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卿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高度重视海军建设。当年,他曾形象地把人民海军建设喻为“把我国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在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探索、奋斗的生命旅程的最后20余年里,海军部队的发展壮大,一直是毛泽东悉心关注、思考的重要内容。“海上长城”的一木一石,都浸透了这位历史伟人的殷殷心血,闪耀着他军事思想的熠熠光辉。
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汽车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奔赴北平。
就在不久前的3月4日,宣告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率部抵达葫芦岛港,而由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的更大规模的起义也在酝酿中。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将渡江南下,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也将陆续展开。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组建海军的时机到了。
3月24日下午,进军北平的中央机关抵达河北涿县。在这里,毛泽东与朱德联名签发了给“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及全体官兵的嘉勉电。电文在高度赞扬他们英勇起义的深远意义后进而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与此同时,他们果断决定:立即组建海军。抵达北平后,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下达命令,把组建海军的任务交给了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并向三野司令员陈毅提出,可考虑由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主持。
4月23日下午,在解放南京的炮声中,张爱萍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身份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主持会议,宣告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正式诞生。4月28日,在新接收的原国民党海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召开大会,宣布了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及司、政、后办公机构名单,部署了部队组建,接收起义人员、装备等各项工作。
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翌日,张爱萍便率海军机关进驻原国民党海军部门比较集中的上海市。
8月10日,为便于接受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的领导,华东军区海军机关从上海迁至南京,办公地点设在原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办公大楼。
搬迁工作刚刚就绪,张爱萍就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主席召见,偕林遵等赴北平。
林遵于1949年4月23日率所部25艘舰艇、1200多名官兵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之后,林遵作为张爱萍的助手参加了华东海军的创建工作。华东海军机关迁至南京后,张爱萍向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建议,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抽暇接见一下参加华东海军创建工作的原国民党海军起义将领,以鼓舞他们投身人民海军建设的热情。毛泽东很快答应了这一要求。
接到毛泽东召见的电报后,张爱萍心情分外激动。长期的戎马生涯,使张爱萍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1937年延安握别,受命到上海组织敌后武装,他此时已与毛泽东分别13个年头了。张爱萍迅即交代、部署了工作,与林遵、曾国晟(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第六署署长)、金声(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以及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参谋黄胜天等,一起踏上了去北平的列车。
8月28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正门的大厅里,毛泽东接见了张爱萍等人。
毛泽东高大的身影一在客厅门口出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敬礼。毛泽东一边微笑着点头,一边和大家一一握手,随即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来,招呼大家就座。他首先向张爱萍简单问了路上和到北平后的情况,接着便依次询问每个人的姓名、籍贯、原来做什么工作等。张爱萍一一作了介绍。
毛泽东说: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量建设海军的事情。从1840年到今天,一百多年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中国一败再败,屡次吃亏,割地赔款,就在于政府腐败,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没有海防。讲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怎样才能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毛泽东凝视着张爱萍说,“请你们出出主意。”
借着毛泽东的提问,张爱萍简要汇报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的情况。毛泽东赞扬张爱萍工作有成绩,办法对头,继而对林遵、曾国晟、金声等人说:你们有丰富的海军知识和经验,有专业技术,是国宝,国家的财富。我们新海军的同志要很好地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传统和作风,你们老海军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海军团结一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保卫海防,防御敌人从海上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会见结束后,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代表毛泽东请大家共进晚餐。进餐厅前,张爱萍向毛泽东提出,回去后准备办一张报纸,请主席题写报名,同时给部队题个词。毛泽东说:你回去帮我想想,看题什么内容好。
