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京英 石庆焱 程 晞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球需携手确定一套共同的核心ICT(信息通信技术)指标体系,以方便人们从宏观、微观、行业与产业等各层次分析ICT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进行国际比较。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已经和继续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为了向和谐的信息社会迈进,由世界各国首脑参加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多次呼吁,国际社会需确定一套共同的核心ICT(信息通信技术)指标,提供更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ICT统计数据,对于全球在使用ICT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跟踪比较,以便为制定有效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数据支持。为此,信息化统计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量化参考依据。
在开展信息化统计和测评过程中,如何评估信息化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在开展该项研究较早的欧盟,现行的关于信息化影响评估的研究都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此,2006年欧盟统计局立项确立了一个研究项目“通过连接不同来源的数据评价ICT的影响”(简称“连接”项目)。
■ 欧盟与“连接”项目
“连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连接不同来源的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来评估和分析ICT的影响,特别是ICT的应用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在不增加被调查者负担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基于现有官方统计数据的ICT影响评估的工作流程。
“连接”项目由英国牵头,参加该项目的国家有13个,包括:英国、荷兰、法国、瑞典、芬兰、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捷克、塞尔维亚和丹麦。
所谓“连接不同来源的数据”,主要是指连接以下数据:
企业ICT使用调查;常规企业统计调查;创新调查;企业注册数据;公司层面的投资/资本存量及ICT投资和ICT资本存量。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可以对企业使用ICT的影响进行扩展及更加深入地分析。
“连接”项目所进行的ICT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各国采用公司层面的微观数据,利用微观计量的方法分析ICT对企业的生产率、经济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将各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进行汇总至项目研究小组,进行行业层面的分析及各国的比较。
■ “连接”项目的利与弊
欧盟目前进行的“连接”项目ICT调查存在一些局限,如:关于ICT的投资很难精确测度;企业关于ICT影响的“自我估计”数据不可靠;现有调查问卷中有较多关于ICT技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如企业使用ICT来做什么这类问题重要;ICT指标对结构差异是很敏感的,ICT应用的产业特征的差异可能比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尽管使用同样的统计方法,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可能并不可比,等等。但是“连接”项目ICT调查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的结果能够得出ICT对企业发展的微观、宏观方面的影响。
基于公司层面微观数据的一些分析结果
(1)ICT对生产率的影响方面:在对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13个国家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ICT的核心测度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率具有正面的效应;对服务业公司的分析结果在不同国家则出现了差异,如在英国的分析结果表明,ICT对服务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其他一些国家的结果则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
(2)在ICT投资方面:宽带是一个较好的测度企业ICT投资的指标;使用宽带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3)在创新方面:连接到网络的员工更可能具有创新性。
(4)在员工的ICT技能方面:员工使用ICT的技能越高,越能增加ICT投资的回报。
(5)在企业组织方面:对部分国家的分析表明,企业业务流程的连接或网络化对企业的生产率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6)在企业的灵活性及专业化方面:灵活地接入移动的网络对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IT服务的外包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从公司微观数据到宏观指标
上述微观层面的分析仅仅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项目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建立一个元数据框架将这些微观数据生成一个一致可比的行业、国家层面的数据库,从而建立起ICT使用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生成不同的模块,如行业、国家及其他模块等,以便进行分析。
元数据框架不仅可以产生国家之间可比的指标,而且可以分析不同国家之间、不同行业之间ICT应用行为的差异及绩效。这一新的数据资源已经与国家核算账户的产出及就业数据建立了联系,这为研究技术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项目研究结果对未来官方统计的启示
欧盟的“连接”项目将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连接起来,使得人们可以从微观、行业与产业及宏观层次分析ICT的影响,并进行国际比较,这种分析仅仅使用单项统计调查数据是不能完成的。共享不同调查来源的数据库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拓宽研究的范围、得到更好的研究结果,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官方统计的启示包括:
调查问卷及抽样设计:现有的关于ICT使用调查的模块应该继续保留,但应将那些不能反映ICT影响的问题从问卷中去掉;问卷的问题应更多地反映企业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注重在ICT技术上;为了便于不同调查数据的连接,不同调查的企业样本应尽量重合;应建立面板数据以反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ICT使用的变化状况。
对ICT影响的分析应反映ICT使用中的创新:在进行ICT使用调查时,应该考虑企业如何利用ICT来促进创新、如何利用ICT来改善关系(如利用ICT技术与其他企业或机构来进行合作创新、利用ICT进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等)。
微观数据库开放给研究者使用,对提高数据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从欧盟“连接”项目的结果看,在连接各种数据库的过程中,提供给研究者使用的微观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较高。研究者在使用这些微观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因此,微观数据库开放给研究者使用,对提高数据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ICT统计。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也积极推动信息化统计国际标准的建立。OECD(经合组织)作为发达国家的决策咨询机构,在指导成员国开展信息化统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02年起,欧盟统计局甚至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和家庭信息通信技术调查。2003年以来,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联合国成立了有12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参加的“衡量ICT发展的伙伴关系”组织,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的ICT统计能力建设。国际电信联盟的数字接入指数、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信息通信技术扩散指数等各项有关ICT统计的研究和测评也在进行中。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加强信息社会的统计和监测正在成为各国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责与任务。各个国家官方统计机构有义务致力于信息社会统计指标的制定、统计方法的研究、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编制信息社会统计资料,进行信息社会的监测工作。
为了适应国际与国内的需求,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官方信息化统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信息化统计与监测工作的领导,加快实施步伐。应尽快研究和实施将ICT核心指标纳入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并开展相应的统计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以配合全球对信息社会进行统计监测的行动,支持中国政府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决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