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祥
灰霉病和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两种重要病害,不仅发生普遍、发病迅速,而且为害严重。虽然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往的文章中已介绍过多次,但由于菜农们在实际生产中并未真正掌握防治的时机和要点,加上冬季大棚环境特殊,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生产实践,特意将其防治方法再次作以介绍。
1. 棚内清洁 深耕暴晒土壤,并进行高温闷棚,拉秧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并烧毁或深埋,可减少棚内的病原菌。
2. 选用无滴膜 无滴膜具有保温、透光、耐老化等优点,可改善棚内光照条件,降低棚内湿度,从而提高防病效果。
3. 选用抗病品种 抗霜霉病能力较强且适宜于棚室栽培的黄瓜品种主要有:津春3号、津杂2号、中农7号、中农11号、中农12号、中农13号、长春密刺等。
4. 温汤浸种 用50℃温水浸种15~20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3~4小时,然后催芽播种,可杀死大部分种传真菌,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5. 高垄覆膜栽培,膜下灌溉 方法是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70厘米,不走水只供管理用;小行距40厘米,在其中留出15厘米挖垄沟,小行上覆90厘米宽地膜,要求地膜紧贴垄沟内地面,不宜有空间,浇水时,水从膜下走,水渗下后膜又紧贴地面。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要做到因时、因地、看苗情浇水,结瓜期土壤含水量以20%~25%为宜,低于这一指标时即应浇水。
6. 控温控湿 所谓控温控湿是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采取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原菌发展而达到防病目的的方法。实行三段或四段管理,既可满足黄瓜生长发育需要,又可有效地控制两种病害的发生。方法如下:上午7~13时闭棚升温,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到25~30℃,超过33℃开小缝放风,相对湿度逐渐下降至75%左右;下午13~18时开大缝放风降温排湿,保持棚内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低于70%,不适宜霜霉病发生;18~24时棚内相对湿度逐渐上升至80%,温度逐渐下降到15~20℃,病菌发展缓慢;由午夜24时至次日早晨8时棚内相对湿度可达到90%以上,因温度下降到10~13℃,此时也不适宜病菌侵染。一天内采用上述控温控湿方法即可阻断病菌顺利侵染。
7. 药剂防治 可选用烟雾法、粉尘法和喷雾法。①烟雾法。在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0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用卫生香或卷烟等暗火点燃,发烟时闭棚熏1夜,次日早晨通风,隔7天熏1次,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轮换使用。②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傍晚,用喷粉器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亩每次用1千克,隔9~11天用1次。③喷雾法。对灰霉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托布津4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喷雾;对霜霉病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69%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