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然
张宁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收藏家学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常务理事
北京博物馆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组成员
CCTV《鉴宝》栏目特聘专家
汝窑完整器存世极少
鉴宝: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什么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
张宁:汝瓷能成为五窑魁首,这得益于宋徽宗。宋徽宗不仅擅长笔墨书画,而且还是一位好古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质朴的道学家,,为了追求梦想中的颜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官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专门烧造皇室御用青瓷,也就是汝瓷。
北宋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达到了巅峰。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七产御用瓷器的汝窑被史书誉为五大名窑之魁,现代人则称赞道:如_粜把“五大名窑”比作中国陶瓷历史上的美丽皇冠,汝窑就是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北宋汝官窑瓷在国际拍卖场上极为罕见,2006年,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中国文物拍卖的天价,可以说汝窑从诞生那天起知到现在一直伴随着各种传奇故事,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罕见稀少,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一直从事鉴定工作的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CCTV《鉴宝》栏目特聘专家张宁先生向本刊表示,正是由于天价的诱惑,让一些藏家失去了分辨力,在认识上存在下少误区,在他阅过的无数民间收藏汝窑中基本没有一件真品,甚至连瓷片已经有人造假。
197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窑器相同的标本,并对它进行了两次科学化验,其结果与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传世汝窑洗的化学数据相同。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说明二者的窑口相同。但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数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的作定论。1986年11月、12月间,上海博物馆根据清凉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线索。对当地窑址作了进一步调查,共采集汝窑瓷标本40余件,并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
鉴宝:汝窑烧造的时间有多长?
张宁:关于官汝窑烧造的时间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根据《坦斋笔衡》可作如下推断,“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指明了官汝窑的上限在政和(1111—1118年)年间。又据成书于宣和六年(1124年)的《宣和和奉使高丽图经》内记有“汝州新窑器”之说,证明官汝窑建立距宣和六年不会太久。而后便是靖康之乱。故而笼统言之,官汝窑的烧造史是上起政和年间至北宋灭亡的10余年间。
时至今日,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之一。过去,学术界认为是67件半,这是被公开的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藏家收藏的传世汝官窑,如果再算上河南窑址出土40多件、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没有公开的部分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瓷不过百余件。
玛瑙入铀成就梦幻色彩
鉴宝:有什么特殊的烧制手段成就了汝窑的天青色?
张宁:汝瓷具有独特的颜色,这种光亮透影、如雨过天晴的天青釉色,英文称之为“Sky-bule”,世人称为“秘色”,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星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据古文献记载,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距清凉寺1.5公里的黑老鸹沟所产玛瑙石入釉,最终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鉴宝:汝窑具备有哪些特点,让人们可以与其它窑口的瓷器区分开?
张宁:汝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釉色极佳,釉质蕴蓄,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美誉;其二是其烧制工艺极为讲究,器物通体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称“裹足”;其三汝瓷均小巧,器物一般不超过30厘米,俗话说“汝窑无大器”,指的是汝窑器型主要是碗、盘、洗、瓶、尊等小件器物。官汝窑器的胎质大多呈香灰色,而且釉薄胎厚。釉色基本为淡天青色。色调稳定,釉面滋润而不甚光亮。釉层开细小纹片并伴有冰裂纹,因裹足支烧。器底留有芝麻大小不等的支烧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汝瓷的釉色丰富,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而豆绿釉也别具特色,釉色青雅素净,质美蕴蓄,其色分柔和淡雅的粉青,海水碧玉般的豆绿,还有青翠似玉的葱绿,艾青等。此外还有茶叶末色和绿釉飞红挂彩,更是奇特别致。
汝瓷的天蓝釉,是一种蘸色的乳光釉,其色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一般美丽。天蓝釉呈色因原料的差异和窑炉烧成还原气氛的不同出现窑变,色彩又分深蓝,灰蓝,天蓝,淡蓝等,光泽如莹光般幽雅。更有一种青中带红和飞红挂彩,釉面在阳光下观察,釉中多布红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像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挂,真可谓珠联璧合,巧夺天工。
汝瓷釉面的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纹,瓷器表面还有鱼鳞状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另外汝窑瓷的刻花工艺别具一格,即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轮廓,花叶筋脉用蓖划纹加以映衬,这种工艺效果显得主题突出,纹饰富有立体感。
宋代及其后历代皇帝都把汝瓷视为镇宫之宝。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汝器才流出宫外,可谓弥足珍贵,有价难求。据多部历史文献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都曾尝试复烧汝器,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器无法如愿仿造。
汝窑瓷气泡较大
鉴宝:判断一件瓷器真伪有一种气泡鉴定法,汝窑瓷器的气泡是怎么样的呢?
