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我国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培育核心能力。本文探讨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并指出核心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在全球范围内优于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同时,文章结合实例阐述了我国企业培育核心能力需要注意的要素。
关键词:核心能力 培育
我国的企业已经处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之中。跨国公司携其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纷纷进入我国,意图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我国的企业也正在积极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力图在全球市场获取利润。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我国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所谓核心能力,是指“组织中的集体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能够给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同时以核心能力为依托企业还可以成功地进入多个业务领域。核心能力被认为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核心能力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瞩目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时至今日学者们仍然还没有就核心能力的概念达成一致的看法。
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就开始了对企业能力的研究。1957年,塞尔兹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本企业与同行企业在竞争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优势等问题。塞尔兹内克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企业的能力或特殊能力,实证也显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在竞争中会有更好的绩效。1959年,潘罗斯在《企业成长论》中指出,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之后,又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核心能力的观点。1995年,巴顿在《知识与创新》一书中指出,“作为技术性公司,具有不低于对手的生产能力是生存的前提。当这种能力包含了企业的独有知识(从公共渠道无法获取),并且比对手高明时,就可以成为核心能力”。显然,在巴顿看来核心能力不仅是稀缺的、难以模仿的,而且要“比对手高明”,即核心能力应该“优于竞争对手”;1997年,麦肯锡咨询公司的Kevin P. Coyne等给出了一个核心能力的定义:核心能力是内嵌于群体或团队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这里“世界一流水平”就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超越竞争对手从而达到最好”,即核心能力是使得企业的业务在世界范围内优于竞争对手的一种优势能力。国内的学者吴爱华、宁建新等关于核心能力的看法也体现了相对优势能力的思想。吴爱华、苏敬勤提出了“企业比较核心能力”的概念。所谓企业比较核心能力,是指“在同行业具有全国范围市场和中期影响力的内在优势能力,包括技术的、营销的、管理的和其它系统整合能力”;宁建新提出了“行业核心能力”和“板块核心能力”的概念,其中行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数一数二的优势竞争能力”,而板块核心能力则是指“企业在行业的细分市场上的数一数二的优势竞争能力”。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核心能力实际上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优于竞争对手的一种内在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得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中星微电子公司依据其在数字多媒体芯片设计方面的能力而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份额;再如,本田公司以其在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长而著称,并据此在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发电机等多个业务领域获得优势。相应地,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就是指企业专注于某一方面以形成优势,从而达到在世界范围内优于竞争对手。正如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所说,“创新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舍得投入,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笔者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当前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正确的能力培育方向,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得以形成。
(一)企业需要分析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现有的业务状况、技术水平、研发状况、生产制造水平等。例如,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如何?企业是否拥有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企业的研发水平如何?目前企业在同行业中是否具备优势?在哪一方面具备优势?等等。
(二)企业需要确定正确的能力培育方向
企业需要考虑在哪方面进行投入以形成自身的优势。企业既可以在已有的优势基础之上继续投入以形成优势能力,也可以确立新的能力培育方向,在这一过程之中,企业还需要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例如,奇瑞汽车公司在创立之初就将汽车发动机的研发视为公司各项业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从而迅速掌握了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目前奇瑞公司已经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核心部件技术。奇瑞还设立了中央研究院,其重要使命就是加快对前瞻性技术的研究,重点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试验试制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力争在2018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比亚迪汽车公司依据自身在电池技术上的世界领先优势,将电动车技术作为公司优势能力的培育方向,在上海建立了4000人的研发中心,深圳新建的研发中心规划在1万人以上。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我国单一品牌销量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三)企业在能力的培育过程之中要注意外部知识的获取
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人员和力量通常是很难建立起核心能力的,因此必须注重外部知识的吸收,包括购买专利、招聘外部专家、与其它企业合作等。因为任何一家企业所拥有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从外部引进自身所欠缺的知识;而且从外部获取已经存在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知识获取的速度。巴顿就认为,“如果不从外部引入某些知识,很少有公司能够单凭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核心能力,成功地从公司外部吸收技术知识与在公司内部进行知识重组是同等重要的”。奇瑞汽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雇佣了几十名外国技术和管理人员,奇瑞还与意大利和德国的知名汽车设计公司合作开发新车型,同时还与名列世界500强的江森自控、德尔福等企业开展合作,合作领域几乎涉及汽车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领域。
