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领馆的重庆极效应

2009-04-24 09:51
当代党员 2009年4期
关键词:领馆天海啤酒

于 腩

2000年3月,在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英国毅然决定到中国西部来发掘他们的“光荣和梦想”——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成立。

英领馆的到来,为重庆洞开了一扇窥视世界的窗口。

■ “走出去”的跳板

2007年7月17日上午10时,一个专门为重庆企业开设的特殊“班级”——投资英国研习班,在希尔顿酒店拉响“上课铃声”。

这个研习班由英领馆主办。前来听课的,是来自本地30多家企业的“掌门人”;而上课的老师,则是英国投资总署对英投资亚太区主管托尼。

“英国有很多优惠政策,你们可以在国际上获得大展拳脚的契机。”托尼的激情演说,让在座的人眼里满是憧憬。

英领馆已成为重庆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的一块跳板。生产医疗设备的重庆天海公司,就是通过英领馆的牵线迈进国际市场的。

“2006年,在英国举行的全球技术大会上,我获知,英国ENFIS公司研发出一种大功率LED(发光二极管)芯片,希望找一个合作伙伴,将其研发技术与终端产品有效结合。”天海公司总经理鲁广洲说,“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商机。”

“在欧洲半导体年会上,通过英领馆的引荐和游说,ENFIS公司最终选定我们。”鲁广洲说,“这次合作,意味着我们将成为全球首家生产大功率LED医用照明设备的公司。”

由于在英国本土生产的成本很高,天海公司打算以合资方式,在英国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将其在重庆生产的医用照明设备拿到这家公司贴牌,以此为平台,把产品销往全球。

在英领馆帮助下,天海与ENFIS再次握手,在英国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如此一来,天海公司就形成这样一种格局:研发在英国,生产在重庆,市场在全球。

“2008年投产,未来将形成100亿元的产值规模。”鲁广洲感叹,“英领馆,是我们迈向国际市场的‘跳板。”

■ “请进来”的桥梁

2003年,对重庆啤酒集团而言,是一个生死关口。

雪花啤酒大军压境,让重啤喘不过气来——1985年起家的蓝剑啤酒,前10年为重啤贴牌生产得以安身立命。协议期满,蓝剑与重啤分道扬镳,与有南非SAB集团背景的华润结成同盟,带着“雪花”杀入重庆,欲一统西南市场。

而此时,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也对重啤发起攻势。

“尽管重啤是地方性强势企业,但在三大啤酒巨头联合挤压下,腹背受敌,‘呼吸越来越困难。”重啤董事长说。

在这个生死关口,英领馆给重啤带来了希望——英领馆搭桥,全球第六大啤酒巨头纽卡斯尔用5.25亿元,收购了重啤19%的股份。

5.25亿元这个天价,高得让重啤“有点意外”,因为这个价钱,“当时足够收购一堆重庆的上市公司”。但这正是英领馆的功劳:“重啤股份的净资产含金量很高,不能单纯按照净资产来衡量公司的价值。”

“这5亿多元来得正是时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纽卡斯尔的加盟,让重啤又掀起一轮发展高潮。”

纽卡斯尔借助重啤,顺利打入中国市场;而重啤借助纽卡斯尔,优化了技术、管理和品牌——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一年后,重啤年产能提高一倍,达210万吨,跻身中国啤酒第一集团。

■ “环保”上的媒人

“没想到废气也能变黄金!”2005年7月2日,中梁山煤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景立兴奋得跳了起来。

通过英领馆“做媒”,中梁山煤电气公司与英国益可集团达成了重庆第一单碳交易——从2006年至2014年,中梁山煤电气公司把减排的二氧化碳指标,以每吨5.5美元的价格卖给益可集团。

“按一年35万吨二氧化碳计算,8年下来,我们可获利1亿多元。”焦景立说。

“此举开辟了重庆企业利用外资治污的新途径。”市经委主任吴冰说。

“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5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2%。但发达国家自己要减排1吨二氧化碳需80美元,而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1吨只需花费50美元。”吴冰说。

重庆是重工业基地,如果能充分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不仅可以获得资金,还有助于设备技改和换代。

英领馆适时站了出来。“为英国和重庆的碳交易‘做媒。”英领馆总领事尉亭翰说。

在尉亭翰的引荐下,益可集团走进了重庆。

益可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气候交易公司,占有全球20%以上的交易份额。

益可集团一下子与重钢集团、重庆燃气集团等签署了14个碳交易项目。“该公司与我国签署的碳交易项目有20多个,而我市占了一大半。”吴冰说,这几家企业可从中获利7亿多元。

重庆,成为英国碳交易的“主战场”。

■ “科教文”的中介

2008年2月27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首次访华,第一站就选择重庆。

这完全是英领馆的功劳。

“重庆已成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我请米利班德来重庆看看。”尉亭翰说。

米利班德访渝之行,让重庆获益匪浅——《英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备忘录》诞生了。“这份备忘录涉及金融、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未来双方可沿此路线图一步步实现共赢。”尉亭翰说。

在英领馆的推波助澜下,短短8年,英國就成为重庆的最大投资国,双边贸易翻了近两番。但英领馆的“野心”并不仅仅只在于此——

尉亭翰很忙,忙于文化交流,将重庆视美与英国公司合作生产的动画片《罗恩与特拉》推向欧盟市场;忙于科研交流,推进重庆与英国共建“中英中药联盟”,“在中药领域,重庆非常有优势,我会促进英国医学领域对中药进行调研,看英国怎样才能最好地与重庆合作”。忙于人才交流,“我们和重庆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培养30名银行精英,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最缺的是人才”。

对重庆而言,英领馆就是那尾鲶鱼,搅活“科教文”一江春水。

“薄书记对重庆提出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目标。”尉亭翰说,“目前领事馆正与重庆市发改委合作,下一步,我们将邀请英国专家提出建议,并针对性地进行合作,以实现共赢。”

英领馆是一个大磁场,吸引各种开放型要素来这里聚集,又将各种开放型要素辐射出去。

让重庆与世界走得更近,这就是英领馆的重庆“极效应”。

猜你喜欢
领馆天海啤酒
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哼哼猪买啤酒
天海光电:争做行业的领头羊
我让你唱
把第一部iPhone 6丢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