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流转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分析

2009-04-22 04:54邵国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投资储蓄

邵国华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对于欠发达地区,资本匮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探讨落后地区能否利用资本流转的高便利性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储蓄-投资、内外资本、财政转移支出等资本形成渠道分析了资本流转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和完善资本流转的对策。

关键词:资本流动 储蓄-投资 区域经济增长

资本流转对区域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中,自然资源和劳动力都不会形成约束条件,在贫困的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所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资本投入量的大幅度提高。哈罗德—多马模型(g=s/v,g-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v-资本-产出比率)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资本形成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惟一源泉。由此可知资本流转的提升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新古典理论假设自由竞争的存在和生产要素能够充分流动,资本就会在区域间自动流转并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使各个地区资本的边际效率相等,并最终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消除。具体来说,当一个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而本地区储蓄率的提高又已达某种极限时,外来资本的流入便具有了必要性。反之,当一个地区资本供给持续充裕,而区域内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对本地资本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时,资本的“外溢”现象就成为可能。所以,资本的区际流转不仅可以给各地区带来效益、加强不同发展条件下的区域的相互联系,而且可以协调区域发展。

资本流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

(一)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

储蓄是资本形成的前提,投资是将储蓄转换为资本的过程。在资本的形成过程中,金融资本的形成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储蓄存款。

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关系来分析资本流动始于Feldstein和Horioka。因为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对经济的每一个区域或部门来说,储蓄和投资并不一定相等,储蓄和投资之间会出现不平衡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就会在不同区域和部门之间流动。如果不平衡缺口小,就说明储蓄与投资间关系密切,储蓄直接影响着投资结构;如果不平衡缺口大,则说明投资不能左右该地区的投资结构,即可能形成了资本的大量流动情况。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对一个省份来说,储蓄可在广泛的区际间寻找投资机会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其投资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地区的资本,即该地区的储蓄与投资的相关关系不大。反之,若该地区的储蓄与投资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则可初步认为该地区的资本流动性较差。根据此原理,可建立如下方程:

IY=α+β×(SY)+ε(1)

其中:IY=I/Y为投资率;SY=S/Y为储蓄率;Y为某地区生产总值;ε为随机干扰项,系数β为储蓄保留系数(saving retention coefficient),表示地区内储蓄转化为地区内投资的比例,其大小可以作为地区资本流动强弱的判断依据。β越大,则资本流动性越弱,若β值在1附近,则资本基本上不流动,储蓄大部分都留在地区内转化为区内投资;β越小,资本流动性越强,若β值在0附近,则资本几乎可以完全流动。理论上如此,但在实际的资本市场中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时期,储蓄与投资间仍然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本文以江西省1994-2005年关于储蓄-投资的数据来做实证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内资I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内资部分(算作省内投资),储蓄存款S为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的储蓄存款部分(算作是省内储蓄),根据公式(1)利用Eviews分析的结果为:

IY=-0.54057+1.2×SY

从该结果可以看出β=1.2,与1比较接近,说明江西省1994-2005年的资本流动比较弱,省内储蓄大部分转换为省内投资,外流的部分比较少。这可能说明该省经济条件还不够发达,正处于建设发展中,大量的基础性建设需要耗费省内储蓄。从图1也可以看出,投资率和储蓄率的变动轨迹基本相似,呈现出几乎同向变动的趋势。意味着区域储蓄与投资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区域资本流动有限。

(二)外资、内资资本流转与经济增长

一般而言,资本流转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外资的进入,银行的信贷,财政的倾斜。其中,银行的信贷可看作是内资的流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资本在地区之间流动的活跃程度逐步提高,而且资本流动的三部分构成也表现出独特的运行规律。

从上面分析可看出,储蓄与投资间可能存在共积关系。但地区经济的发展仅靠地区内储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外资的引入来增强经济实力。外资的流入扩增了地区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资本缺口,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内资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很显著,因为对地区内资本有效、合理的配置,能使地区经济的运行保持健康、良性的循环。