(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
重视人才、重视研发、重视学习,这是因为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核心能力形成的源泉,不断地学习则是提高自身能力、缩短与先进企业差距的重要保证。奇瑞汽车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以人为本”,坚持“用真挚的情感留住人,用精彩的事业吸引人,用艰巨的工作锻炼人,用有效的学习培养人,用合理的制度激励人”的人才理念,从而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仅汽车工程研究院就有2000人。奇瑞下大力气培养员工,聘请设计公司和行业专家讲课,送出去大批员工到国外进行培训,并以联合设计小组的方式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开展合作,从而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奇瑞设立了汽车工程研究院、乘用车工程研究院、商用车工程研究院、规划设计院、商品改进部等研发机构,每年用于汽车研发的资金约为销售收入的8%左右,最高达到15%,位居国内前列。截至2007年底,奇瑞的专利累计申请量已达2012件,位居国内汽车行业第二和本土汽车企业第一。目前奇瑞公司已经形成了从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设计到试验试制的比较完整的开发体系,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体系和数据库,并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
(五)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应遵循渐进原则
只有在世界范围内优于竞争对手、能够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才称得上拥有核心能力,例如诺基亚、三星、丰田等世界一流企业。以此标准衡量,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企业都还不具备核心能力。例如与通用、丰田、大众等国际汽车大公司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中的三大企业即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目前都还不具备独立的轿车设计能力,只有奇瑞汽车公司等少数企业初步掌握了轿车的设计技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在国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例如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徐工集团、通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具备了形成核心能力的潜在基础,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才有望形成核心能力。
以徐工集团为例,徐工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其大多数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其中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20%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与国际知名的同行业企业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除了技术上的差距之外,在销售额方面,徐工集团2007年的销售额为300亿元,而作为全球跨国公司的卡特彼勒2007年的销售额已达449亿美元,前者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
结合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康荣平、柯银斌提出了“亚核心能力”的概念,所谓亚核心能力是指能够支撑企业在全国市场获取中期优势的能力。根据徐工集团目前的情况来判断,徐工集团已具备了国内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工程机械的研发与制造方面已具备了亚核心能力。从徐工集团的未来发展目标来看,徐工集团到2010年要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名;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届时徐工集团的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方面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真正的核心能力。因此,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应该努力先在国内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国际化经营,从而寻求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现由“亚核心能力”到“核心能力”的跃迁。
结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以其“质优价廉”而畅销世界各国。然而尽管中国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一些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核心能力和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方面严重依赖国外,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和国际化经营的实施。核心能力和核心技术的缺失还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只能以单纯的低成本优势来赢取微薄的利润,同时还招致了发达国家一系列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食品安全、技术壁垒等围堵风潮,并且在突如其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危机重重。而反观那些能够在本土市场中胜出、能够与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同场竞技的中国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注重培育和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事实证明,多年来中国企业所凭借的“低价格、低成本”竞争战略已经难以为继,中国企业必须转型,中国企业亟需培育核心能力,同时培育核心能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于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它需要企业在某一方面经过长期持续的积累和投入才能够形成。中国企业要培育核心能力,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正确的能力培育方向,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够最终形成。在核心能力的构建过程之中,中国企业还必须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取、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遵循渐进的原则,即首先在本土市场形成优势,然后再通过国际化经营获取全球的竞争优势;同时还要建立和创建相应的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美]多萝西•伦纳德•巴顿著.孟庆国,侯世昌译.知识与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0
2.吴爱华,苏敬勤.核心能力及比较核心能力之识别[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
3.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
4.康荣平,柯银斌.海尔与长虹:中国企业核心能力剖析.管理科学文摘,2001
5.Prahalad, C.K.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May-June: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