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正式开课

2009-04-16 08:26
中国德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区县北京市资源

编者按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成为现代新型公民,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社会文化育人机制。在实践中探索这“两个结合”的有效途径并建立长效机制,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为推进这“两个结合”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整合利用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牵动社会和学校两股力量,为学生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安全的活动环境、适宜的教育内容,为学生集体或个人开展丰富的课外、校外活动创造条件,营造校内外共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局面。

本期特设专题,从筹划、实施两个维度,从市、区(县)、学校三个层面介绍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北京的中小学生如今可以走出教室,在博物馆、文化遗址、图书大厦、森林公园、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高校实验室里上课了。在2008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下简称“社会大课堂)正式启动。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代表市政府出席了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启动仪式,把社会大课堂这份真正惠及到每个孩子的礼物送给了全市百万名中小学生。12月初,在社会大课堂已经顺利实施三个月之际,第四届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观摩交流周拉开帷幕,本届观摩交流周的主题是“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应用”。在全市统筹的基础上,有13个区县举行现场交流活动,介绍区域社会大课堂建设的思想、举措。

近日,本刊记者就社会大课堂的筹备和实施情况对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关国珍处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关处长,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社会大课堂终于启动并顺利实施。能否给我们阐释一下“社会大课堂”的涵义,并简单回顾这个构想从提出到正式启动前的一段历程?

关国珍(以下简称“关”):社会大课堂是指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本市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管理机构,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和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系统内资源为依托,本着“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的原则,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条件、安全的活动环境,适合学生特点、与学校课程结合的活动内容,搭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

社会大课堂的构想首次提出是在2007年7月北京市“两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编者注)书记主任办公会上,当时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受教育部委托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全市推广北京市东城区“蓝天工程”经验。2007年11月,第二次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召开,社会大课堂建设列入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2008年1月,社会大课堂建设通过首次专家论证;同月,全市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状况调研工作部署会召开,这标志着社会大课堂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出席了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委、市文物局、市文化局、市园林局等14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会,以及随后进行的社会资源课程开发方案论证,对这项工作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在此后半年多时间里,由市、区(县)有关部门组成的二百多人的调研队伍,深入到近千家社会资源单位,完成了社会资源状况调研及社会资源单位意向摸底,确定了首批481家资源单位和44家社会大课堂教育教学示范基地。7月,市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市教委《关于提请市长办公会审议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的请示》,郭金龙市长批示“建议批准几个部门联合发文实施”。市教委会议决定,2008年9月1日正式推出社会大课堂,作为新学年的礼物献给全市中小学生。

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这个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关:确定一个倡导先进教育理念、体现立意、脍炙人口的名称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反复研究的问题。我们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专家学者、社会部门、新闻媒体、工作团队的意见,特别是多次征求了在校中小学生的意见。从先后提出的十余个名称中,如“‘七彩阳光,快乐成长——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程”“旭日工程”“牵手工程”“沃土工程”“新雨计划”“天穹计划”等,最后确定了这个大家比较趋向一致的名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确定这个名称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以学生为主语,突出了这项实事工程的教育主体地位,富有教育特点;二是突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反映了校园课堂与社会课堂、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用一个“大”字,形象地凝炼了大课堂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的教育方式和主题鲜明、包罗万象的教育内容。

记:社会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学生、惠及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以及越来越多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免费开放的有利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有利时机;以社会大课堂建设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要内容;着力利用首都丰富的资源优势,统筹协调,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制。

记:社会大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关:整体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协调整合千余家资源单位免费或优惠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的资源群、课程实践活动基地,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集体和学生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运行方式、管理机制。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初步建成社会大课堂的框架结构——这个目标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目前确认了首批481家可以服务于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单位,44家教育教学示范基地和百节课程范例,再有就是建成方便学生查询的门户网站,《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指南》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第二步,2009年,巩固社会大课堂建设成果,基本形成市有关部门之间,市和区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在有条件的资源单位实行学生活动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第三步,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源信息系统和活动管理系统,实现千余家资源单位服务于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目标。

记:社会大课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关:这是由社会大课堂的定位来决定的。社会大课堂定位于“惠及首都百万中小学生切实利益并深受学生欢迎的实事工程”,它有四个组成部分:以社会资源为主的活动场所、实践体验感悟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学校集体组织或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选择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及现代化信息手段支撑的门户网站。

上述这些决定了社会大课堂建成以后的主要任务: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空间广阔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条件,满足学生多元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服务教育教学,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教学实践的课程资源;服务社会活动场所实现教育功能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公益活动提供支持,等等。

记:在社会大课堂的推进中,市、区县、学校三级机构应该怎样履行各自的职责?

关:社会大课堂是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形成上下衔接、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系统,这样才能确实保证每位中小学生能从社会大课堂当中汲取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市级职责是“统筹资源、示范指导、支持推动”。即协调整合全市中小学生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在课程开发、现代化手段支撑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给予示范指导;在经费投入市和区县两级负责、区县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市级平台建设,给予区县启动阶段必要的经费支持,以及对远郊农村中小学生走进城市文化活动场所给予倾斜性投入等机制。这里要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北部山区延庆县的孩子,要参观首都博物馆,他到延庆县城是几十公里崎岖的山路,再到市中心又是60公里。学校组织一次活动,来回的交通费是一个大问题。那么从市级统筹上来说,要向远郊区县进行政策倾斜。

区县职责是“辖区管理、资源应用、创造特色”。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以区县为主,区县承担辖区内资源单位信息管理的任务,建设上与市级连接、下与学校连接的区级管理系统平台;引导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创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大课堂建设管理与评价模式。将社会大课堂建设纳入区县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范围。

学校职责是“纳入课程、校本开发、重在实效”。即有目的、有计划地以集体组织或引导学生个人积极走进社会大课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拓展资源,逐步形成适合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学段的活动序列;着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记:感谢您接受采访。

责任编辑/孙 陆

猜你喜欢
区县北京市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超八成区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