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为何折断了翅膀

2009-04-21 05:17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栗 丹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改善,中国的社会正在蔓延着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一种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电影《李米的猜想》就讲述了在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下,李米、方文、裘火贵、裘水天等人的不同心态,方文、裘火贵、裘水天被自己的欲望牵着走忘记了自我的本真存在,最后迷失在欲望的沙漠中。这术电影故事从生存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的存在。

每天奔走于喧闹、忙碌的现实中,几乎无闲适的心境去慢慢品味自己喜欢的电影。前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观看了电影《李米的猜想》,巨大的心灵震撼使我久久难以平静。是苦涩?是悲悯?还是酸楚?实在是用语言难以表述。可是,总有一种鱼鲠在喉的感觉,让我难以释然。“爱情”这个词曾经被众多的文学家和诗人吟咏、歌唱,每当人们心中升起对“爱情”的想象,总会伴以温柔、甜蜜、神圣、纯洁的感觉,她是驻扎在我们心中的天使。《李米的猜想》残忍地打碎了我的梦幻,它分明在暗示天使已堕落于尘土。是什么让天使折断了翅膀?追思的结果让我涌出如下的思绪。

一、镜像化生存的悲哀

电影《李米的猜想》主要由三个蒙太奇的段落交叉叙事组成。第一段蒙太奇叙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李米和方文是中学同学,两个人学习都不太好。李米说:“方文有两大爱好,一是读武侠小说;二是和她谈恋爱。”两个人都是高考落榜生。在影片中,李米还告诉观众,方文接到高考落榜通知书的情景,“他去了游泳馆在那里游了一个下午”。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方文的内心中对高考的结果是在乎的,他明白高考的失败,对一个城市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着洁净西装的白领生活将和自己无缘;意味着他将进入社会的下层,每天为微薄的收入而奔波;意味着他不能满足给心爱的女友提供丰厚的物质享受。方文的心中是酸楚的、郁闷的,他需要在狂热的游泳中去宣泄自身的苦闷。影片的手法非常简洁,只用了主人公李米一句好似不经意的介绍,就包蕴了方文丰富的内心情感。方文虽然在游泳馆里宣泄完了自身的苦闷,看起来方文苦闷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了。如果我们要这样想,那就大大地错了。方文自身的苦闷通过游泳运动只能得到暂时的缓解。方文因为高考落榜的苦闷,还有一个社会的延宕。这样说,听起来有点玄奥,但确实如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方文的自我理想是建立在普世性的大多数人的期望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当下普世性的大多数人的期望是什么呢?拥有财富,拥有权力,拥有地位、名声。而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考上大学,意味着离财富、权力、地位和名声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说方文的自我理想是建立在社会普世性话语基础上的话,那么,社会现实进一步逼迫方文的自我理想偏向普世性话语方面。方文非常爱李米,和李米的恋情是方文最感幸福的一件事,两人相恋四年,可是,最后却遭到李米父母的强烈反对,两人被迫分手。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李米的父母为什么反对两人的恋爱呢?如果方文有钱有学历有地位,那么李米的父母能反对么?当然不会。说明李米父母对方文的认同也是用的当下社会中的普世性话语。方文的自我理想的确立基点是社会的普世话语,而残酷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挤压方文偏向社会的普世性话语,这最后的结果必将导致方文的人格的分裂。方文错将周遭的普世性话语的生活世界认为是本来如此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他并不知道,这个以人的功利生活为存在核心的世俗世界其实只不过是真实存在的某种不成功的复制品。或者说,方文自以为合理的自身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建立在外在功利目的之上的假象罢了。方文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目标,希望借由这些目标的实现带来生命的意义,甚至不惜以贩毒赚钱来显示自己的成功。“成功会使我感觉很好,更有价值感。”方文希望凭着自己的成功为自己带来意义和重要感,这是他背后的内驱力。当然,方文也知道自己干的发财的勾当是见不得人的,所以他只能玩失踪,偷偷地发财。片中的方文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在于他不完全地沉溺在金钱之中。他一方面拼命地贩毒赚钱满足自身的欲望;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纯洁的爱情,四年间为心爱的李米写了54封信。神性和人性的冲突折磨着方文,他是戴着欲望的枷锁跳着神性的舞蹈。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浮士德的身影。浮士德说:“我的胸中,唉!藏着两个灵魂,一个要与另一个各奔东西;一个要沉溺于粗鄙的爱欲里,用吸盘把尘世紧紧地抱住,另一个却拼命地想挣脱凡尘,飞升到崇高的净土。哦,要是在天地之间的空中,有精灵在进行统治和操纵;那就请从金色暮云里降落,带我去开始绚丽的新生活!”浮士德有强烈的自然欲望,使他禁不住魔鬼的诱惑,不顾一切地追求尘世的享乐。但是,浮士德在拥有魔性的同时又拥有神性,这就构成了浮士德心灵深处两股“各奔东西”的牵引力,也播下了他永难排解的心灵冲突的种子。浮士德的心灵冲突就是人类的心灵冲突,当然也是方文的心灵冲突。欲望的魔鬼牵引着方文走上一条不归路,在对物的占有和物化中,方文的真正的生命活动被压抑和延迟了,方文认为已经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他抓住的仅仅是一个物,仅仅是一个剩下的餐具而已。方文的悲剧就在于镜像化的生存方式,他不是为自己而活,他是为别人而活。

