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英国教育供应商协会(British Educational Suppliers Association,简称BESA)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公布了对英国公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共有764所小学和562所中学参与了这项调查。这是英国教育供应商协会发起的年度系列调查的第11个年头,BESA最终发布的年度报告不仅反映出英国公立中小学ICT设施的供应和使用情况,而且对于ICT供应商确定未来的教育市场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ICT基础设施
BESA的调查显示,52%的小学认为台式电脑装备良好且充足。近年来英国公立中小学台式电脑的配备增速比较明显,学校的台式电脑数量有大幅增加。但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相差甚远。只有29%的小学和27%的中学认为学校的笔记本电脑配备比较充足。这说明,英国公立中小学笔记本电脑的缺口还比较大;笔记本电脑的市场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会有所扩张。笔记本电脑将成为学校硬件投入的一个主要方面。
这次调查表明,新学年(截止到2009年4月)学校对台式电脑的需求增加,中小学台式电脑的需求增量从2008学年的8%提高到2009学年的19%,其主要原因是中学对台式电脑的需求增量从15%提高到了28%。另外,所有中小学校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近1/3的学校在新学年的需求量都很大。
除了电脑硬件以外,网络设施也是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得知,60%的小学和46%的中学认为学校的Internet接口和宽带连接设施配备较好。平均来看,对网络设施比较满意的中小学刚刚过半,今后还需适应信息社会的潮流,加强网络设施的投入。
二、软件和在线资源
1.资源数量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41%的小学认为光盘资源比较充足,但是对在线资源表示满意的小学不足1/4,而且这种情况在过去两年中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英国公立小学对资源的满意度比较低。说明过去的几年,资源建设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没能很好地跟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CT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源建设将成为决定教育信息化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
英国公立中学对资源的满意度更低些,仅有11%的中学对在线资源比较满意,近1/4的中学认为光盘资源比较充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学的在线资源十分匮乏,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对师生没有吸引力。
总的来说,英国公立中小学普遍存在资源短缺的状况。在解决了硬件、软件问题后,资源建设这一环节的问题日益突出。着力解决资源建设问题有助于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
2.资源投入
2008~2009年度,只有5%的小学预计购买课程软件的花费会超过25%,而在2006~2007年度,曾经有11%的小学预算中软件购置费用超过1/4。更为严峻的状况是,2008~2009年度,还有21%的小学将会缩减1/4的软件购置费用。
2008~2009年度,只有10%的中学购买课程软件的花费会超过25%,而19%的中学将会缩减近1/4的软件购置费用。
英格兰地区的小学在2008~2009年度用于课程资源和软件的花费预计将达到6,700万英镑。如果把大不列颠的所有小学统计在内的话,用于课程资源和软件的花费将达到8,000万英镑,与2007~2008年度的8,800万英镑相比有所下降。
英格兰地区的中学用于课程资源和软件的花费预计将达到4,800万英镑。如果把大不列颠的所有中学统计在内,用于课程资源和软件的花费将达到6,200万英镑,与2007~2008年度的6,400万英镑相比也有所下降。
据调查,近2/3的学校利用网络下载免费的课程软件和资源,但是,只有43%的小学和38%的中学使用付费的网络资源。
三、交互电子白板和电脑供应
1.交互电子白板
过去的两年,英国公立中小学的交互电子白板得到了很大发展。2005年,只有1/4的小学和18%的中学IWBs设施比较完善。到了2008年,小学和中学的比例分别增加到72%和43%。
2005年以来,交互电子白板的供应量迅速增加,在学校课堂的教学应用广泛铺开。交互电子白板作为英国教育信息化的特色产品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它是英国教育信息化战略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中学对交互电子白板的需求空间很大,因此可以针对中学进行重点突破。
2.电脑供应
2007~2008年间,小学的台式电脑供应量增加了2%,平均达到每所学校32.4台。据估计,截止到2009年4月,小学还将购进124,700台电脑,是上一年度的2倍。小学的笔记本电脑供应量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12.2%,预计到2009年4月,还有127,300台的供货缺口。
过去两年,中学台式电脑的供应量一直比较稳定。2008年,中学台式电脑总量超过100万台,增加了8.3%。截止到2009年4月,预计新购入的台式电脑数量约为180,000台,与2008年相差无几。但是,中学笔记本电脑的供应量增长迅速,从2003年平均每个学校31台增加到2008年的81台,总量达到355,400台。预计到2009年4月前,还有75,000台的供货需求。
