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2009-04-26 05:29
江苏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题课程活动

朱 琴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转变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善于引导,有的放矢,有效指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师生共同创生、动态生成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参与和决定活动过程本身。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如何转变角色,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化实施的关键。

一、有效指导的基本前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民主平等,多“尊重”少“尊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民主平等是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尊重老师的知识才华,主动亲近,虚心请教;老师更要认识到学生是课程的主角,是本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放下架子,乐于帮助,愿意服务。师生相互接触、相互亲近,共同关注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果。

2和谐融洽,多“欣赏”少“苛求”。我们知道,教师的欣赏是学生活动最好的催化剂。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对学生的创意进行及时的表扬与推广,不断给学生鼓励,让他们带着能量而非包袱走向自己想去的地方。直到学生取得可喜的成果。

3成长双赢,多“互惠”少“自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出乎意料的能干,有许多才干超过了老师,学生的智慧火花和灵感往往成为许多教师研究发现的“导火索”。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发现学生超出他们的想象,学生某一主题知识的丰富、探求研究的精神,都成为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的滋补剂。所以老师不要“捂”紧自己,怕被学生一问三不知,而要放开自己,放下身架,甘愿做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身份。反而能更强烈地激起学生展示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任。

二、有效指导的基本原则:采用少教多学策略

1善引适度。多“默会”少“明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从主题确立,规划课题设计方案,到展开活动中期评估、结题总结、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要多讲多教,即使学生需要老师帮助时,也绝非要把过多的知识明白透彻地传授给学生,要适可而止,“明示”性知识讲得少些,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默会”,教师要灵活多变地调整自己的指导内容和策略。比如,有位老师指导学生对当地水污染危害进行研究,他给学生呈现了一组照片和一些文本资料,然后指导学生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学生虽对当地水污染耳闻目睹,但由于没有进行有目的地调查,凭印象无法产生具体体验。结果教师指导得很吃力,学生对方案的设计感觉乏味,显然这次指导效果平平。假如让学生先期作一些现场观察,激发起研究的热情,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责任有能力为家乡的水污染防治作些贡献。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这时教师可以介绍案例或者展示别人的活动过程和成果,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自己怎么操作了。师生再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共同量身定做,设计出独特的方案,这样指导效果定会迥然不同。

2有的放矢,多“针对”少“盲目”。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形成新的思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面临突现的困难,学生常常会陷入困境,这就需要教师去耐心了解倾听,去敏锐地观察,适时捕捉,充分运用教育机智,有针对性地分析点拨,适时地化解矛盾,广开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愿望,也就“不畏浮云遮望眼”了。所以教师平时要不断积累。丰富知识,增长能力,磨砺技能,指导方能“伺机出击”,大显身手。

3深切到位,多“清晰”少“含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学科跨专业内容,教师对如此广泛的内容不可能样样精通,未必都能点到精准处,所以指导时要扬长避短,对指导的重、难点要充分预设。一是要具体明确。比如当发现学生调查问卷上的题目设计失当时,指导老师说要“注意合理性”。“合理”包含哪些要素?在问卷中具体指什么?怎样才算是合理的?这里要直接指出,学生才能明白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二是方法指导要从实、从细。指导得是否深入就看能否抓住细节,作具体的帮扶。就查资料的指导而言,有老师在指导学生查资料时,请学生当堂示范,学生上网查找光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将关键字设置为“光污染+健康”,这样细致的指导,效果就比较好。切忌大而空的提要求和所谓的放手。

4自主独立,多“独行”少“扶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主张,鼓励学生自主独立,“自作主张”、“特立独行”、“自说自话”。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课题菜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让学生广泛了解指导老师(包括校外)的专长和特点,自主选择指导老师;让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自己策划,自己设计方案,教师最多给些建议或友情提示。二要让学生承担责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以要在学生研究小组中合理分工,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还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自我领导的能力,让组内的每个成员有机会做小组的“领袖”(组长)。三要鼓励学生具有独特眼光和个性。教师特别要鼓励、激励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活动小组的组建,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人尽其才。

总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力度。教师指导低效,则课程实施不力;教师指导高效,则课程实施有力,教师课程举。“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课题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