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明
内容提要:毛邦伟是一位民国时期颇有社会名望的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期间,他作为进步人士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关键词:民国毛邦伟女师大述略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2-110-112
毛邦伟,字子农(1873-1928),贵州遵义人。清光绪中举,甲辰科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后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堂教育系攻读,夫人伍崇敏是留日同学,数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教育部委派毛邦伟任全国编筹委员会主任,主编中、小学教科书。1912年5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19年7月至1920年9月首次担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即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前身)校长;1921年10月至1922年7月任代理校长;1926年9月至1928年11月任国立京师大学校师范大学第二部学长(即校长);夫人伍崇敏时任该校训育主任。
自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李大钊曾在该校开设《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介绍该校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师大是鲁迅任教时间最长的学校之一,他开设的《中国小说史略》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著名学者有王烈、丁文江、王祖训、王桐龄、陶履恭、邓萃英、陈映璜、毛邦伟、钱玄同、马裕藻、马叙伦、白月恒、沈步洲、何炳松、蔡钟瀛、张贻惠、翁文灏、马寅初、黎锦熙、林砺儒、高步瀛、张贻侗、张耀翔等曾在该校任教,其中不乏从日本和欧美回国的留学生;中国古典文学家陈中凡1918年至1919年在附设于北京大学的国史编纂处任纂辑员时,亦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教员。
“五四”运动时,陈中凡支持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女高师亦组织有学生自治会,陈中凡还加入了蔡元培发起的“进德会”;并与邓中夏、许德珩等一起,担任《国民杂志》编委,这份杂志为学生救国会主办,反帝、反军阀的倾向十分突出。当时,程俊英(我国第一代女教授、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作家),曾参与编写《女界钟》刊物,到街头讲演。6月4日,女高师学生冲出校门,参加游行。并称:“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女子第一次的干政游行。”回校后,校长方还归罪于陈中凡,将其解聘,程俊英、冯沅君等人立即起草《驱方宜盲》,历数其十大罪状,邱成传单散发,并送教育部一份。是年7月,方还被罢免,新任毛邦伟当校长,他继续聘请李大钊、陈中凡等任教。这样,陈中凡才再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主任。
那时,鲁迅同时在北大、北师大和女师大兼课。1920年9月,鲁迅因一位同乡女学生许羡苏剪短发而被女高师勒令退学。为此,鲁迅几次找毛邦伟疏通无果,于是,写《头发的故事》一文,主人公“我的一位前辈先生M”即指毛邦伟。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迅日记中的“许小姐”真相》是这样叙述的:“在鲁迅跟许羡苏的交往过程中,有一件事是必须提及的,那就是她的一次人生经历成为了鲁迅小说的素材之一。鲁迅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写道:‘虽然已是民国九年,而有些人之嫉视剪发的女子,竟和清朝末年之嫉视剪发的男子相同;校长M先生虽被天夺其魄。自己的头顶秃到近乎精光了,却偏以为女子的头发可系千钧,示意要她留起。设法去疏通了几次,没有效,连我也听得麻烦起来,于是乎‘感慨系之矣了,随口呻吟一篇《头发的故事》。但是,不知怎的,她后来竟居然并不留发,现在还是蓬蓬松松的在北京道上走。文中所说的‘她即指许羡苏。”而关于这件事,许羡苏的回忆是:“女高师当局下令短发的学生立即把头发养长,剪发的同学除我之外,还有同班缪伯英、张挹兰(她后来转到北大文科,跟李大钊同日遇难)和体育系的甘睿昌四人,我们谁也不遵命,学校当局又向各人的保证人、监护人和家长要求督促。我的保证人是本校教员周树人,他就退了聘书表示抗议,鲁迅则因此写了一篇《头发的故事》,其中提到的‘M校长就是当时的女高师的校长毛邦伟。”
那时,女子读书,校规森严,除了不准随意出入校门外,每周回家还必须由家长接送;另外,学生一律要把头发梳成盘龙臀或S髻,不许留短发。许羡苏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时,梳的是蓬松的新潮型短发,于是便遇到了麻烦,后由鲁迅陪同许羡苏去女师大报到并作了保证人。