二、线性化的欲望叙事

第二段蒙太奇叙述的是裘火贵和裘水天的故事。裘水天是农村中非常纯洁、质朴的男青年,他爱上了同村的一个女孩子叫小香。小香的妈妈说,小香的学习不好不能上学了,不如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去卖身挣钱。小香的妈妈逼迫小香去卖淫,小香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小香的妈妈说,只要裘水天有一万元钱就可以娶小香回家。裘水天很喜欢小香,他要把小香找回来。裘水天进了城,蹲在用工市场找活干,别人跟他说只要把毒品从云南带到广州就可以挣到一万元钱了,裘水天高兴极了,娶小香的梦想似乎就在眼前了。裘水天和在城里苦干三年一分未拿到的裘火贵一起踏上了去往广州的发财路。两人带着毒品先到昆明,没想到到了接头的地点,接头的人却跳桥身亡。两个身无分文的人想完成贩毒的使命,最后抢劫了出租车。这段故事的发生发展完全是直线式的,好像是自然而然,似乎就应该如此。我们看到裘水天和裘火贵的行为完全受欲望的推动,在欲望与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的自律和约束在起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理论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本我必须受到自我和超我的管束和控制。在《精神分析新论》中他曾这样描述了本我的形态:“我们生命的核心是由混沌的本我构成的,它与外部世界没有直接的交往,甚至只有通过其他作用的媒介,才会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所理解。在本我中,肌体的各种本能在起作用,它们本身是两种原始力量(爱欲与破坏)以各种比例相融合的混合物,并且它们通过与不同器官或器官系统的联系而彼此分化开来。这些本能的惟一驱力是获取满足,这被认为是出自器官借助外部世界的对象而发生于其中的某种变化。但是,像本我的愿望这样的本能,其

直接的和肆意的满足经常会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危险冲突和引来灭顶之灾。”

