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武
对于国内棉花市场来说,除了面对低廉的棉花市场价格、低迷的棉花购销行情与国家陆续进行收储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新棉种植面积这个重要也是敏感的问题了。
最新公布的有关新棉面积方面的权威消息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方面的,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决定调减新棉面积16%左右,维持7000万亩的新棉面积,新疆建设兵团也决定分步实施“减棉、增粮、增果、增牧”等战略,开始削减棉田面积。内地不少棉区省地政府也不同程度作出调减棉田的规划安排。二是中棉所通过详细调查数据,对新棉种植意向的调查,结果是新棉面积同比下降20%。三是有关机构或社会性调查了解,也大致给出新棉面积同比下降20%的答案。可以肯定,2008至2009年度国内棉花面积的大幅减少不可避免。
引起农民种棉意向骤降的直接原因
一是普遍提高的生产投入与习惯性产生较高的收入预期没有达到回报与实现,棉花价格长期走低,棉农大幅减收。2007年底市场棉花价格走高,好的籽棉卖上了3~3.2元/斤或更高的价格,提高了农民对2008年棉花生产的热情。2008年全国棉花面积继续扩大,达到8300多万亩。同时受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棉花生产投入也同比增加30%左右,棉农自然调高了对收成以及出售价格的预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国内消费产能近几年增速过快,到2008年逐渐进入调整,棉花市场价格由滞涨进入回落,秋天的金融风暴给棉花市场雪上加霜,即使国家及时连续大量进行收储,也无法避免棉花价格的下跌走低,籽棉价格久久徘徊在1.8~2.4元/斤之间。棉农由观望到失望,预期与收入形成巨大的反差,再没有积极性来种新棉了。
二是国家在2009年把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格又提高15%~16%,中籼稻价格达到92元/担,小麦价格87元/担,但并没对棉花收购价格纳入保护行列。如果按目前市场粮食与棉花价格的对比(水稻92元/担、皮棉11200元/吨),我们看出粮棉比价不到6比1,远远超过8比1一般正常指标。棉农弃棉种粮,不光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也是他们追求更高收获与效益的结果。从国家给予的粮食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来看,棉花价格在一两年内如果恢复不到14500元/吨以上的价位水平,种棉收益肯定比不过种粮收入。2010年国内棉田面积将继续呈现缩减的趋势。
棉花市场供需状况与市场价格将发生变化
首先在于加快缓解供大于需的突出矛盾。到本次收储结束,国储棉花数量累计超过400万吨,即使年度后期要消化一部分,估计其中的大部分要结存到下年度,对市场形成巨大压力。如果实现新棉面积减少20%,下一年国内棉花总产可望下降15%~18%至650万吨左右,保持合理消化去部分国储棉外,还可以适当增加进口一些外棉,保证和扩大国内市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有利于纺织出口的稳定发展。
其次,有利于市场价格的回升和棉农增收。目前我国的纺织与服装出口正遭遇巨大挑战,整顿过剩产能不可避免。国家及时进行政策引导,实施棉田面积战略缩减,基本解决了棉花供需方面的远期压力,短期市场信心才能够有效恢复,困扰不去的低价难涨状况才能够早日结束。
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纺织出口蕴涵着巨大潜能,对棉花的高需求量是绝对的。USDA与ICAC预测中国年度棉花总消费量仍然有近1000万吨,如果年度生产总量不足650万吨,缺口风险不难显现。国家在调控棉花生产方向的环节上必须慎重,矫枉不能过正,在允许部分棉田退出转种其他作物时,也要防止棉田面积单边减幅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