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兰兰
摘要: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时代需求下应运而生,都有着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涵义,并最终成为时代的烙印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从上世纪起始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跨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在当代的背景下酝酿和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一种特定时代的需求下应运而生,都有着其特点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涵义,并最终成为时代的烙印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从上世纪起始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跨时代的发展。
一、时代主题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类进入2l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如:继续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的新干涉主义论调。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顺应历史潮流。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态度。
1、“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探索。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对时代主题做出正确判断后做出的。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的敏锐和远见卓识,不失时机地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世界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意义。邓小平理论关于当今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抓了世界面临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揭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为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课题。“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都是对第一个课题的深化和创新。只有实现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只有在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中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规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规定了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世界的主要矛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民族主义国家都在飞速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若不抓紧时代机遇发展本国,将无情地被时代淘汰。
二、时代趋势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轨迹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级化的时代趋势中,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路径。
1、经济全球化为改革开放赢得了世界舞台和时代机遇,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在组织程度上,经济的力量正在逐步模糊传统的国家界限,愈来愈多地具有跨国性,经济全球化正在曲折中发展;在其发展动力上,世界经济愈来愈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其地域布局上,世界经济版图的南北差距愈来愈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实施非战争状态的掠夺。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但这一趋势却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必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领会了这一时代特征,抓住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2、政治多极化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历史机遇。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局势主要表现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一超多强”格局逐步形成。中国作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政治多极化也对各国执政党提出了挑战和考验。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面临一系列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面临着国内外严重的政治风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规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过渡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科技制胜的时代强音彰显了发展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一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以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和经济社会生活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也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甚至对社会的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国家经济安全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开始,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浪潮,这次改革涉及面之大、层次之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各国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科技制胜成为时代强音的大背景下,中国唯有在正确的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超越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改善以人均GDP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为衡量标准的发展状况。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的发展,是符合执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完成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的经济崛起奇迹后,中国开始走上“绿色发展”、“人文发展”、“科技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2、实践在发展,理论更要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能够回到现实中指导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个原理揭示的是,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党团的思想家对特定社会关系加以反映后而形成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维护本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作为维护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必将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永远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灵魂,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