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陶然居扩大就业的“华尔兹”

2009-04-24 09:51
当代党员 2009年4期
关键词:华尔兹西华陶然

余 伟

“让悲伤者有力,让无力者前行。”2008年11月17日,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董事长严琦从北京返渝,一路上都在思考这句话。

与往常返渝有别的是,这次她手里多了一块奖牌——“全国商贸企业解决农民工再就业先进集体”。

“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商贸企业获此殊荣。”严琦兴奋的脸上夹着些许沉重,“这是鼓励,更是鞭策。”

返渝的第二天,严琦将陶然居党支部25名党员召集在一起,开了一场“我为危机献一策”的动员会。

“就业对于2009年的重庆,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陶然居必须有所担当。”严琦声音渐高,“希望党支部成员行动起来,为‘陶然居如何扩大就业献良策。”

“一两”爱心胜过“一吨”语言,陶然居党支部吹响了扩大就业的“集结号”。

■ 第一部曲:企业带动

2月3日,立春。

立春的天气并不好,一派阴霾,不见阳光。

但在陶然居南方花园店内的邹志兰,心里却一片敞亮,因为今天,她心里悬着的大石终于安稳着地了。

布置好餐桌,邹志兰赶紧给在农村的父母打电话:“我们公司准备还要招人,我不担心被裁员,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干好本职工作。”

“去年,在东莞玩具厂裁员潮中,我姐姐回家了。”邹志兰说,“我有一段时间心里也很恐慌,不过,这种恐慌很快被打消了,因为公司不但明确表态不裁员,而且还会继续招人。”

“还会继续招人”——这正是陶然居党支部献上的“点子”。

动员大会后,党支部25名党员划出“势力范围”,然后各司其职,对自己所负责的片区进行全面调研。

一个月后,大家把调研结果汇集在一起,党支部得出一致结论:不仅是重庆,而是全国,在金融危机之中,餐饮业逆势而上,全线飘红,陶然居更应化“危”为“机”,顺势扩张,增加就业。

哪些地方可以增开新店,新店的规模开多大,可以容纳多少人就业——党支部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建议报告”,放上严琦的案头。

“这份报告,让我兴奋得一夜未眠!”严琦眼里发着光。

第二天,嚴琦当众宣布:“裁掉一个员工,可能让一个家庭走入困境,所以,我们不能裁员。我们还要开10家新店,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为社会分忧,其中大半提供给农民工,小半提供给大学生。”

“我姐姐也将成为陶然居新店的一员。”邹志兰一脸灿烂。

■ 第二部曲:产业拉动

2月9日,连绵阴雨后的一个大晴天。

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建新村,村民何西华蹲在自家的田坎上吸着烟,心情和天气一样晴朗。

田里喂着他的“宝贝”:田螺。

“这些田螺是为陶然居新农村示范基地养殖的,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出田了,收入10余万元没问题。”何西华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去年,我买了一辆长安车。”何西华吐出一口烟,“今年,准备将它换成丰田。”

5年前,何西华还是一个年收入不过几千元的“地球工作者”,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何螺蛳”。

这一切都是因为陶然居和他签订的“订单农业”。

现在,在荣昌、石柱、城口等地区的大片农村,不少返乡农民工已和陶然居签订了“订单农业”,在危机中,他们将成为另一个“何西华”。

扩大“订单农业”——这也是陶然居党支部的“杰作”。

支部党员岑远定是个好琢磨的人,他从危机中捕捉到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关于陶然居的:陶然居每年需要2800多吨田螺、2500多吨芋儿……这其中,一部分原料由陶然居自己的生态养殖基地生产,一部分面向农村采购。问题就出在采购这里,价格波动大,质量无法保证。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返乡农民工的:由于沿海产业跟重庆有较大差异,很多农民工返乡后,由于技术不适应,滞留农村而无法找到工作。

“如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会让这两个问题形成互补,陶然居的采购难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难将迎刃而解。”岑远定的“点子”,一下子触及了严琦的心理大门。

陶然居立马与区县政府联系,赢得支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形式,准备在荣昌、石柱、城口等地区新建数个原材料基地,每年采购2亿余元农产品。

“把‘第一车间放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既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又让农民家庭事业两兼顾。今年,我们将带动5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地就业。”严琦眼角眉梢,尽显温情。

■ 第三部曲:品牌促动

支部党员张大志对早餐市场的关注,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那是2003年,陶然居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作为陶然居集团厨师培训学校校长,张大志被下派到北京处理相关事宜。

北京之行,他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那便是遍布京城的“重庆小吃”。这些“重庆小吃”以提供传统早餐为主,中午也提供一些如炒饭、面条之类简单的中式快餐。

全国各地小吃众多,为何独独“重庆小吃”占据北京早餐市场半壁河山?

张大志调研后发现,“重庆小吃”并非一个正规的品牌。由于没有注册商标,制作工艺简单,所以当最初几家正宗的“重庆小吃”火爆起来后,许多小食店便跟风打出了“重庆小吃”的旗号。

而“重庆小吃”的店主,很多不是重庆人。不过,这并没影响“重庆小吃”受欢迎的程度,因为其品牌效应已然形成。

“重庆小吃”在北京攻城掠地,让张大志敏感地意识到,不见经传的“山寨品牌”竟如此火爆,说明早餐市场前景广阔。

2008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让张大志茅塞顿开。

危机袭来,央视一个摄制组入渝,准备拍摄一部关于中国小吃连锁店的纪录片,请张大志帮忙推荐。

在小吃众多的重庆,推荐小吃,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但张大志陪摄制组在重庆逛了一天,仍没找到理想的拍摄对象。重庆小吃虽众,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央视记者遗憾的表情,让张大志尴尬不已。

于是,建议陶然居打造小吃早餐帝国的蓝图在张大志心中产生。

“在主城各社区,打造一个以传统小吃为主的连锁早餐帝国,并将其中大部分店作为我们的加盟店,这可帮助一部分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实现创业。”这个点子,让严琦拍案叫绝。

严琦通过媒体宣布:“有创业意向的市民和返乡农民工均可申请,我们将免费提供品牌和技术支持。”申请者蜂拥而来。

在党支部三部曲的鸣奏下,陶然居的就业“华尔兹”,越跳越华丽。

猜你喜欢
华尔兹西华陶然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彗星听过她的愿望
雨神被我泡到了
红色华尔兹
转型发展 贴近民生陶然居坚定走大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