本我是以快乐原则的实现为目的的,但是它也是非常危险的。正因为如此,自我的建构功能就在于把思想活动引进到本能的要求和满足本能的行动之间,思想活动在确定了当前的方向和估价了先前的经验之后,就努力利用试探性行动去预测所规划的行动过程的结果。自我对本我的行为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我们看到在影片中自我的控制作用是乏力的。欲望满足的快感像魔鬼一样诱惑着裘水天和裘火贵去行动。我们不禁想知道推动和迫使他们行动的深层动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理想主义淡化为消费主义。文化、经济的发展变动与世界潮流逐渐同步。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者是阿迪达斯运动服、迪奥牌香水,这些浅层的物质文化符号,随着媒体的鼓动,传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过去那种享乐羞耻的罪恶感,已经随着政治的、伦理的限制的松动而消失,富裕光荣、享乐无罪的逻辑在唤起传统社会的享乐文化的同时,又把西方社会的新的消费方式带入生活。欲望的解放就是感官的解放和躯体的解放,快乐原则和市场化在欲望心理学方面的结合,把新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做正当的选择广泛传播开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的农村,人们一贯遵守的道德伦理原则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在逐渐瓦解,人们的行为公约第一道防线面临崩溃,正常行为的标尺在丧失钳制的作用。其次,我们国家目前的改革正处在逐步的完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难免社会的管理机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惟利是图者在管理的盲点中挤压、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幸裘火贵就是其中之一,在城市干了三年没拿到一分钱。农民工带着淘金的梦想来到城市,而城市对他们来说,是新鲜和陌生的,没有特殊技能与知识的他们是城市的“他者”,生存的焦虑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当这种生存的焦虑达到一定极限时,他们将失去理性,铤而走险。消费社会美好梦想的蛊惑,道德规约的放松,生存的焦虑,这种混合的动力最后使得裘水天和裘火贵走向本我的狂欢。

三、行进中的迷惘

片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印象深刻,李米问裘水天为什么喜欢小香,裘水天说,小香说话的港台腔特别可爱,不土气。那么,裘水天一定是不喜欢本地土气的女孩子了?这个细节说明了实际上裘水天喜欢的是小香身上的那种外来的气息,这种外来的气息让裘水天感到清新和向往,小香在影片中是不在场者,她是否喜欢裘水天我们不得而知,这也是影片不想去关注的东西。影片只是一味地灌输给我们这样的信息,裘水天喜欢那个不在场的、说话有点港台腔的小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玛斯说:“如果爱就是我们的存在、我们灵魂的精髓,那么只有在某种关系之中才能体认到爱,又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关系里才能做自己。如果你说我只能爱某个特定的人,那就等于在说:只有跟这个人相处,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我才能做我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那么就是说裘水天的爱,体现了对外面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渴望,体现了他对用物质的花环编织起来的表层世界的贴近,当然从人的生存的本真意义上说,裘水天所向往的是一个空幻的存在,正如同小香是一个空幻的存在一样。

方文和裘水天们的故事多少让人感到沉重,李米的形象好像一道阳光照亮了观众心中的阴霾。李米清纯、可爱、善良,对爱情有一种执著的追求,她不理解方文内心复杂的矛盾,她认为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应该跨越所有的障碍,物质的富有与贫乏不应该成为两人相爱的标准。应该说,这是一个灵肉统一的人物。她不能理解那么爱她的方文怎么会突然的离开,她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方文的寻找,出租车里挂着方文的照片,到处打听方文的行踪,整整四年。面对着变成了马冰的方文,她大声地复述着方文的话,企图唤醒方文的内心。这是一种对真正的爱情的等待和坚守,可是,这种等待和坚守,却以方文的跳桥自杀而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怅惘和遗憾。李米的善良也没有得到好的回报,面对贫穷的裘火贵和裘水天,跑了很远去找零钱,回来时两人已经离开;好心送两人买飞机票,结果遭到两人的抢劫,差一点送了命。李米的结局,让我们想起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李米的未来是惆怅的、迷惘的,她将往何处去?影片的结局没有告诉我们,把深深的思考留给了观众。作为观众的我们,常常的不满足于此,我们总希望有答案,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艺术是对真理的一种揭示和追问,《李米的猜想》已经把社会现实中不被关注的小人物的辛酸带入了敞开的领域之中,并引起了我们的一系列的思索,这不就是它的最大的贡献么?艺术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