晚上,张爱萍、林遵一行回到北京饭店后,对题词内容进行了种种设计。经过集体讨论,草拟了三条,其中一条是表示建设强大海军决心的,两条是反映海军建设宗旨、目的的。据此,毛泽东经过调整合并,题写成一条:“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另题写了“人民海军”四个字,共三张,竖排的一张,横排的两张。毛泽东在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张上勾了一下,对张爱萍交代说:用哪一张,你们自己选。
回到南京后,参加筹建报社的林彬、赵文菲、陆其明等人经过比较,最后选了毛泽东作了记号的那张上的三个字,从另一张上又选了一个字,横排在一起,作为华东军区海军机关报的报头。毛泽东的题词,连同8月27日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给部队的题词(朱德:“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建设一支人民的海军”;刘少奇:“建设人民的海军,巩固国防”;周恩来:“为建设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一并刊登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海军》报1950年1月1日的创刊号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在通宵达旦的繁忙工作中,毛泽东酝酿着一个重大决策:组建军委海军机关。
华东军区海军组建半年来,在改编起义部队、协同兄弟部队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管理从北到南的军港、码头,展开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守卫万里海岸线,单靠一个华东军区海军是不行的,全国性海军必须迅速组建。组建军委海军机关的任务,毛泽东交给了萧劲光。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向第四野战军发出电报:“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及现有舰艇,调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刘道生同志为海军副政委兼主任,并允许由原兵团直属队抽调部分机构与干部,以作为海军直属机构之基础。”调萧劲光任海军司令员的命令并没有同时发出。毛泽东明确表示,要等访苏回来后再定。
1950年1月13日,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从莫斯科给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发来电报:“可即任命萧劲光为海军司令。”据此,1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出命令:“(一)为了统一管理现有各地海军人员及舰艇,及建立人民海军,特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二)现在大连创办之海军学校,及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今后即直接向萧劲光司令员报告工作。”
重大问题亲自拍板:“海军机关是一个战略决策单位……要设在北京。”
创建海军,首先要成立海军领导机关。这就遇到了两个问题:其一,海军是一个军种还是一个兵种?海军机关是一个战略决策单位,还是军委、总参谋部的一个业务部门?其二,海军机关设在哪里?是设在北京,还是设在沿海的某一个城市?
对这两个问题,当时的军委领导分歧很大。有的领导同志认为,海军只是一个兵种,没有必要成立独立的领导机关,只组织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作为总参谋部的一个业务部门就可以了。至于驻地,有的主张海军机关要靠近海,不要设在北京,可以放在天津、青岛或沿海其他城市。
萧劲光认为,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从新中国海军肩负的使命和长远发展考虑,海军应该是一个军种而不能是一个兵种,海军机关应该是一个机构健全的战略决策单位,而不只是军委、总参谋部的一个业务部门。从海军本身的业务范围来说,海军的使命、装备建设与政务院的许多部门,如外交部、交通部、水产部、科委及许多工业部门都有密切关联。为方便联系,及时洽商解决问题,及时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海军机关也应该设在北京。
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赞同萧劲光的观点,明确表示:“海军是一个军种,海军机关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应单独成立司令部。海军机关要设在北京。”
1950年3月4日,毛泽东结束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对苏联的访问回到北京。3月中旬,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了萧劲光关于海军筹建工作的详细汇报。萧劲光首先汇报了自己对海军机关、部门设立和驻地的考虑,接着又介绍了筹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谈到房子问题时,萧劲光半开玩笑地说:“主席,我现在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个立足的地方也没有哇!”
毛泽东当即问道:“你们机关有多少人?”
萧劲光回答:“司、政、后,几个大部加在一起,900人。”
毛泽东说:“人不多嘛。海军是个战略决策机构,要设在北京,要有长期打算。没房子,可以自己盖。这样吧,你们写个报告,我来批钱。”
毛泽东批经费后,先是在贡院东街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建了两栋三层楼作为司政机关的办公地点。1953年以后,才请梁思成教授主持设计,建造了至今尚在使用的海军机关办公楼。此后,又逐步建设了直属部队营房、军官宿舍等,形成了今天的“海军大院”。
踏雪视察海军机关:“新老海军要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人民海军。”
1952年2月14日上午,纷纷扬扬下了半天雪。下午上班不久,萧劲光突然接到了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的电话通报:毛主席到海军机关视察,现在已经从空军机关出发。
那时海军机关驻在贡院东街,与空军机关相距不远。放下电话,萧劲光立即收拾起桌上的文件,着好装,下楼迎接。走到楼下,他看到毛泽东和公安部长罗瑞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已经到楼梯口了。
毛泽东显得很兴奋,一边随萧劲光往会议室走,一边说:“海军成立两年多了,我还没来过。今天来这里,一是看看大家,看看我们海军领导机关驻在哪里;二是有件要紧的事要和你们商量。”
落座以后,毛泽东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惬意地说:“瑞雪兆丰年,看样子今年是个好年景!”
毛泽东首先询问了海军正在开展的“三反”运动的情况,萧劲光作了汇报。随后,毛泽东郑重而又亲切地说:“要和你商量的是这样一件事,原计划花几亿卢布给你们买几艘驱逐舰、几十艘鱼雷快艇,但现在抗美援朝急需飞机,中央打算集中财力解决一下空军的问题。这样一来,外汇就不够用了。是不是先给空军买飞机,你们要买的舰艇再往后推一推,怎么样?”