1.外资流转的效应。主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动状况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利用FDI发展对外贸易,是各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FDI 的大量涌入, 不仅对经济快速增长起推动作用, 而且在提升经济结构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各地区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

关于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从江西省的GDP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关系来分析。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假定GDP与FDI之间的关系为:

Ln(GDP)=β01Ln(FDI) (2)

即FDI要素投入与产出(GDP)之间满足对数型数量关系。β1表示要素投入的报酬率,表明FDI每增长1%,GDP的增长百分点。本文利用1994-2005年江西省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可得具体方程为:

Ln(GDP)=5.95+0.43×Ln(FDI)

从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使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较大的(弹性为0.43)。另外为了测量江西FDI的贸易效应,可以计算出口EX、进口IM与FDI之间的相关系数,考虑到时滞效应,建立模型为:

Ln(EXt)=a+b×Ln(FDIt-1) (3)

Ln(It)=c+d×Ln(FDIt-1)+e×ln(FDIt) (4)

其中EXt、IMt分别表示当年年份的出口和进口总额,FDIt、FDIt-1分别表示当年和前一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输入数据,可得两方程为:

Ln(EXt)=3.158+0.393×Ln(FDIt-1) (5)

Ln(IMt)=1.043+0.292×Ln(FDIt-1)+

0.426×ln(FDIt)(6)

从回归结果看,出口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说明FDI对江西的整体出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口方面,FDI与江西进口总额之间也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外商在投资初期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设备,回归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在促进总量增加的同时,FDI还促进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西的数量迅速增加引起了加工贸易进出口活动的大量增加,产业结构也由一开始的以制成品为主的结构向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方向转化。

2.内资流转的效应。就内资的流动而言,我国各区域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是普遍扩张信贷的时期;而20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区域经济变化由极化为主的阶段向以分散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存差”现象,而中西部则出现了“贷差”现象。这表明我国东部资金已开始出现向西扩散的特征。

但从近些年我国资本的实际流动情况来看,出现了资本的逆向流动,即资本由中西部地区流向发达的东部地区。因为资本收益率的不同,导致了区际资本的流动。由于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要吸引外部资本,就必须保证由外部流入的资本在流入的地区能够获得相对流出地区高的利润。而东部地区资本的边际利用效益远高于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较完善,金融体系、结构比较健全,投资的风险因素相对中西部地区来说,也相对较小。通过这种资本流动,可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风险,通过扩大投资范围,可以将系统风险的那部分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非系统风险,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

从江西省近几年银行的综合信贷情况看,信贷资金总计的增幅程度比较明显,但从银行的现金投放与回笼来看,江西近几年都出现了明显的净回笼现象。

利用公式(2)来大概测算银行信贷与GDP的间的关系为:

Ln(GDP)=-0.596+1.1×Ln(BC)

银行信贷拉动了经济的发展,银行和企业之间是互为双赢的关系。信贷给民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金融机构的不断壮大。当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银行存贷差距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信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财政倾斜的区域经济效应。财政倾斜主要是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各区域的财政倾斜程度,下放到各地区主要是指地区内政府的转移支付情况,地区内政府的转移支付使资本在地区内部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平衡状况。主要包括指标为:支援农村生产的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政策性补贴支出以及支援不发达地区的支出。这些政策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稳定地区政治稳定及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等都有促进作用。

相关政策建议

金融机制及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金融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民储蓄。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对多渠道的吸引储蓄有重要作用。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将增强国民金融储蓄的信心。

改进银行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建立和完善银行经营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规模,继续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等领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外经合作水平。对有条件的外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骨干企业开拓市场。

加速资本流转,提高资本的收益率和利用效率,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效办法是加速资本的产出过程,即加速资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资本周转次数。

政府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能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如给予当地财政政策上的投入优惠、财政的倾斜程度、融资机制的改善等。

参考文献:

1.张旭,杨运杰,吴疆.资本流动与招商引资[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赵志军.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增长[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3.胡永平,张宗益,祝接金.基于储蓄-投资关系的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增长投资储蓄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