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实施与监管

2009-04-23 08:12
教师·上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培训

梁 勇

中小学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当前农村山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情况究竟怎样?新一轮继续教育如何有效实施校本培训?笔者带着以上问题于2008年10—11月参加了湖南省石门县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和中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检查验收,进行了校本培训工作专题调研,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

据中心学校(完职中)校长、中心学校(完职中)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心学校(完职中)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反映,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难以有效开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石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直沿袭双线管理模式:即校本培训为“教育局组织人事股—中心学校(完职中)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为“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完职中)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这样势必造成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两张皮”现象,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和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各开各的会,各干各的事”,两者工作上互不搭界,教师们无所适从。据调查反馈:15%教师认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互不相干,没有必然联系”,20%教师反映“学校分别建立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档案,教师疲于应付”。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本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因为管理体制的不顺,在教师中造成了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据调查,这一现象不仅仅在石门存在,在常德市其他县(市)乃至湖南省各州市教育系统也普遍存在,可以说,这是影响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痼疾。

2.强于校本培训宏观理论培训,弱于微观实践指导

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验收中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有百花齐放的一面,但也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领导心血来潮,临时组织一些培训,针对性差,缺乏规划,效果低下。究其根本原因,有学校缺乏培训整体规划的原因,也有业务部门少于督促、指导的原因。据调查反馈:85%教师反映“教研室教研员只是忙于组织全县教师教学比武、论文评奖或组织全县中小学期考出卷工作,对校本培训不闻不问”,而80%教师反映“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忙于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院校式集中培训,而涉及到校本培训也只是宏观理论指导,很少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微观实践指导”。据对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调查,县教育局教研室办公经费非常有限,没有校本培训专项列支,而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办公经费连维持正常办公都困难,只能对局部地区学校进行一些专项指导。

3.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据调查,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到教师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一是部分领导认识上肤浅不到位,校本培训理念缺失。据教育行政干部座谈会调查反映,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校本培训劳民伤财,是新的形式主义”;有的将校本培训工作和学校抓教学质量工作对立起来,认为“抓校本培训工作,不如抓教学质量见效快,教师发扬‘蜡烛和春蚕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比什么都重要”。据县教师进修学校反映,部分学校领导将组织校本培训作为反对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借口的“挡箭牌”,说“集中培训的内容,我们已经培训过”等等。二是部分教师理解上有偏差,校本培训观念模糊。据调查,在校本培训认识上,全县教师呈现“金字塔”式结构,在《调查表》上回答“校本培训对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作用很大”为“是”的“县城学校教师—乡镇初中、完小教师—山区村小、点小教师”、“3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上教师”、“完职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依次递减,这不得不令人堪忧。据调查,石门县山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8岁以上,这部分教师如不加强校本培训,日趋严重的城乡教育失衡将会越来越加剧。据《调查表》信息和教师座谈会反映,有两类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十分到位:一类是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在回答“什么是校本培训”问题上能正确作答不足15%,他们有的人认为,“参加校本培训的原因不是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是为了捞几个继续教育学分,怕影响以后拿退休工资”;另一类是已评聘为高级职称的教师,回答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时,75%教师选择“缺乏动力,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觉得再培训,再提高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4.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存在资金瓶颈问题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由事业费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但据调查,这一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石门县2008年师训经费仅到位4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师训基地建设。据《调查表》信息反馈: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仅仅报销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少部分培训经费,而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普通话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轮次培训经费则完全由教师个人买单;同时全县仅50%不到学校安排了校本培训专项资金,而95%村小、点校基本没有校本培训开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能力可能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这样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培训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据《调查表》反馈:40%中心学校近5年没有组织出县学习或参加教学比武等教研活动;90%村小、点校教师除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外,几乎没有参加任何校本培训活动。

