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林龙
江苏句容市卫生局下属医疗机构有3家二级医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14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二级医院药品采购统一参加镇江市的招标。基层医疗单位每年的药品采购金额约4600万元,疏于管理,极易产生腐败。为此,句容市卫生局实行统一管理,全面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效降低了药品供应商利润空间,使做临床、给“回扣”等不规范行为得到较好遏制。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起到了让利于患者、让利于群众的较好效果。尤其是今年,开展“推行双程联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进一步规范运行流程,强化过程监控,实现了阳光采购,取得了群众、医院和供应商三方满意的效果。
一、双程联控,运行和监控更加规范严格
固化权力运行流程与优化权力监控流程并行,权力运行流程内部必经的串联监控与流程外部必要的并联监控相结合的“双程联控”机制。
1.规范运行流程和监控流程。进一步细化、优化药品采购运行流程,在此基础上,创建监控流程。句容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15个运行流程,10个监控流程,运作过程和监控措施更加清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在药品招标过程中,既要按运作流程开展工作,又要严格执行监控流程,哪个环节不到位或不规范,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就可发出预警,提醒完善或予以终止。
2.实施串联监控和并联监控。串联监控作为必经程序,纳入运行流程,如药品采购申报时,需经药品管理人员编制计划、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院长批准三个必经流程监控;药品款支付需经签订药品入库验收交接单、报招标办审核盖章、编制付款计划、医院核对开出汇票到招标办、招标办将汇票转交给供应商五个必经流程监控。并联监控制作为外部监控措施,与权力同步运行,全程监督,公开透明。如供应商资质审核这一环节,经联合资质审核、公示、签订廉洁协议书三个必经流程监控以后,对发现问题的,经局纪委核查,纳入黑名单。并非权力运行过程必经程序,而是对权力运行的外部监督,有效地规范了权力的行使。
二、创新方法,措施和管理更加切合实际
目前药品采购有药房托管、挂网采购、集中招标后再次竞价等模式,各有利弊。结合市基层医疗单位实际,不断优化管理,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1.实行一次性最低价中标,最大限度地体现竞争的均等化。以往我们也是采取中标后再议价的方法,不仅药品采购价格降不下来,而且不能有效防止“暗箱操作”之嫌。实施双程联控后,及时取消了议标,由电脑一次性产生报价最低的中标供应商。从药品采购价格上看,采取中标后再竞价,药品采购价约为78扣;一次性最低价中标后为58扣,全年节约采购成本近1000万元。从治理商业贿赂上看,一次性最低价格中标,医疗单位与供应商不再进行接触,能否中标也不是某个人和某个单位部门说了算,完全由报价确定,对预防腐败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供应商之间产生竞争,主动降低利润空间。因此,虽然句容市的药品采购量不大、利润也不高,但供应商愿意来参加招标,主要是一次性最低价中标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竞争的均等化。
2.实施新进药品评审制,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的随意性。编制《句容市临床用药目录》,共有药品2157种,江、浙、沪生产的品牌药品占35%以上。不在目录中的药品,原则上不得采购,但临床确实需要使用的,实行新药评审制,严格把关。坚持四个原则,即:高档药品一律用相同疗效的普通或低档药品替代原则,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综合临床使用量原则,必须半数以上的医疗单位申报,方可进行评审;最新药品暂缓进入原则,对刚进入市场的新药,暂不进行评审,由现有药品替代;新进药品数量控制原则,申报品种达50个以上,才召开新药评审会,全年新进药品控制在30%以下。实施新进药品评审制后,较好地控制了药品采购品种的不断增加,进一步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也防止了医务人员因利益驱使而刻意采购某类药品,切实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3.坚持采购情况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采购工作的透明度。把采购情况公开作为双程联控的重要载体,通过公开栏、网站等形式,将参与投标的药品供应商公开,定期将药品采购的品种、数量、价格在医院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实施双程联控后,做到整个招标过程公开透明,每次招标都举行现场会,当场投标、现场开标,市纪委、物价、药监、工商等部门现场监督,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参与,还邀请供应商代表参与整个过程,通过现场投影大屏幕,把开标情况公开于众。
4.实现药品款一次性付清,最大限度地增强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在各医院设立“药品收入专户”,药品收入款全部存入该专户,“药品收入专户”款不得随意提取使用,必须经卫生局和所在单位负责人分别审批,分别加盖印鉴章,强化监督和制约。“药品收入专户”款首先保证药品采购款的及时支付,其次才能用于医院管理开支。由于资金回笼有保障,药品供应商主动降低了药价。同时,也促使更多的供应商进入句容市场。
三、完善机制,事前和事中监督更加到位
今年以来,句容市卫生局把如何加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的监控,如何在价廉的基础上保证质优作为工作重点,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了扎实有效的措施。
1.引入党代表参与机制。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后,采购中心和具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权大了,监督不严,就会产生腐败。我们及时引入党代表参与机制,原来由采购中心负责的投标、报价录入、现场开标等工作,全部由党代表负责,采购中心由过程参与变为指导。对招标中心管理的投标箱,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建立问责制,有专门问责组织和人员,对招标工作进行督查,接受投诉。同时,有计划地实施重点人员轮岗、换岗制度,各单位药剂科负责人每2年进行换岗,评委库成员任期2年,招标办工作人员每2年调配1次。今年,各单位的药剂科负责人全部进行了换岗。
2.建立多渠道预警机制。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查,采购量与医疗工作反差较大的,进行质询,督促调整。对医院药品库存量进行监控,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药库盘点,并与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减少随意性。对药品用量进行监控,连续使用量、采购量较大的,一律暂停招标。对抗生素使用量前10名进行跟踪监控,连续2次排名第一的暂停招标,其它品种实行限量采购。
3.完善药品质量保障机制。一次性最低价中标,受到质疑的主要是药品质量问题,容易出现低价低质。为实现价低质优的目标,实施供应商资质联合审查,可由纪委、监察、药监、物价、卫生等部门对供应商资质进行集中审核,并进行实地考察,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招投标资格;建立药品抽检制度,邀请药监部门,对每次采购药品进行抽检,对供应伪劣药品的供应商,取消其投标资格;加大中标药品价格的反查力度,药品中标价与其它竞标价相差较大的,在质询的基础上,一律进行抽检。通过这些措施,药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4.保护了基层干部。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前,出现过院长热衷于参加医药公司的洽谈会,甚至为此请假不参加会议的反常现象,极易产生腐败。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后,院长没有了采购权,整个采购过程都由大家说了算,以往药品供应商频繁到医院、与院长接触的现象基本杜绝了,这些年没有一位院长因药品采购而违法违规。同时,保证了基层干部从繁琐的采购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服务、抓发展,实现了双赢。
(作者单位:句容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