尽管为此事时任校长毛邦伟曾被鲁迅讥为“天夺其魄”,但这并不表明毛邦伟思想保守落伍或腐朽,对女子剪发不同看法,恰恰反射出“五四”时期社会历史的一个侧面,身为校长的毛邦伟有很多的无奈。而他的慢进和斡旋之举,有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广大师生的爱护,他后来表现正说明了这点。
五四运动后,他以女高师校长的身份和李大钊等有识之士积极参与由胡适起草,蔡元培领衔,16位知识分子联署刊登在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第二期上的《我们的政治主张》的宣言,要求当局政府立即进行政治改革,改革的最低限度目标是成立一个好政府:
所谓“好政府”的涵义在积极的方面有两点:
(1)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
(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提出了政治改革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因为这是使政治上轨道的第一步。
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包括财政的公开,以及公开考试式的选用人才等等;因为我们深信“公开”是打破一切黑幕的唯一武器。
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
签名者共16人,除蔡元培外,另有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知行、王伯秋、梁漱溟、李大钊、陶孟和、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徐宝璜、王征、丁文江、胡适。北京高师校长李建幼、北京女子高师校长毛邦伟、北京法律专门校长王家驹、俞同奎、北京医药专门校长周颂声、北京农学院院长吴宗植、北京艺术专门校长叶倩等亦公开声明支持这份宣言。宣言发表之初,曾影响当世,后来成立的王宠惠内阁即被称为“好人政府”。
“虽然这次好人政府的行动并未成功,但是所提出‘好政府主义,‘好政府的涵义却对后世、当代社会都有深远价值。”
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于1924年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国内其他高等师范学校一都相继并人或改为普通大学的时候,北京高师和女高师先后改为师范大学,这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独立存在具有深远影响。1926年9月,奉系军阀进京,1927年1月,将北京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为其师范部(即国立京师大学校女子笫一部、师范大学第二部),教育总长任可澄兼任女子师范学院院长;林素园任国立京师大学校女子第一部学长;毛邦伟继任师范大学第二部学长;同年3月,训育主任伍崇敏兼任女师大音乐社副社长。毛邦伟就任学长后,鉴于上年9月的教学改组,将女师大学前科的国文、英文、哲学、教育、史学、数学、物理、化学八系合并为文理两科,不便专门研究,在学生们的,请求下,毛邦伟决定恢复分系教授,女师大分系制遂得以延续下来。1928年,奉系军阀退回关外,国民党政府改北京为北平,推行大学区制,将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北平大学,原北京师范大学改为第一师范学院‘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改为第二师范学院。同年11月,毛邦伟因积劳成疾在北京溘然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1939年,在“民国二十八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同学毕业录”中,首页上还附印着“前任校长毛邦伟”的字祥和生前遗照以及文言文的生平简介和悼文,文中既对他历任女师大三届校长时期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全体师生对他的早逝深感痛悼!除此之外,该“同学毕业录”上还印有后任校长徐炳昶的近照以及各系部主任、教授、讲师、教员和鲁迅在该校任教时期的珍贵照片和本届优秀毕业生照。应女师大及本届毕业学生的邀请,毛邦伟的夫人伍崇敏曾为该校“同学毕业录”题写了一首诗文以资鼓励。[原文是]:
民国二十八年书赠本届同学毕业录:
数载光阴驹隙驰,人生会少奈多离。
祝君直上青云路,翮翻振鹏正此时。
毛伍崇敏题
毛邦伟三任北京女师大校长时期,正值北方军阀混战,政局极度混乱之际,但他仍坚持承担教育重任,惨淡经营。这期间,他还著有《教育大纲》,后编述为《中国教育史》等著作,1932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出版,该书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的萌芽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俞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