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比较分析

2009-04-22 04:54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

程 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动机。并指出由于特殊的制度特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不同于股权分散两权分离下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

关键词: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动机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实际控制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Healy 和 Wahlen,1999)。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经过国外大量学者不断挖掘和开荒,至今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成为当今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

实证会计研究证实了会计信息具有信息含量的观点。由于会计信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迫使管理当局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者不仅发现了管理当局为了获得较高股票发行价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还发现了管理当局为了操纵股价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的证据。有的企业盈余变化很大,给人以不稳健的感觉。由于人对风险的内在恐惧感和厌恶,使得此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缺乏吸引力。而管理当局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使利润平滑,让人有收益稳定且稳中有升的感觉,使投资者以为企业经营发展很稳健。大量研究表明,在出售权益、向公众发售股票(Teoh,welch 和 wong,1998)和换股收购之前(Erickson 和 Wang,1998),公司往往利用未预期应计项目来增加报告收益。另外,上市公司为了完成盈利预测目标有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为了避免失去职务或受到惩罚,管理当局可能采取操纵损益之措施,使报告盈余与预期盈余相符(Ronea 和Sadan,1980)。

(二)契约成本最小化

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契约的集合,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契约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扩展和延续。在公司与众多的合约关系人之间,会计数据经常被用来监督和规制合约。管理者的报酬合约会使管理者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借款合约通常具有以牺牲贷款者的利益而取悦于股东的动机。Defond 和 Jiambalvo (1994)与 Sweeney(1994)对违反了债务契约的样本公司进行了检验,前者发现临近债务契约边界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而后者提供了基于借款契约的盈余管理发生频率及其对资源配置影响的证据。大量文献研究了经理人基于报酬契约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Guidry(1998)发现当盈余数字不能满足经理们报酬契约的要求时,大型跨国公司的分部经理们就有可能采取递延收入的做法。Healy(1985)和Holthausen 等(1995)的研究发现,设置奖金上限的公司在达到上限时,往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采用递延收益的会计方法。DeAngelo(1988)发现在代理人考察期,现任经理会运用会计估计来增加报告盈余;Dechow 和Sloan(1991)发现公司执行总裁在任期最后几年削减研发费用开支以增加报告盈余。

(三)政治成本因素

政治成本假设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政治成本越大,其经理人员就越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当期递延至以后各期的会计程序。政治成本可能是由于公司的高盈利能力、规模较大以及一些特殊原因(如公司的出口贸易因受到外来竞争的影响而受到进口保护措施)引起的。盈余管理的政治成本动因包括行业监管和反托拉斯监管或其他监管两方面引起的。目前,许多研究发现一些直接与会计数据挂钩的被监管行业(如银行、保险和公用事业)为了逃避行业监管有着管理会计数据的倾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采用特定应计项目来检验盈余管理,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直接的证据。此外,研究者发现一些垄断或接近垄断的行业为了降低关注程度进行降低盈利能力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了两种形式的监管:行业监管和反托拉斯监管。大量研究表明,行业监管激发了管理财务报表数据以应对监管的动机。Watts和 Zimmerman(1978)认为易受反托拉斯监管调查或陷入其他不利政治程序的公司经理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得公司呈现较高的获利能力。寻求政府津贴或保护的经理可能有类似的动机。

(四)其他一般动机

除了以上一些使管理人员产生盈余管理动机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在影响着内部管理人的行为。如公用事业企业为了树立为公众服务的良好形象,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盈利率尽可能的低;再如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用基础上,为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信用,企业有动机粉饰财务报表。避税也是一个明显的盈余管理动因。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

(一)发行股票动机

发行股票动机,包括取得上市资格、配股和发行新股。我国上市公司大都是通过由集团公司剥离一块优质资产,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上市的。集团公司为了最终使上市公司成为其持续不断的“提款机”,在公司上市之前,大股东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其上市,上市后又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其配股或在增发新股。而我国证监会对申请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使有限的宝贵资金流向绩优的上市公司。为达到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的目的,上市公司就会在大股东的支持或配合下,借助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合法合规地“骗”得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资格。徐宗宇(2000)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情况进行过实证研究,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盈利预测情况,发现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预测的预测误差大,说明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招股上市时,公司管理当局存在操纵盈余预测行为。

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原红旗,1999),但是配股需要有比较严格的条件。已有的研究发现,为了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标准,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采取了明显的“盈余操纵”措施,形成我国股票市场独特的“10%现象”(蒋义宏,1998;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这些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资格进行了盈余管理,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俞乔、杜斌、李若山(2003)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摘牌或达到配股资格而进行的大规模利润操纵,研究显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利润操纵是上市公司普遍的、系统化的行为。陈小悦等(2000)发现ROE处于10%-12%的上市公司存在提高利润的利润操纵行为,从而证实了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配股权规定的变化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

(二)扭亏动机

由于上市额度有限,使得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一项弥足珍贵的“壳”资源。因此,当上市公司一旦出现经营不力,产生亏损存在被戴帽的可能(ST或PT)。这不仅对股东和上市公司是莫大损失,而且对地方政府的“政绩”也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表明:为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督部门的处罚,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明显地非正常调减盈余;而在扭亏为盈的年度,又明显地存在着调整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薛爽(2003)研究发现亏损公司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亏损前一年为了推迟亏损的时间和由此带来的后果,上市公司通过提高经营性应计项目或各种形式影响线下项目的交易安排来做高利润;在亏损年度,由于亏损在所难免,公司通过调低经营性应计项目或线下项目进行巨额冲销,为以后年度扭亏预留空间。陆建桥(1999)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存在明显的调减收益的非正常会计处理,而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以及扭亏年度明显存在着调增收益的行为,证实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现象。

(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动机

在市场较为看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时,一些市场主力在利益驱动下,游说上市公司在中报、年报中低报或高报利润。上市公司在“收益共享”的利益驱动下,往往也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赵宇龙、王志台(1999)以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将公司会计盈余分解为永久盈余与暂时盈余,采用信息观与计价观的研究方案,考察市场能否解析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永久盈余成份,进而探究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功能锁定现象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只是机械地对名义每股收益做出价格上的反应,不能辨别 EPS中永久盈余成份的经济含义,这意味着公司经理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账面利润达到蒙骗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滨,李若山,俞乔.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中国金融学,2003

2.Healy, Paul M. and James M. Wahlen, 1999,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 13(4)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公司治理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