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励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于2月10日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魏民洲,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永茂,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等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山林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当天下午,到会的156名咨询委员和特邀咨询委员们,进行了分组讨论。他们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用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就陕西2009年经济社会如何和谐发展,建言献策——
基础设施组:搞几个“重磅炸弹”
陕西省决策委徐山林主任参加了基础设施组的讨论,并提出了可以跨组联合调研“如何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研究陕西在扩大投资中,水利建设迫切需要上些什么项目。
张建民委员:目前,需要抓紧帮助政府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这些年,我们提出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发展起来?我们几年前就提出关中率先发展,为什么“率先”不了?现在讲扩大投资,哪些项目对支撑未来发展是最关键最迫切的?
张仲良委员:去年我们提出的许多好建议和意见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今年我们还想就陕北的水资源问题、环境治理问题进行研究。
李均委员:破解难题还要借鉴外省的好经验,去年我们通过与内蒙古、河南的对比,学习人家的经验,对找出我们发展中的差距很有帮助;另外就是要围绕“十二五”规划超前开展研究。
针对“担心在应对危机、扩大投资中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徐山林主任认为,现在修水库、修公路、建铁路,没坏处,不会是重复建设:
第一,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条件成熟、急需上马和开工的项目,已经建成的重要水利设施的维护整修问题,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与清淤问题。
第二,“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切实的。高速公路飞速发展,我们不能当旁观者,只停留在肯定成绩和称赞上,我们要深入进去,不当观战员、评论员,要从高速公路飞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在更高层次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比如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高速公路一通,有些偏僻的地方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了旅游的热点,比如柞水。如何从高速公路通车带来的新机遇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中,理出几个亮点,及时给省委、省政府决策提出几条建议来。
比如对物流的带动作用。陕南山区过去卖猪都要几个人抬。现在高速公路通了,就可深入研究一下如何充分利用便捷的条件,加速沿线及周边物流产业发展。
再比如大路和小路的配套问题。现在每个县都要通二级三级路,乡村公路也要加快发展,就此可研究“大路小路如何配套”的问题。
第三,我省铁路快速发展,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些什么积极影响,全省和各市如何承接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如何抓住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第四,西安是西北民航的枢纽,如何把西安建成西北真正的航空枢纽,拿出一个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宏大规划和设计思路,这是当前“扩大投资、扩大内需”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样,2009年基础设施组就能研究出几件大事来,搞出几个“重磅炸弹”。
农业组:大旱之年研究水利
李焕政副主任参加了农业组的讨论。他说:大旱之年是研究水利问题的好时机,要借机对全省水利工程进行研究。
关于“三农”存在的问题,委员们纷纷发表看法:一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省应出台规范性的指导意见;二是陕西粮食单产全国倒数第二,农业投资全国倒数第二,值得我们关注;三是抗旱工作要更科学,要出台一个抗旱方面的指导条例;四是水利渠道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许多村民把垃圾倒入渠中;五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农村有许多空置小学,存在着“有教无生”的现象,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六是许多工作在基层没有落实,与乡村干部浮躁的工作作风分不开。
经过讨论,该组2009年计划研究以下问题:面对当前大旱的形势,研究水利问题首当其冲;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问题;针对南水北调,提出陕南生态补偿方案;杨凌的“二次创业”问题;继续加强对生猪预警机制的跟踪调查;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问题;陕西农业生产水平的调查。
发展战略组:关注“十二五”产业振兴
田源副主任参加了该组的谈论,他说:我省产业发展方面有些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我们的研究必须宏观、准确、细致地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讲外因,更要重视内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科学、可行的办法。
该组委员们认为: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很大。要注意研究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例如:
1.要防止投资扩大后,权力的回归和对非公经济的挤出效应。
2.扩大内需过程中,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研究如何解决这些新矛盾。
3.国务院提出4个产业振兴规划,陕西省如何跟上?
4.今年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要注意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
5.我省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想形成全国的基地是不行的,要加大对企业整合、产业整合的研究。
6.延安的接续产业矛盾问题正在显现。要继续加大对陕北,特别是对延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7.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向市场经济过渡,一方面又大跨步向计划经济回归,这方面我们也应当予以关注和研究。
8.中央下一步计划拿出3000亿的投资,谁跑得快就给谁,我们要抓紧研究陕西的项目,建立大项目库,要依靠大项目,推进大发展。
发展战略组决定:一要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特别是“十二五”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思路;二要研究当前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加大投资、拉动内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把宏观战略和跟踪研究结合起来,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科技组:快速发展现代加工业
崔林涛副主任和科技组的全体委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通过了如下建议:
1.紧贴陕西经济工作实际,重视推进工业化,发展现代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
2.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结合中央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具体政策,适时对我省重大产业做好咨询调研,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3.发挥工业研究院的作用,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成功经验,继续创办好我省工业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搞好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园孵化器功能。
4.抢抓金融危机和扩大投资对我省带来的机遇,正视挑战,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
社会发展组:做好“大学生就业”
邓理副主任在参加该组讨论时,针对2009年的研究选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由杨宝珊、王治国等委员继续做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2.由尹维祖委员牵头做“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3.由冯家臻、杨宝珊等委员做好“人才储备”有关问题的研究;4.组织力量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土地流转经营”有关问题进行研究;5.争取把“认真做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工作,振兴我省出版业,缩小我省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以及春季人才交流会的跟踪调研工作”列入今年的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特邀咨询委员组:发挥陕西高校优势