事关抗美援朝大局,毛泽东亲自来做工作,萧劲光还能说什么。他立即表示,坚决拥护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萧劲光说,海军、空军都是党的军队,事情有缓有急,就把有限的财力先给空军买飞机吧。在场的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等其他领导,也一致表示赞成。
听了大家的表态,毛泽东很满意。他扫视了大家一眼,说:“好,就这样定了。国内的钱,有,你们可以买些材料自己造一点。上海的厂不是可以造快艇吗?”
刘道生说:“上海江南厂,还有其他几个造船厂,现在都可以造几十吨的小艇。去年青岛造船厂就造出了几条小艇,质量还不错。今年我们打算让江南厂试造大一点的船。”
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先造小艇。来得快,又实用,花钱也不多。逐步积累经验,把我们的造船工业搞起来,将来就可以造大的。”说到这里,毛泽东话锋一转:“我上次要的材料,是哪些秀才搞的呀?”
萧劲光说:“那份材料是我们海军研究委员会几个同志搞出来的。”接着,他将海军研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职责、工作情况,向毛泽东作了介绍。
华东海军成立以后,为了解决海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司令员张爱萍一面亲自走出去访贤纳士,一面以华东海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名义在香港《大公报》上刊登了《关于招收原海军人员参加人民海军的通知》,并在青岛、福州、厦门、广州等地设立了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用这两种办法,先后招收了一大批原国民党海军的官兵。其中有原职衔很高的“海军元老”,如毕业于英国海军大学,曾担任过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江防舰队副总司令、海军司令部参谋长的曾以鼎中将;原国民党海军马尾造船所所长韩玉衡少将等。也有部分军阶虽不是很高,但曾在要害部门任职或学有专长、确实懂海军的人员,如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徐时辅,原国民党海军青岛军官学校上校教育长何希琨等。张爱萍把这些真正懂海军的部分人员组织起来,命名为海军研究委员会,协助华东海军首长接收装备、组建部队、主持舰船修复等。
海军领导机关成立以后,应萧劲光的请求,中央军委于1950年11月底又专门电令各中央局、各中央分局、各大军区,责成各地党政军民学机关,设法将流散各地的原海军人员清理、登记。“凡无政治问题,身体尚健,而有一技之长者,尽可能抽调来,以克服新海军建设中人才的困难”,从而又聚集了一批海军建设人才。之后,萧劲光从这两部分人中选出20多位,请到北京,成立了海军机关的研究委员会,为海军党委、海军首长研究问题提供咨询、参与决策。由于这些人确实学有专长,懂训练,会管理,研究委员会成立一年多来,在海军机关、部队创建中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很受机关业务部门的欢迎,机关上下亲切地称他们为海军首长的“第二顾问团”。
毛泽东提到的材料,就是海军研究委员会一帮人搞的。一个星期以前的一天,深夜11点,毛泽东突然把电话打到萧劲光的卧室,向他下达了一项任务:具体搞清楚美国从本土运输一个兵团、一个军的兵力到日本的横滨、南朝鲜、越南、香港,各需要多少舰船,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舰船为这些部队运送补给物资。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在两天内报告他。萧劲光意识到问题的重大、紧迫,放下电话,立即与苏联首席顾问涅斯切罗夫将军联系。涅斯切罗夫回答,这些情况很难一下子说清,需要查资料、研究、计算。萧劲光考虑了一下,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海军研究委员会。他们接受任务后,由曾经在美国学习过多年的业务组组长刘隽主持这一工作。在刘隽的组织下,几个人分头查阅资料、推导数据、反复计算,把问题逐项搞清楚,按时向毛泽东呈送了所需资料的报告。
看得出,毛泽东对海军研究委员会一事很感兴趣。听了萧劲光的介绍,他微笑着点头说:“好,第二顾问团,这个办法好。搞海军,他们有知识、有经验,是老师,一定要好好团结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毛泽东进而强调,要教育从陆军调到海军的同志,不要居功自傲,要好好向原海军的同志学习;原海军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解放军优良的政治工作传统、作风。“新老海军要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人民海军。”
乘舰视察,谆谆教导:“你们是海军了,干海军就不要怕风浪,一定要到大海里去锻炼。”
1953年2月19日11时30分,毛泽东及其陪同人员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一行,乘坐着“长江”舰离开武汉江汉关码头,沿江向下游进发。
作为三军统帅,毛泽东挥师百万,征战几十年,但乘坐军舰今天还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来到海军舰艇部队官兵中间,对这一切感到既亲切又新鲜。上舰后,他视察了每一个舱室和战位,询问了官兵们掌握本职技术的情况,以及学习、生活情况。在前甲板,毛泽东看到围在身边的战士都只有20来岁,高兴地说:“你们都很年轻。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不行,再来一个五年计划,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军舰了,你们也才只有30来岁,也很年轻。你们是大有可为的。”