张宁:如果用肉眼看汝窑瓷,可以看到釉层中有少量较大的气泡,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从汝窑瓷片的断面观察,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汝窑有多种釉色,由于釉色不同,气泡特点也有差异,除常见的稀疏较大气泡外,也有的气泡较大且分布相对密集,也有的釉中无明显气泡。
警惕汝民窑冒充汝官窑
鉴宝:藏界流传着“家有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说法,那么是否所有的汝窑瓷器都是天价藏品?
张宁:学术界已经认定完整汝窑瓷器不过百余件,为什么屡有一些“准收藏家”,动辄拿出“汝窑”整器若干?一般现在人们提到汝窑说的都是汝官窑。就有一些人混淆概念把汝民窑说成汝窑,让人误以为它和汝官窑同等价值。汝官窑是由汝民窑脱胎而出,早先多是盘、碗之类的生活用瓷,在北宋徽宗年间达到顶峰,单辟官窑烧制御用之瓷。延至金、元,虽有恢复之举,然而已达不到宋汝的传统瓷艺,技术失传,生产大降。在金、元时期,汝窑已经沦为釉质粗糙的民用之物。
汝官窑来源于民窑,即在汴京建立之前。有个民窑的存在。河南宝丰清凉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解决北宋官窑遗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考古证实,清凉寺遗址的部分发掘品与传世汝窑瓷相同,在遗址中发现了较多的民汝窑器,时间应该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前后历时共62年,这个时期是汝瓷的创烧阶段。其产品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但釉色比较莹润,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点。根据宋人陆游关于北宋朝廷“惟用汝器”的记载,可以判断朝廷先是在汝州民窑中搭烧宫廷用瓷,随着宫廷用瓷需求量的增加。朝廷终于将这些民窑改为官办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并可能再增设一些窑场,于是形成了北宋官汝窑。史书记载朝廷‘命汝州造青窑器时,承烧御用瓷器的窑为民窑,生产性质属官搭民烧,由汝州地方官监管,后来朝廷‘自置窑烧造。这个窑就是北宋官窑,地点在汝州。”从宝丰清凉寺窑址的发掘情况看,天青釉瓷器的年代确有早晚之分,而瓷器质量也存在明显的由粗到精的提高过程。
鉴宝:您参加过众多鉴定活动,有没有发现民间藏家手中有真正的汝窑瓷器?
张宁:汝官窑存世稀少,多年来我未曾听说哪位收藏家手里藏有传世的汝窑整器珍品,即便有,我想持宝者也决不愿意轻易示人。在平时的鉴定和讲座中,经常有收藏爱好者拿出他们淘来的‘汝瓷给我看,一些的确是汝窑烧制,但却属于民窑。民汝窑瓷器存世量众多,且质量不能与官汝窑相提并论。例如十多年前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曾以154万美元的价格在拍卖会上成交,但是同样一件民汝窑小盘大约价值人民币数千元左右,两者价格有天壤之别。所以千万不要一听到汝窑二字就财迷心窍,如果单纯地把汝官窑当成收藏行为中的觅宝对象,不管了解、掌握了多少与其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恐怕都是‘屠龙之术,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在民间发现一件汝官窑的几率基本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