陈嘉桢副主任兼秘书长参加了该组的讨论。他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如何发展陕西生态服务业”和“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目前社会特别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从操作性上进行研究,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特邀委员山仑说,最近国家紧急启动了一级抗旱应急机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今年夏粮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政府应制定长远应急方案,全面检测旱情,加大抗旱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科学研究,扩大灌溉面积,用尽可能少的水增加灌溉面积;同时要注意调整农业结构,若今年旱情继续发展下去,还可考虑改种其他农作物。
特邀委员林宗虎建议,陕西省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外流问题,陕西是人才培养大省,但毕业生却主要输往外省,比如西安交大热能教研室原来有三十多个博士生,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人,好的人才都走了,陕西省应该趁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时候采取一些措施把好的人才留在陕西。
特邀委员汪应洛认为,陕西省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但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陕西可以考虑将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集中组织起来,到县上工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贡献聪明才智。
特邀委员徐德民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是扩大县一级的权力,可否考虑将关中的县,由省直接管,并赋予他们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特邀委员卢秉恒建议,应该像重视修建高速公路那样重视节水问题,陕西处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缺乏是长期的,可以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加大投入,建设设施农业。他认为,只有真正把农民的问题解决好,中国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特邀委员陈学俊说,陕西省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首先要解决好人才问题。一是培养人才,妥善解决学生数量和学生质量问题,现在西安交大一个老师带几十个研究生,质量能否保证值得怀疑,应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保教学质量;二是如何留住人才,不能怪毕业生不愿意留在陕西,应反省我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三是引进人才,要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必要的生活保障,使人才愿意到陕西工作。
特邀委员徐通模提出,研究经济问题应重视对产业链问题的研究,如“陕北大力发展马铃薯的研究报告”提出,要在陕北建设50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应注意加强对上下游问题的研究,如种子、肥料、储存、深加工和销售等问题,应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特邀委员邢球痕谈到,陕西去年有5万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长此以往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建议陕西的院士可联名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央帮助陕西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并且,多位特邀咨询委员都对当前的教育问题谈了看法,他们认为教育改革以来许多高校下放到了陕西,陕西的财力难以支撑这么多高校,长此以往,省管高校将难以有较大的发展,所以有些下放的高校应该交回教育部,以减轻陕西的财力负担。
改革组:“打通”流通流域瓶颈
李焕政副主任在改革组的讨论中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全国上下都在研究,但还未破题。在出口依赖型经济严重受挫情况下,如何通过提升国民生活待遇、全面改善和促进民生来扩大内需值得研究。建议改革组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如何促消费、保增长,打通流通消费领域的瓶颈。
苗金祥委员建议:一是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就如何加快发展我省的外贸产业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就如何通过提高我省科研投入,进一步促进我省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问题进行研究。
袁平委员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显现和加深。建议我省应重视投资的拉动效应,研究如何通过加大西安地铁、大型文化产业等项目建设投资,拉动全省经济发展。要不断寻找和构筑好项目、大项目,把保增长的决策落到实处。他表示,今年将重点关注流通领域的问题和房地产的政策与改革方面的问题。
张贵孝委员:当前形势下,应该抓紧研究如何应对危机,培育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问题;要及时研究出台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外,我省在今年工作中,还应继续把市县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来抓好抓实。
特色经济组:关注民营企业发展
党文朗委员建议,今年要研究榆林市如何挑战内蒙古鄂尔多斯模式的问题,以及在总结榆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陕西省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李雄梧委员认为,今年的咨询工作要围绕大局,同时要更加注重与外省市的比较研究。他说能源化工快速发展,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能源价格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滑,仅府谷县的用电量最近就下降了70%,前景不容乐观;如何调结构、保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研究。
何烨委员:对“进一步改善优化陕西省投资软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陕西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外来人员的家属落户及子女入学等问题。
马耀峰委员提出,陕西省拉动内需,是否可以参照发放“消费券”的形式,考虑发放“旅游消费券”。
霍世昌委员:今年要进一步研究“三个转化”的问题,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等转化方式均能提高附加值,如何选择我们的转化方向;研究“如何解决我省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研究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民营企业参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问题。
邹志荣委员建议,陕西省应建设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
另外,特色经济组还要继续进行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关于实施蔬菜工程、苹果产业发展、旅游市场发展等问题,计划写成建议;并就商洛、府谷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环保组:跟踪渭河治理
环保组的委员们提出:
1.陕北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很快,但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方面都做过一些研究,但效果不明显。建议对陕北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再进行深入地研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加大决策实施方面的研究。
2.渭河治理跟踪研究。理由:渭河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沿渭各市GDP减排指标都已完成,但渭河污染状况依然如故,问题何在?
3.把陕北红枣产业做大做强。理由:陕北沿黄一带是大红枣的优生区,陕北红枣种植目前遇到了成熟期的烂枣问题,红枣经营中,“产业链条短、后期加工水平低的问题”急需解决。
据了解,该组曾对陕北的生态环保问题作出专题研究,对涉农产业与生态的关系作过系统分析,有利于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提出近期解决红枣种植方面的烂枣等突出问题,以造福民生。
财金组:研究收入分配这个大问题
财金组的委员们在讨论中,议论最多的话题还是当前我省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认为陕西目前在经济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金融问题,更重要的是分配和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保证社会的协调、平衡和健康发展。目前,分配上的不透明,已经在员工和老板之间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从分配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困难的还是企业职工,企业在分配上还存在明显的失控问题。
委员们在谈到当前扩大投资的情况时认为,银行大把投钱的现状不可能长久下去,陕西一定要抓住这次扩大内需的机遇,为陕西长远发展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就2009年的咨询研究课题,该组委员们提出:一是针对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在当前国家加大投资的形势下,就如何确保投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在扩大消费的形势下,要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研究。
法制组:再评估已出台的规划、政策
法制组的委员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快落实已出台的规划、政策和法规,并对这些规划、政策、法规,应进行再论证、再评估;对过去向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的课题报告和建议要进行跟踪研究;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已提出的对策建议,要重新加以审视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