20日凌晨3时,“长江”舰编队停靠在江西九江码头。当日上午,毛泽东在舰上召见两位当地负责人谈话。至中午12时,编队起航。应“洛阳”舰官兵的要求,毛泽东改乘“洛阳”舰。像在“长江”舰上一样,他上舰后依次视察了各个战位,具体询问了舰员的思想情况,工作、学习情况。看到战士们阅读的书籍中有一本《头门山海战英雄艇》连环画,毛泽东非常高兴。他说,头门山海战打得好,要向他们学习。“要注意政治教育,提高同志们的政治热情。”“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要把我国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这样,帝国主义就不敢欺负我们了,太平洋就太平了。”
从登上“长江”舰第一天起,舰艇的领导就向陪同视察的海政保卫部副部长杨怀珠郑重转达了官兵们的共同心愿:一是希望主席能与大家合影,二是希望主席能给舰艇题个词。军舰抵达安庆,在接见安庆的地方领导后,毛泽东开始考虑题词的事。这是他第一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也是第一次正式为海军部队题词,毛泽东十分慎重。动笔前,他与身边工作人员谈了许多:中国在清朝以前没有真正的海军,有海无防。清朝后期,鸦片战争惨败,搞了海军,很快给洋人打垮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老是从海上欺侮我们……毛泽东讲得很动情。直到工作人员离开后,他才挥笔写下了后来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22日凌晨,“长江”舰编队抵达南京下关码头。毛泽东不顾远航疲劳,立即离舰上岸,在陈毅、张爱萍等华东军区领导陪同下前往市内参观、视察。
24日下午2时,毛泽东在陈毅等人的陪同下乘车再次抵达下关码头。毛泽东首先接见了在码头上列队迎候的华东军区三军指战员,视察了华东海军第六舰队的“广州”舰和第五舰队的“黄河”舰,然后乘坐专门从南京赶来的华东海军旗舰“南昌”号离开下关码头。在燕子矶江面,毛泽东检阅了“101”、“104”两艘鱼雷快艇的战斗操演。返航途中,毛泽东在“南昌”舰会议室里听取了华东海军司令员陶勇的工作汇报,与陈毅、张爱萍及专程从北京赶来陪同视察的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等,就海军发展战略、作战原则、部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当陶勇在汇报中讲到目前海军部队三部分人(新、老海军和知识青年)相处很好,比较团结时,毛泽东很高兴。他说,对原海军人员要多从政治思想上帮助、团结、教育他们,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为海军建设服务。你们要注意培养、训练技术骨干,不懂可以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没有文化的学文化,大老粗也可以掌握技术。
当谈到学习苏联海军建设经验时,毛泽东说,海军建设一定要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要注意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但不要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我军好的传统要发扬,不能丢。我们自己也要造军舰,要自力更生,光靠人家是不行的。
关于海军的作战原则,毛泽东强调,海军有自己的特点,但不能强调海军特殊。我军的作战原则同样适用于海军。但战争是发展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机械搬用原则,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毛泽东谆谆教导大家:我们国家一穷二白,钢铁很少,海防线很长,海军任务很重。你们一定要好好干,把我们的海军建设成强大海军。“你们是海军了,干海军就不要怕风浪,一定要到大海里去锻炼。”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到前甲板,分四批与“南昌”舰所有官兵照了相。之后,他应官兵的要求,为“南昌”舰和视察过的“黄河”舰、“广州”舰分别题了词。题词内容与给“长江”舰、“洛阳”舰的题词完全一样:“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关键时刻,一锤定音:“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直至“文化大革命”后期,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先后在海军搞了一系列非组织活动。在这期间,毛泽东多次明确表态,打乱了他们的阵脚和部署,使他们控制海军、全面攫取海军领导权的阴谋化为泡影。
1960年前后,地处东南沿海的东海舰队连续发生了几起重大事故,先是一艘潜艇在训练中与水面舰艇相撞沉没,接着有两名飞行员借训练机会外逃等。这些事故的发生,诚然有工作、管理上的原因,但和当时大的环境——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倾错误,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及遭受连续的严重自然灾害,从而导致部队思想混乱,物资供应、生活保障困难等,有着很大关系。事故发生后,萧劲光等海军主要领导亲自到发生事故的单位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教训,作了妥善处理。
