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进行政治实践,大学生能够获得政治参与经验并为适应今后的政治生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参与意识、参与途径、参与效果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进行剖析并试图提出引导和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参与 对策
作者简介:潘晓媚(1983-),女,汉族,安徽滁州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定程序及方式,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规则和决策过程施加影响的活动。大学生是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效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为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2]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就校园范围而言,很多学生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应当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作为学校职能部门的服务对象,对学校的某些管理和发展决策也应当拥有一定的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这就突破了以往学生只专注于学习的局限,充分表达出学生的主观愿望,即希望学校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有力的平台。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继续秉持“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原则,没能够意识到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积极做出参与行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权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累赘,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部分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仍旧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仍然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肯定和鼓励,使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丰富。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殊的身份、地位使在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往往被限定于校园范围内,除了参加其所属辖区的人大代表投票、选举活动之外,主要包括:
1.高度关注社会热点或时政问题
当前在校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涵盖了科教文体、政治、经济等方面,尤其是政治问题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具体说来,当今大学生所关注的往往都是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如就业问题、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及社会保障问题等。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了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往往也是其政治参与的基础。
2.积极加入党团等政治组织
积极加入政治团体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说,只要大学生加入了党团组织,即使并未参加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也仍被视为参与了政治。在笔者之前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党员学生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25.5%,而团员则占到了73.2%。只有1.3%的学生没有加入任何党团组织。而在这1.3%的学生中还不乏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这种情况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大学生群体的强大感召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高昂的体现。
3.踊跃参与各类型政治性活动
这里所说的政治性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基层人大代表或党代表的选举活动;党团或自治社团组织的自治活动;校内的各种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活动;以及各类学生自治性活动等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曾经参与过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民主管理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估活动及班级干部选举活动等。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曾经参加过学校党组织举办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
4.通过主动接触表达自身诉求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日趋理性与务实,即自身利益的实现逐渐成为政治参与的首要动机。在校大学生为了解决其学习与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为了维护和保障其切身利益,往往会以个体或集体的方式主动与学校领导、有关部门甚至是地方政府进行接触,通过校长信箱、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正式或非正式地向有关部门或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以期能影响其决策过程。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效果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的不同,其本身对于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热情度就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局限,实际生活中能够抓住机遇、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有时甚至这些仅有的参与成果也不被重视,很多学生都反映校方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学校某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很少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学生普遍感觉其参与行为经常被忽视,参与的影响力不足;另一方面,即使参与行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结果,由于缺乏强制力的约束和保护,最终参与行为还是难以对决策过程产生根本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结果并不理想。
二、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一)肯定合理利益动机 支持学生参政行为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务实性,他们更关心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多数大学生属于有选择的参与政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务持积极的参与态度。这一情况是符合政治参与的一般规律的。为了适应这种客观形势需要,学校在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要变单纯的管理为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重视当代大学生合理的利益需求,肯定大学生的利益表达,充分发挥利益动机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二)增强参与的透明度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实现公民言论自由和参政议政权利的前提。而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时常因为公开化程度不高而遭到学生的质疑,导致在学生参与积极性受挫,在参与过程中潦草应对的情形频频出现。为此,高校应当适度扩展信息公开的范围,在行政决策、法规施行、学校教学管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尽可能从信息披露、程序指导等方面提供便利,打破过去的时空界限,打破过去信息自上而下的传达模式,不再依赖强制命令,而是靠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服务。
(三)落实政治参与成果 重视学生参与作用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的信访、举报、选举等基本参政行为给予支持,保证学生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尊重大学生的利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推动大学生政治参与,提高他们政治参与质量。高校也应当与政府部门充分配合,发挥民主作风,吸引和支持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或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积极促成校方与学生的之间的“良性对话机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迅速做出回应,努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5
[2]袁涛,浅析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