5.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运行困难重重

据调查,当前农村山区校本培训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整体规划,据查阅中小学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反映,50%学校校本培训方案近乎雷同,这些方案没有根据不同的校情、师情、学情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制定;二是校本培训师资短缺,除了完职中、县城学校和部分距县城较近的初中、完小外,90%以上学校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少数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时,授课教师临时指定,其中领导占多数,个别学校讲课教师竟然通过抓阉的形式确定,这部分讲课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高,专业引领能力不高,前沿知识缺乏,培训缺乏实效。据调查反馈:70%教师将“校本培训效率不高原因”归结为“校本培训师资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具备前瞻性,教学方式、方法上没有引领能力”;三是校本培训内容陈旧,据调查显示,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的内容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师教学经验介绍、领导会议报告、示范课展示等。据《调查表》信息反馈:60%教师将参加校本培训兴趣不高原因归因于“培训内容陈旧、单调乏味”;四是校本培训模式单一,据调查80%学校沿袭采用了专题讲座、集中观摩、教师自学等校本培训模式。这些单一的校本培训模式缺乏培训层次性、互动性,培训实效可想而知;五是校本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据调查,目前对教师校本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备课、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次数等一些教学基本功方面内容,评价内容不全面,体系不健全,评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激励性。据《调查表》信息反馈:59%教师反映“学校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是‘旧瓶装新酒,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六是校本培训管理随意性较为严重。目前校本培训管理、学分填写权利在学校,许多学校领导认识肤浅,为了检查验收蒙混过关,便出现了在《教师继续教育记分卡》校本培训一栏胡乱填分的现象。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新一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校本培训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笔者建议要理顺校本培训行政与业务管理体制,有必要尽快将教研室、信息中心从教育局中剥离出来合并到进修学校,组建师资培训、教研教改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实现教师进修、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形成“研、训、管”三位一体的模式。新一轮继续教育将突出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根据这一变化,县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必须适时转换,实现行政任务式培训向满足需求服务式转换。一方面,要不断丰富校本培训学习资源,要根据全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资源,同时,要及时收集基层学校教师需要,开列培训菜单,开设网络培训讲座和bbs论坛,满足山区学校教师多层面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要变过去请进来集中式培训为走出去分散式培训,可采用培训教师和中心学校、完职中“捆绑式”的方法,培训教师定期参加指导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实践,指导制定规划,参与校本培训授课等等。教育局、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培训教师校本培训进行整体考核,将参与校本培训年终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学校校本培训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笔者建议建立“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制度,分别明确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各自职责,强化考核评估和奖惩,引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序有效开展。县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强化校本培训行政主管职能,及时做好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督查、评估与考核工作,把学校校本培训情况与学校评先、校长工作业绩、升迁、评优挂钩,推动校本培训正常运转。

2.创优校本培训工作硬环境

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校本培训工作的硬环境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办学理念及社会责任感。故此,笔者建议一方面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与校长签订校本培训工作责任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岗位刚性目标;另一方面,要开展校长校本培训专题培训,对校长进行洗脑,使之对校本培训概念、意义、作用理解,把握校本培训内容、形式、方法、模式,转变观念,明确校本培训的社会责任感,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之中,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使校本培训能深入教师人心,消除教师的那种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的错误思想,使教师真正明确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或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建议教育局出台中小学校本培训刚性文件,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与职称评聘挂钩,将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资格证年审内容等重要方面。

3.建立校本培训经费多重渠道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运转,建立稳定和充分的经费渠道成为当前校本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笔者建议一是保证主渠道,要在继续教育经费中对校本培训进行专项列支,而且要保证专款专用;二是用好支渠道,要在学校勤工俭学、食堂节支、学校获得的上级奖励资金等可用经费中调拨部分经费作为校本培训经费必要补充;三是开发其他渠道,要积极谋求社会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争取社会资金用于校本培训工作开支。另外,笔者建议对于村小、点小和个别负债严重学校,教育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同时所在的中心学校也可以实行全乡(镇)统筹,以片完小(规模较大完小和附近村小、点小组合成的学校集群)为单位进行全员校本培训,保证校本培训参训率。

4.推动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一是制定科学可行的远近景规划,建议各学校根据“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课改”的原则,结合校情、师情、学情,一方面制定远景规划时,要注重宏观导向,对教师整体进行前瞻性定位,将现代化高素质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终极和长远目标;另一方面制定近景规划时,要引领教师进行个体微观思考,突出教师个体差异性,确立校本培训梯次结构,这样便于在教师校本培训培训中,每名教师根据自己在梯次结构的对应位置循序渐进、适时调整自己近期目标,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技能。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摸清教师业务基本情况,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档案,明确每名教师初级、中级、高级教师的培训结构层次和发展规划,通过一段时间校本培训,力争个个有专长,人人有特色。二是构建专兼结合的校本培训“师资库”,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可以将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教师,纳入校本培训师资队伍;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局可以将对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支教作为评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或是组织师资力量较强和较弱的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为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培养校本培训师资队伍。三是精选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内容,在选取培训内容时要突出内容的涵盖面,可以选取知识补充型、知识扩展型、知识更新型、学科转换型、能力开发型、智力碰撞型、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培训;要突出教师个体差异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型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说课”训练、计算机操作训练、活动课指导训练、班主任工作艺术培训等)、实践型培训(校际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研究等)、评价型培训(听课与评课、主题班会活动观摩等)、理论型培训(主要有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信息、新成果等方面培训)、研究型培训(科研、课程开发、个案撰写等),最大程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探求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笔者认为在实施传统的校本培训模式基础上,还可以探索采用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研修法、问题诊断法、导师法、专题讲座法、实习操作法,广泛采用“菜单培训”、“自修—反思”、分层培训、主题报告、实际操作、专家答疑、课题研修、自主学习、校际互动、网上自培、学术交流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五是优化校本培训评价体系,各学校要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要制定激励性考核方案、奖惩制度,建立严密的考勤制度,量化评估制度(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过程、结果、提高情况、作用发挥与考核教师进行挂钩,促进教师持续发展和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贾腊生)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培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