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剧《走西口》的艺术视角

2009-04-27 10:03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乔家大院题材

贺 忠

近年来,国内乡土风格影视作品重新受到青睐,其中儒商成长故事的艺术作品有着巨大的观众群,电视剧《走西口》结合这两者,选取题材方面视角独特,而且选择的并不是胡雪岩、乔致庸这样的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大人物,而是关注像田青这样的小人物的生存境遇,让观众有全新的体验。成为继徽商影视题材之后勃兴的新题材,国内掀起了对于晋商文化题材作品的创作热情。

这部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对于走西口的移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从山西商业文化的角度来叙述田青的传奇故事。电影叙事中,“‘讲述以‘听述为前提,影像的‘叙事以观众的观看、理解与阐释为基础”。走西口,这是一段几乎没有被文学语言描绘的历史,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载,特别是有关下层人民生活的记载,除了众多反映走西口的山西民歌以外,因此,对于电视剧《走西口》的艺术创作来说,没有现成的文学作品可供改编,但这段历史首次用电影语言来艺术地描绘,算是独树一帜了。还可以提及的是,这部电视剧在美学效果不足的地方还在于音乐插曲的运用,尽管有关“走西口”的民歌非常丰富,而且各具特色,但这部作品虽然以《走西口》为名,却未多方面吸收挖掘山西民间艺术的艺术养分,来配合画面的诗意和美好,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更重要的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情爱的温情叙述背后,常常融入了对于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某种判断或者是批判,从而提升艺术作品的思想性。麦茨就说过:“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就没有影片。”这种故事性即文学性。在电视剧《走西口》中,透过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我们很难看到作者对于个人情感变动的社会基础。换句话来说。《走西口》这部电视剧没有着力体现个人与命运的抗争,我们看到的也不是主角田青与社会的对抗性矛盾,这些本应成为主体的剧情结构,却被淹没在个人感情恩怨的纠葛中了,虽然也是很吸引人的故事叙述,但很难称得上是个人传奇的电影叙事,剧作的社会性特征因此不够突出。

《走西口》结构上呈现松散化的美学趋向,采用多层次多线索的叙述结构,使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民俗化的剧情叙述,又让整部电视剧的美学风格得到特别关注。《走西口》选取题材巧妙,捏合了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题材和《闯关东》为代表的人口迁徙题材于一体,充分利用时下这两部剧作打下的观众基础,在热门题材上寻找突破,辟出新意。如果考虑到在结局中,田青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么,《走西口》的主题还融合了红色革命的励志因素,尽管不是其中的主体。可以说,这部电视剧中晋商题材、移民题材i革命题材三位一体的格局,构成了《走西口》在牛年走红的基础。我们相信,观众一致的好评与超出一般的关注,必将激发更多优秀的晋商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灵感。从情节上考量,电视剧《走西口》的故事并不新奇:田青的父亲输掉家产和老婆的情节,明显模仿自电影《活着》,也有和夏三爷一样设局的人物——龙二,也都同时气死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也都留下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儿子,夏三爷自从搬进了田家大院以后,也是从此戒赌了,这与《活着》中的情节也大略相似,但我们也可以知道,其中有所更新和改造。一开头田青母亲救的徐木匠,实际上和《乔家大院》中的铁信石也有相似之处,都是东家对其有救命之大恩,而后来却以涌泉相报的诚信之人。

这部剧作充满了道德的批判意识,剧本中秉持的另外一个重要观念是“学而优则商”,体现着山西儒商的文化特质,这一点在《乔家大院》中也体现得很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开头部分徐木匠带着田青及其母亲离开田家大院时,带走了一块乾隆皇帝钦赐给田家祖上的牌匾,上书“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这五个字,第一集中,田青的奶奶的解释为“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于是,这成为整个剧情展开的基础,是总领金剧的核心理念,甚至在剧终的时候,对这五个字又有了全新的解释,上升到更高的道德层面了。

有趣的是,《走西口》和《乔家大院》都充分运用古建筑增添作品的文化氛围,《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都选择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作为拍摄地,继此之后,《走西口》中田家大院的拍摄地,选在了位于太原东南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这是清代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在《走西口》中,这座大院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制皮的作坊虽然具有北方特色,但并不能指示电视剧当中表现的晋中文化,于是,建筑就成为另一种电影叙事语言,让观众不知不觉地融入山西的人文地理中去了。

从电影画面的角度来看,电视剧《走西口》通过影像语言,使西北黄土地的人物风情在电影中得到了艺术地再现,西北风光在剧情的环环相扣发展下,逐渐有了生命感,让观众一步步融入山西人豪爽真挚的人情社会中去了。电影中有许多原生态的风情展示,土气、俗气、笃实的农村生活,仿佛不经修饰就被搬上了荧幕,映衬着电视剧中的朴实有时候甚至是有点粗野的情爱,透露着人文精神的深远意蕴,充分给观众超越时空的感受,回到民国时期土匪猖獗的西北高原,实现了影响本体与文化命题的互相契合。

从《红高梁》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乔家大院》,西北的民情风俗一一展现其间,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也超乎寻常,让看惯了都市高楼或江南水乡的影视观众,有了全新的观赏体验。在当下中国和平崛起,商业奇迹不断被中国人创造时,中国人重拾信心,大众心态逐渐由崇洋媚外而反躬自省,渴望了解自己,了解儒家文化是如何与商业社会融合无间的,在这种大众心态驱使下,反映儒商的影视作品就开始成为众多导演感兴趣的题材,电视剧《走西口》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当前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趋向,了解和把握住了观众对于反映传统文化与商业社会交汇之影视作品的审美需求。不过,《走西口》在营造晋中文化氛围时,手段过于简单,《乔家大院》一剧中,充分运用建筑语言来渲染影片的地域氛围,弥补了影片中不会说山西话的乔致庸的不足,而《走西口》中的杜淳等人却只能特意把“我”说成“额”,时刻提醒这是一部反映山西文化的影视剧作,结果适得其反,难以为观众所接受。

这部电视剧中,导演已经突破传统,尽量起用青年演员来表现“走西口”这一古老主题,使本来很沉重的历史话题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用影视语言重塑了一个激情年代。该剧的主角田青由青年演员杜淳扮演,从《敌营十八年》中的红色偶像江波,到《走西口》中靠双手打拼天下的晋商,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在阳刚与儒雅之气兼具的杜淳,气质与《走西口》中的田青这一角色相近,只是缺少了本应有的沧桑和稳重、老成,使表演还略带着青涩的感觉。另外,其他如苗圃饰演的豆花、王静演的饰淑贞,都能表现中国传统妇女吃苦耐劳、贤惠善良的本质,富大龙饰梁满囤是其中的另一亮点,作为反面人物,其表演恰到好处,不温不火,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走西口》中的人物塑造显得过于平面化,爱恨之间转换的速度太快,人物性格个性单一,内心刻画不够细致,是这部电视剧的遗憾之处。

猜你喜欢
乔家大院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乔家大院“被摘牌”警示了什么
乔家大院“被摘牌”警示了什么
苦等两年乔家大院终究还是得不到商标使用权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浅谈乔家大院的文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