的手段,把勒索患者视为理所应当、见怪不怪的事情,置自身的职业道德于不顾。另外,我国的多数医院依然是以药养医,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往往为患者“开大方”、“开花方”、“开贵方”。这种处方上的不正之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降低了医生的地位,患者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不公正对待产生反感,从而引发“医患矛盾”。最后是医术问题。高新设备的引入,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相对降低了医生诊断难度,这也使得有些医生滋生了懒惰思想,过度地依赖医疗设备,降低了对自身诊断能力的提高,追求 “大撒网”式的辅助检查排查方法,这也成了一些医院常采用的诊断手段。这些检查解放了医生却增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使患者的心理、身体受到了不必要的损伤。
从医院方面来看,“医患矛盾”还与医院的内部管理和国家政策大环境有关。一方面,医院的许多内部规定不尽合理,患者的知情权得不到尊重,医院对院内不正之风缺乏管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有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却为了本医院的声誉而偏袒医生。另一方面,国有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国家拨款和以药养医,然而国家对医疗卫生的发展与建设投入不足。美国医疗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7%,而我国仅占4. 3%。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我国的卫生投入占全世界卫生投入的1%。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医药价格偏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看不起病的现象。
2.患方:第一,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患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也开始觉醒。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的完善使得国有医院、私有医院站在平等的竞争舞台上,患者医病可以有更多的医院进行选择。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消费价格和消费与所受服务质量。因此,患者对于花了钱还治不好病的事情不再埋单。第二,“医患矛盾”与广大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1]。很多患者对于医生的诊治方法不再一味地盲从,甚至会产生质疑。患者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时并不能理解一些生理现象。2001年致公党北京市委的一份调查表明,北京市三所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市第三医院)的医疗纠纷有101起,其中合并症48例,占47.5%,意外4例,占4%,交代病情不足9例,占8.9%,这三项合计61例,占总医疗纠纷的60.4% [2]。调查表明在医疗纠纷中,很多情况是病人或家属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而医生又没能及时告知患者,从而引发一些“医患矛盾”。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提高,患者把自己也视为消费的“上帝”,要求医院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所以有些患者稍有不满就对医务人员耍态度,或者故意扰乱
医院的公共秩序,使得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二、解决“医患矛盾”的方法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疗行业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应加强社会主义医德教育,建立新型平等、关怀的医患关系。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医务人员的操守。国家所强调的“以德治国”的德字,落实到医疗行业就是医德,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高低要把医德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对于人类而言,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医院要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要在为患者医治过程中沧丧道德。医德医风的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建设,端正思想,摆正医患的位置,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医院应当把规章制度严格化,透明化,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了解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医疗机构对基层医院要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加强监管力度。切实把医务人员的职责与其自身的利害关系挂起钩来,从而提高照章办事的自觉性,提高诊疗护理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3]。
3.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当代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每一种社会行为都包含许多法律问题,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院应当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诸如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同意权、安全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各种医疗制度、操作规程,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法规,如查对、交接班、医疗、消毒隔离及保护性医疗等制度,医务人员要无条件地执行并落实到位。
4.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改善医患关系,最根本的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鼓励多元办医和引入竞争机制。对公立的医疗机构,国家要给予足够补贴,政府指导医疗服务价格,并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改革流通体制,减少药品周转的附加值,提高药品流通的透明度。
5.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受益群体,加强医疗保险中医疗责任险。可根据医务人员岗位风险大小不同分别设立的,如果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由受害人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要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人们参加医疗保险。同时还要监督医生,如发现医生开了不该开的药,做了不该做的检查,保险公司拒付医药费[4]。
6.加强医患沟通。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认为,尽管医疗原本应以医生和患者的相互人格交流为基础,现在却已濒临崩溃。倘若医务人员能够充分地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不但可以及时化解医务人员与病人的隔阂,而且还能够让患者最大程度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并让患者认识到治病的消费与其它的商业消费存在根本的不同,医疗行为的前瞻性考察和判断,医生仍具有权威性。
总之,“医患矛盾”不是短期形成的,它的消解也需要一定的过程,随着医患关系中的矛盾、纠纷是由多方面因素促使形成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功利化趋势、商业化趋势、物化与非人格化的趋势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科技手段的进步有关,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需要国家、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需要医务人员自身医德医风的提高,也同样需要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共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家园,我们期待“医患矛盾”这块医生和患者的心病早日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杜治政.医学伦理学探新[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07-309.
[2]致公党北京市委.化解医患矛盾的调查和对策[J].北京观察,2002,(6).
[3]王海锋,药红梅.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7,(11).
[4]和平.为医患矛盾把把脉[N].光明日报,2004-11-11.
Prescribing for the Contradiction from the Doctor and Sufferer
SONG Kun 2,HAO Chao 2,KANG Jin-yan 3
Abstract: Is self-contradict to be called between doctor and sufferer cure to suffer from the antinomy, although th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progress unremittingly perfect, cure to suffer from the antinomy present the buoyant trend.This text was three to analyze the output reason of cure to suffer from the antinomy detailedly from the medical treatment unit, medical personnel and sufferer, and put forward to correspond to cure to suffer from the antinomy according to these existing problems of reply the measure and suggestions, dissolved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path for cure to suffer from the antinomy.
Key words:contradiction from the doctor and sufferer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