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举措确保12%的增长目标
在回答台灣中天电视台记者提出的今年重庆如何实现12%的增长目标时,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点介绍了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三大举措:一是落实中央保增长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融资难”。二是抓投资、保增长,今年有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中1500亿元是基础设施投资,1600亿元是工业产业的投资,1000亿元是关于房地产业的投资,还有几百亿元是教育、卫生、环保等公共服务、社会投资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能够拉动重庆经济7到8个百分点。三是通过在逆势下扩大开放,并以此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解决当前问题,而且与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结合起来。
■ 重庆对于产业承接绝非来者不拒,有三类产业不受欢迎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出的重庆准备如何迎接产业转移及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兼顾环保问题时,黄奇帆说,产业集群的梯度转移必定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要看承接地区是否是交通枢纽,物流成本是否具备优势,油、电、煤等生产要素的供应是否充分,财政、税收等政策是否更优惠,劳动力的供给和素质是否有保证,以及金融生态是否健康。“这些要素重庆完全具备,足以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和产业集群转移最好的地区之一”。
重庆对于产业承接绝非来者不拒,有三类产业不受欢迎:一是污染严重、处理工艺落后的产业;二是资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的产业;三是重庆本身产能过剩的产业。
■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出的重庆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黄奇帆说,这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以改进完善。目前重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了84家担保公司,总担保金达到85亿元。中小企业多半面临流动资金趋紧的问题,去银行质押也很难凑够质押品。担保公司便可帮助其解决这道难题。按1亿元担保金可担保8亿元银行贷款计算,可以盘活600亿元资金流。二是针对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缺乏资金的问题,重庆根据国务院3号文件的政策,出台了私募股权基金条例,即通过整合民间资本成立产业发展基金。目前重庆已经批准了一家50亿元的相关企业,年内规模实现100亿元,最终达到300亿元—500亿元。按照中小企业每投资10元,基金投入3元的比例,将形成上千亿元的资金补充,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构建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黄奇帆说,重庆发展正“逆势而上”,在国家进一步推动内需发展模式下,有望率先转“危”为“机”。重庆正好在我国版图中间,最适宜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铁道部将在重庆建成8条高速铁路通向全国,从重庆出发将8小时到上海、7小时到北京;重庆经兰州到新疆的高速铁路一开通,重庆到阿姆斯特丹只要12天,这意味着重庆将成为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重庆正在进一步设计构建西部金融中心发展战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要素市场是重庆这一未来金融中心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同时,重庆正加快建设土地交易所、生猪远期交易市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正谋划在北部新区基础上构建两江新区,用黄金定位带动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从而构建起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撬动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
(本组稿件综合摘编自新华社、《重庆日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