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晨
某县建了一个“农民文化俱乐部”,购买文体设备上千万元,但在这个“农村文化工程”的样板楼里,却看不到普通农民的身影。原因是,这个俱乐部建在城里。
无独有偶。某县苹果示范园区里,数十个蓄水池一字排开,条条管道贯通田间,整齐气派。当地领导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这是现代农业样板。”然而果农却抱怨:“这个工程建了两年,一次没用过。原因很简单,这里气候好、雨水足,再好的灌溉设施也用不上。但果树品种却该改良了,要是往这儿花钱多好!”
惠农工程不惠农,究其原因,一是当地领导不考虑“工程”是否符合实际,凭主观想象,拍脑袋上马;二是不考虑农民意愿,人为地给“惠农工程”穿上“官”衣,使其成为了捞取政绩的“惠官工程”。
要刹住这种“官”样“惠农工程”风,让惠农工程着实惠民,上级部门必须加强审批把關,防止报批时“不求实际”;加强监督,把“惠农工程”的最终评价权还给百姓;狠抓责任追究制,从思想上扼杀“给惠农工程穿官衣”的想法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