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读书的三境界

2009-04-16 08:05杨树亚
阅读(中年级)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眼苏教版标本

杨树亚

把一篇文章读短、读长、读厚,应该是我们阅读时要追求的三重境界,做到这点,读书才更加有效。

一、读短:在“文眼”处着力。

文章是有眼睛的。诗人王安石因为一个“绿”字,而让“春风又绿江南岸”脍炙人口,名垂千古。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因为一两处意蕴深远的字词而更加地耐人寻味,余韵袅袅。这样的字词我们称之为文章的“眼睛”。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些“文眼”,把一篇文章读短。《“番茄太阳”》(苏教版国标本四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主人公明明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多处描绘明明的“笑”,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盲童明明的关爱。因此,“笑”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在阅读此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明明的“笑”展开阅读。首先找出文中描写明明“笑”的几处语句。接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最后,联系作者的身份思考:明明的“笑”给“我”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三步阅读,一下子把文章的语言浓缩在与“笑”相关的几处语言之中,不仅把长文读短了,而且抓住了重点,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二、读长:在想象与联想中展开。

如果说把一篇文章读短,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重点,那么,把一篇文章读长,则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品读文章内容,丰富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把一篇文章读“长”的方法主要是展开想象与联想。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苏教版国标本五下)一诗只有60字。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当“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皑皑雪山”这些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受什么是“远征难”。当然,我们还要想象“腾细浪”、“走泥丸”、“尽开颜”。因为只有展开这些想象,我们才会感受到“远征难”在红军的眼中是“只等闲”。

联想,就是由“书中人”想到“书外人”,由“书中事”想到“书外事”。我们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应该由文中的“滴水穿石”想到生活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或事;我们阅读《爱如茉莉》,可以由文中“茉莉般的、淡淡的爱”想到生活中“玫瑰般的、火热的爱”。

三、读厚:读出文字背后的精彩。

一篇优秀的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只在文字本身,更在文字的背后。因此,阅读的第三重境界是:读厚。

把文章读“厚”,就是要通过文章可见的词句,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情”。《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国标本六上)一文,作者通过回忆姥姥的剪纸,赞美姥姥对我的关爱,表达自己对姥姥的怀念——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与“言外之情”。我们如何体会这点呢?要学会在关键词句处停留、思考,进而把关键语句读“厚”。屯里人说:“你姥姥神了!”姥姥“神”在何处?显然,“神”需要我们去读“厚”。“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一个“拴”字表达了两代人多少情?

在“提问一思考一解答”的过程中,文章就自然被我们读“厚”了。

猜你喜欢
文眼苏教版标本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散文阅读有方法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散文贵有“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