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波 解 锐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蓝图。作为刚刚起步发展起来的新兴省份,安徽省要有新理念、新思维。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是安徽省现阶段发展的最优选择。所谓生态文明之路,就是对生产、生活、社会活动进行有效地制约和规范,即为生态立法,在法律条文上有明确的规定;在行政执行上要切实可行;在生产、生活的主体中自觉遵守规范;发展循环经济,使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共同前进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口号,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关系人类未来的生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期间面临了严峻的环境恶化的问题。作为目前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尽一切地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这其中最主要是把握好发展的“度”,也就是坚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徽省处于中部腹地,自古以来,不仅是农业大省,其中的商业也非常兴盛。近些年,安徽在努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工业产业。工业的发展以及工厂的兴建都为安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推进器的作用。但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并且日益严重起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安徽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7年度,安徽省环保专项行动小组在通报国家环保督查组对合肥、蚌埠、亳州、阜阳、淮南等5市专项检查结果时指出,工业园区已成为安徽环保“重灾区”。根据安徽省环保局通报,国家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日前在对安徽省合肥、蚌埠、阜阳、淮南、亳州等5市进行检查时,发现了23家企业超标排污,其中包括合肥海尔、合肥日立、安徽丰原等一批知名企业。国家环保督查组检查时发现,合肥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合肥海尔特种钢板开发有限公司均有严重的“环保造假”行为。前者排水管网混乱,有偷排嫌疑。后者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混乱,污水处理设施隔油池下水管阀门打开后,隔油池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位于蚌埠市的安徽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是环保“黑名单”上的常客,这家公司稀释排放管道,技术性偷排污水。
安徽省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环评执行率低。园区内企业环评,多数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自行审批,属越权审批、降格审批。二是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建设治污设施,长期违法生产。三是违法排污问题普遍存在。四是排污费收缴存在问题。有的工业园区长期不征收排污费,有的由管委会自行征收,不上缴政府财政,属严重违法。五是工业园区环保机构不健全,环境管理长期处于真空状态,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没有能够认识到环境破坏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只看重眼前的一些好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纵容和放宽的处理方式,导致某些企业有恃无恐,对企业超标排放存在侥幸
心理。
二、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景广阔,但现状甚为落后
发展循环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对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省的结果。主张对有限的资源循环使用把有限的资源循环使用起来,促进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发展。所谓工业强省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工厂企业有多少,产值有多少,还要体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工业排放的达标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否受到工业的严重影响和干扰。现阶段,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虽然口号已经提出,但是待到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去跨越和克服。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我省在当前形势下已经处于一个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黄金阶段。现阶段,我省工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工业规划也已经确立下来,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已经明确。中央大力提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持地方实施各种政策措施发展具有生态和环保意义的企业和进行相应立法。因此,实现我省工业的跨越发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时代已经来临。
1.加快健全生态立法,加大行政执行力度。目前,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诸如《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出台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一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对生态系统的综合规划管理,特别是区域和流域的综合规划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措施;对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还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对生态建设和保护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也缺乏合理的法律调节手段,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仍然很不健全;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难以遏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从而凸显出进一步完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框架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区域的生态立法有着很大的缺口,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等都不尽相同,因此,也要意识到区域性生态立法的重要性。安徽省在生态立法这一块仍然是一张白卷,因此,要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立法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做到“有法可依”是第一步,做到“有法必依”是迈开的另一大步。在对于某些企业屡次不能够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屡次违反国家或地区性的环境保护法律及规定,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不能放任处之或者视而不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不仅仅是对企业的鞭策,更是对民众的提醒。而对于执行者来说更是一种加强自身廉政素质建设的一杆标尺。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安徽省建设成为生态省。我省自然资源不是非常丰富,而且地理位置也并非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必须结合本省的现状,发觉适合本省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无疑为本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循环经济”是利于当今、福泽后世的一项巨大工程。因此,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要意识到,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地区兴盛的长久之计。
在循环经济中,要求以“3R原则”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所谓“3R原则”就是: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3R理论的提出,给循环经济已明确的解释,在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我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还必须要把本省的经济情况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相结合,做到把理论变为实践,把实践化为有效的成果。
在思想上,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应从我省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在行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起来: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形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省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使用,能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是我省未来主力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向这一目标方向迈进的“绿色通道”,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生态立法,加大维护生态环境的执行力度,我省必将成为一个具有无穷动力的“生态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