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融合

2009-04-19 02:28谢丽英
岁月·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戏曲诗歌文化

谢丽英

中国古典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集合,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主要表现为诗歌、散文以及词、赋、曲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史上呈现出多姿多彩、绚丽辉煌的图景。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通过书面形式了解、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美,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发展,中国古典文学在文化创意人的创意制作下,与广告、动漫、影视等结合,使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在高科技的支持下,让人们领略到更高层次的艺术美,并为市场带来了高附加值产品,创造出更高的财富价值。

一、诗

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早期的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在产生之初就是配乐而唱的,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中国古籍对诗的论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早期《诗经》中记载的诗词其实是用来唱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歌词”,到了唐宋时代中国诗歌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被广为传唱。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抒情美是诗的最本质特征,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

近年来我国古典诗歌以新的音乐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作曲家将古典诗作与现代新音乐进行融合,于是,有许多琅琅上口的诗歌被搬上了音乐舞台,有的甚至走进了流行歌曲的行列,如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是对《诗经·秦风·蒹葭》的现代演绎。《诗经·秦风·蒹葭》主题意义朦胧,其意义之一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诗歌采用比兴、重章叠句等手法,营造了“在水一方”这个可望难即的意境。歌手邓丽君对这首诗进行了创意演唱,在现代乐器伴奏下,由其柔美的声音唱出了现代青年人追求爱情的惆怅之情。

另外,也有一部分诗歌以新的音乐形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如在现代幼儿启蒙教育中,唐诗启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较好较快地领略到诗之美,制作者们对诗歌进行了创意之作。如将《悯农》、《清明》、《春晓》等诗歌谱成歌曲,让婴幼儿在现代音乐声中接收古典诗歌,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弘扬了民族文化,还有利于音像产品的销售,创造了经济价值。

二、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可入乐而歌唱。它兴起于晚唐五代,到了宋代,词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的特点是句子有长短。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可以看作是古代的流行音乐,青楼妙音,乡歌俚曲,文人咏诵,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广泛传唱,如宋代柳永的词就是“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词在当时流传范围之广。

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曲开始向古词寻求素材,其作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的特点。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就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进行演绎。又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被谱写成歌曲《月满西楼》,被用于琼瑶剧《庭院深深》。《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琼瑶抓住了这首词的感人之处,将它作为《庭院深深》的主题曲,更加深入地渲染了该剧的悲伤情调,也令观赏者更为动容。

可见,我国古代广为传唱的诗词并没有因时代的发展而丧失音乐魅力,经过创意人的设计,反而焕发出年轻的时代魅力。将更多的诗词吸收到现代音乐中来,一则可以传承文辞优美的诗词,另一方面也可改善当下乐坛的一些不良现状。

三、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戏曲约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以“虚拟动作”为主要载体的写意性;以“程式”为凝聚点的形式美;唱、念、做、打等表演的综合性;以表演为转的时空自由性。

我国戏曲虽有悠久的历史发展时期,但从观众群体来看,它一直吸引老年观众,对青少年观众就缺乏吸引力。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剧目普遍偏旧,缺少创新,旧剧目中又以历史和农村剧目为主,对追求创新时尚的年青人缺乏吸引力。二是传播渠道单一,主要通过剧院舞台进行表演。近年来,为改变这种局面,扩大受众群体,制作者将戏曲的传达方式进行了创意改变。将戏曲搬离舞台,搬到了实景当中,拍成电影、电剧,如《杨三姐告状》、《牛郎织女》等被改编成电视剧,有的还请来受青年人喜爱的明星来担任主角,这样就更加吸引年青人来观看。将戏曲以电影、电视剧的方式加以演绎,虽然改变了戏曲的一些本来属性,但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由,故事更加真实,观众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即使是仍在舞台上表演,传统戏曲也可在文化创意人的策划下呈现出丰富的意韵。如深圳市在2006、2007、2008年分别举办了“创意剧场”、“创意读剧”和“创意听戏”活动。以2008年的创意舞台戏曲——《寻戏》为例,该戏由一位现代女孩的好奇询问作为纽带,将京剧、黄梅戏、粤剧三剧种联系在一起,先是京剧《痴梦》,再是黄梅戏《洞房》,接着是粤剧《残夜泣笺》,最后是京剧《大登殿》,串联的形式别具新意,串戏的女孩也在布景的转换下由现代身份转变为古代宫女身份。观众既可在表演中看到何青贤、卓佩丽等戏曲名家的表演,又可欣赏到现代舞蹈,通过这种创意演出,将深圳本土众多的戏曲人才荟萃于创意剧场,用现代与传统对接的艺术方式,在大众中展现了戏曲的魅力。