2008年统计显示,近25万台计算机由于年代久远或配置落后已经不适用于教学。这与2004年统计的52万多台老旧机器相比少了一半多。学校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也是导致需求增加的一个因素。
3.学生用机
目前,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普通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为30.8台,普通的公立中学可达到217.6台。小学和中学平均每所学校供教师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分别达到了10.3台和49.4台。
小学的平均生机比从2004年的8.8下降到7.7,中学的平均生机比从2004年的5.3下降到4.3。
Windows XP是学校普遍采用的操作系统。英国公立中小学84%的台式电脑(约有210万台)和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 XP。
四、网络及带宽
1.网络
2008年公立中小学的联网计算机超过了230万台,其中小学100多万台,中学130万台,联网计算机数比2007年多出24万台。一般来说,一所小学的联网计算机有47台,一所中学的联网计算机有294台。72%的小学和85%的中学声称使用了无线网络技术,另外还有7%的小学和5%的中学在2009年4月以前打算引入无线网络技术。
预计,小学将有381,000台计算机接入无线网络,中学将有355,000台计算机接入现有的无线网络,相当于每所中学94台计算机的接入量。
实际上,目前所有学校都有联网的计算机,小学85%的计算机都已经联网,中学92%的计算机也已经联网。到2009年,一所普通小学的联网计算机将达到50台,一所普通中学的联网计算机将达到322台。预计到2009年4月,还将有374,000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
2.带宽
2008年调查显示,小学的平均带宽是3.2Mbps,到2009年4月,平均带宽有望增至4.1Mbps。中学的平均带宽有望增至21.1Mbps。
预计到2009年4月,一所普通小学的带宽可以满足64名学生同时访问交互式网站,人均占用的带宽是64Kbps。而中学的带宽将能够同时满足330人的在线交互需求。
但是现在的带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求,没有达到学校期望的最佳值。小学希望2009年平均带宽可达13.4Mbps,实际上仅有可能提高到4.1Mbps。中学期望平均带宽至少达到55.0Mbps,但是实际上只能达到他们要求的一半左右。
五、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训
2008年调查显示,3/4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有信心而且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2007年的80%相比有所下降。中学仅有61%的教师表示有信心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在2007年这一比例是68%。
小学和中学分别有56%和44%的ICT管理人员认为绝大多数教师非常擅长文字处理软件。但是,小学和中学只有20%和14%的ICT管理人员认为多数教师可以娴熟掌握演示软件的应用。
2008年,67%的小学教师和59%的中学教师将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对于已经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来说,62%的小学教师和65%的中学教师认为培训很有用。
但是,小学和中学分别有高达80%和90%的教师认为,平常接触ICT的机会有限,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自如运用ICT。
六、ICT预算
英国学校对ICT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在持续增长。2007~2008年度,英国公立中小学的ICT总预算(课程软件费用除外)达到6.14亿英镑,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700万英镑。
2008~2009年度,小学和中学的ICT预算据估计将分别增加8.4%和5.1%,因此年度的总预算将达到6.44亿英镑。
预计到2009~2010年度,平均来看,每所小学和中学的ICT预算将分别达到15,850英镑和68,000英镑。这也意味着英国小学和中学的ICT预算分别增加了6.2%和4.0%,从而使2009~2010年度ICT总预算达到6.72亿英镑。
2009~2010年度,平均每所小学用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花费是7,300英镑,与2008~2009年度的6,540英镑相比增加了12%。中学用于台式电脑及辅助设备的资金也会增加9%,从2008~2009年度的33,200英镑增加到2009~2010年度的36,000英镑。
2009~2010年度,预计用于外围设备和网络的资金与以前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平均每所小学和中学用于此项的资金分别是3,000英镑(比上一年度下降1%)和11,500英镑。另外,用于系统和一般软件的资金将有所下降,小学和中学分别减少3.6%和5.5%。
参考文献
[1]http://www.besa.org.uk/ “BESA ICT in UK State Schools 2008 summary report”.
[2]李志涛,李震英.英国学校信息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3).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