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卫林
分配是学校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分配合理就会大大激发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分配不合理则会导致矛盾重重,人心涣散。如何优化分配方式是校长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衡量校长能力和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校长必须十分慎重地搞好分配工作,念好“分配经”。
把关爱尽量“公平分配”给教师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校长对教师的关爱必然会得到教师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凝心聚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旦校长偏心和势利就会“打击一大片”,使校长失去坚实的群众基础,学校的管理措施就会受到有形无形的抵制。校长对教师的关爱不能以自己的情感好恶、教师的家庭条件和背景、与自己的关系疏密、功劳的大小等因素确定,而要把关爱尽可能公平公正地洒向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校长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快乐、幸福和满足。
校长绝不能“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对自己“圈子里”的人宠爱有加,体贴入微,而对其他教师不闻不问;校长也不能把关爱只偏向于个别优秀教师,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而对大部分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漠不关心。其实普通教师更需要校长的关爱和扶助。校长不能动不动就责备、疏远和冷落他们。校长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真诚的问候,一个会意的微笑,给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化为工作的动力。尤其是当这些教师遇到工作上不顺心、生活上不如意、家庭经济上暂时困难、家属生病等偶发事情时,校长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悉心关怀。“士为知己者死”,校长的关爱会让教师们爱校爱教,以工作和事业为重,人心齐,泰山移,学校工作肯定可以打开新局面,蒸蒸日上。
把成果“按劳分配”给教师
“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校长分配劳动成果要按照“按劳分配”的大原则,以彰显公平和公正。校长在进行成果分配时切忌完全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校长不能让某些人不劳而获,少劳多获。校长更不能让那些埋头工作,踏实干活,不会来事的人吃亏。否则,时间长了,表面上“平安无事”,实质上却潜伏着很大的危机,会大大挫伤工作努力业绩优秀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事实上的不公。
当然,在“按劳分配”的大原则上,还要人性化管理。“平均主义”不搞了,但收入的差距也要有合理的限度,差距应能为教师群体所接受并理解。校长既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大原则,明智看待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部分老教师在竞争中(如应用多媒体技术)失利的情况,又要有奖勤罚懒、奖优汰劣的措施相补充,不挫伤年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兼顾公平和效益,既稳定人心,又有合理差距,形成同事间虽有竞争更有合作的和谐局面,形成教师人人争为学校作贡献,学校为教师多方谋福利的和谐氛围。
把需求“按需分配”给教师
教师成长校长有责,“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要搭多高的梯”。对于教师的上进心和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校长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支持和帮助。校长不能给教师“泼冷水”、“拖后腿”,打消教师的积极性,泯灭教师的上进心。尽管学校经费有限,但教师在继续教育、函授、考研等方面所需要的经费,校长要合理开支一部分,尽可能支持,不能置之度外;尽管工作繁忙,但如果教师需要外出听课,学习取经,校长就要尽量开开绿灯,提供方便;尽管学校经费紧张,但请大师、专家为全校教师或师生作讲座培训这类费用,校长不能过于吝啬,在能省的地方省一点,在能挤的地方挤一点,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此,则学校教师队伍稳,人心齐,个个好学上进,工作定能上台阶。
把岗位“因才施配”给教师
“用人如用器”,用人得当事半功倍;用人不当,事倍功半。为了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校长在安排行政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岗位时,要做到“因才施配”,使其才能发挥达到“最大化”。
吴老师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中学时曾经数次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考虑到他数学方面特有的才能,学校当即给予了重用,让他负责辅导初三年级的30位后进学生,期盼着他能“妙手回春”,提高学校的合格率。哪知道一学期下来,学生“涛声依旧”,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吴老师偃旗息鼓,败下阵来。
第二年,新上任的校长在安排吴教师的岗位时略作调整,学校精选30名数学优秀学生组成培优班,分配他担任优秀学生的辅导工作。吴老师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果然,学校在当年的数学竞赛中“放了颗卫星”,30位学生中多人在省数学竞赛中获奖,刷新了该校历年来在省级数学竞赛中一直“光头”的局面,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成绩的背后还在于新校长慧眼识人才,根据吴老师长于教学拙于转差的才能分配了最为合适的岗位。
所以,当校长的要下功夫了解属下教师,认清教师是什么类型的,是长于教学型,还是长于管理型,还是两者兼顾型;是安于工作型,还是急于跳槽型;是雄才大略型,还是热爱事业志于岗位成才型,还是得过且过型等等。从而培优汰劣,让教师扬长避短,发挥出他们的最佳效应。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南麻中学)
责任编辑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