现代广告也常用戏曲的形式来创意表达,称之为戏曲式广告,即通过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传统的戏曲方式来传播广告信息。主要方式是把广告文案写成戏曲剧本,编成符合曲调的唱词,加上道白,配上锣鼓等民族乐器,特点是文艺性强,曲调多为听众所熟悉,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从而拓展广阔的销售市场。如“天和牌骨通贴膏”广告中戏曲的应用就很成功:“关节痛,贴骨通。骨利痛,贴骨通。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这则广告三字一句,前四句采用说的形式,最后一句是由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荃演唱,语句简练、工整,曲调铿锵、简洁,让观众易于接受。虽然在这则广告中真正的京剧只有一句,但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这则广告戏曲味十足,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戏曲还可与动漫结合。2007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与指导,湖南京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九天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制作的“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在北京正式启动。工程的第一部系列包括了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常见剧种,也选取了耍孩儿、碗碗腔等珍稀剧种中的代表剧目,共涵盖54个剧种。该项目将这些珍贵剧种与优秀代表剧目,用动漫形象重新创作为戏曲动漫,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推广。有关专家认为,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的中国戏曲,借助最新的媒介形式,将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戏曲形式的交叉融合,改编成既富有当代色彩又饱含古典厚重的经典原创动画系列片,这是一种创新,对传承和保护戏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不论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粹,还是传播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乃至于开发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件具有独创意义的工作。此外,对于动漫产业而言,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巨大资源加以创新和重新利用,必将提供无穷无尽的灵感来源。

关于戏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各界已有较共同的认识。2007年12月29日,中国戏曲学院召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戏曲教育”研讨会。会中提出戏曲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向,认为戏曲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不仅可以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还可实现以文化艺术推动经济的理念,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赋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片》。诗、词、曲在最初均能歌唱,而赋却只能朗诵。赋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远甚于诗。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声情少而辞情多”,具有巨丽之美与铺陈的形式特点。

当代中国和谐发展,国力强盛,民生安康,恢弘的大国气象正可用赋的形式向世人传达。赋的大气魄、大时空容量的特点,以对宏大叙事的铺张表现力,也是反映国家、民族文化生命力的最重要的美学范式。

以《深圳赋》为例。《深圳赋》是深圳一位普通市民梳写的一篇反映深圳历史的赋文,通过赋文的形式描绘了深圳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蓝图。这既彰显了市民精神,又反映出当代城市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文化市场上。此外,在赋的形式中纳入现代社会的内容,借用赋体讴歌我国的繁荣与昌盛,用赋这种形式讴歌城市发展,并在重大活动上隆重推出甚至刻碑留念,这对于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赋这种文体歌颂当代社会,正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将赋与朗诵、书法和重大活动等文化内容结合,将新制赋文制作成折页、折扇、汉简、文化衫等文化衍生产品,打造文化产业链,同样是一种文化创新,也是一种文化产业链创新。这种做法呼应了世界从文化本质衍生的竞争理论,以及国家大力提倡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

五、结语

综上,诗、词、曲、赋是古人创造出来的,凝结着高度艺术魅力的文学形式,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发展中展现了灿烂辉煌成就。借助现代科技和创意智慧,它们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展现更加迷人的艺术美,并为市场带来高附加值的商品,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作者简介:谢利英,苏州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戏曲诗歌文化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谁远谁近?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