然而,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却借此大做文章。1962年4月,他派出庞大的“军委检查团”,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东海舰队几十个单位进行了检查,最后作出结论:海军(不仅东海舰队)“问题成堆、基层薄弱、关系紧张、风气不好”。为了印证这一结论,同年年底,林彪又派出总政治部检查团对海军机关大院编制、住房、管理等,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全面检查。最后再次作出了“政治工作软弱无力”、“大院内风气不好”、“管理混乱、漏洞百出”、“违法乱纪事件层出不穷”的结论。
1963年初,军委按照林彪的指示,依据“调查材料”给中共中央、毛泽东起草了《关于海军问题的报告》。报告说,海军问题最本质的是:
一、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不高,“四个第一”(指1960年9月林彪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没有真正摆在第一。海军党委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的偏向。从1956年以来,萧劲光同志一直把人与技术的矛盾当做海军建设中最基本的矛盾,把海军装备技术的复杂性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在1960年林彪同志提出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以后的这两年间,这种思想还继续有所发展。
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军委指示,有的没有落实,有的走了样。海军党委的领导,不适当地强调海军的特殊,许多事情另搞一套,确实存在着林彪同志所批评的“大路不走走小路”,“找到了好药方子不吃,又去乱找药方子”的偏向。
三、“三八作风”(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句话,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林彪将其总结为“三八作风”)没有贯彻好、培养好,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相当严重,而且“老虎屁股摸不得”。具体表现在“空、偏、骄、浅、慢”这五个方面。
四、海军党委内部长期不团结,没有及时很好贯彻民主集中制。萧劲光同志作为党委第一书记,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相当厉害,很多情况不了解,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有个人说了算、个人否定集体、少数否定多数等不正常现象。
报告在讲到海军下一步工作时,虽然也提出“要加强民主集中制,搞好党委团结,搞好集体领导”等,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话是套话、空话,其真实的思想是:海军问题严重,领导班子必须调整,萧劲光等应予撤换。事实上,由于海军党委特别是萧劲光本人对林彪关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一系列做法看不惯,贯彻执行不力,林彪早就想把萧劲光等人搞掉,把海军的领导权交给“信得过”的人。
毛泽东看了报告后,于5月31日在报告上批示:“关于海军问题的报告已经看过,认为很好。照此执行,每年检查一次执行情况。希望海军各级党委同志们团结起来,以大局为重,焕发精神,努力工作,发扬成绩,纠正缺点错误,同其他军种一样,把海军工作做好。有错误并不要紧,只要改正就好了。”
毛泽东旗帜鲜明的批示,给林彪等人泼了一盆冷水。他们不愿接受但又不敢不接受,只得开会贯彻。之后,在林彪支持下,李作鹏虽然担任了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其他几个心腹干将也通过党委分工的方式抓住了相当大的实际权力,但海军司令员依然是萧劲光。
1965年底,在林彪的强烈要求下,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批判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李作鹏等人又按照林彪的指示收集了萧劲光、苏振华与罗瑞卿“勾结”的材料,企图将萧、苏打成“罗瑞卿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进而将他们一起打倒。会上,李作鹏等人发言连带批判了萧劲光、苏振华,甚至印了他们编造的材料。但毛泽东明确指示,材料不准下发,会上发言与各大单位领导有关的内容不准向部队传达。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特意召见了萧劲光,强调指出:“海军的问题与罗瑞卿的问题是两回事,不要相提并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作鹏等人认为打倒萧劲光、苏振华,全面夺取海军领导权的机会到了,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疯狂地向萧劲光、苏振华等进行围攻。获悉这一情况,毛泽东于1966年8月18日接见红卫兵时,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特意召见了在场的萧劲光、苏振华等海军领导。毛泽东派人把他们叫到自己身边,简单地询问了海军的情况,而后严肃地对李作鹏等人说:“萧劲光是个老同志,苏振华是个好同志,你们老整他们干什么?”说着,他拉过萧劲光,让随行的记者为他俩照了一张合影。毛泽东的这一举动,深深地印在了李作鹏等人的脑子里。事后,李作鹏无奈地说:凡是毛主席握过手、照过相的人,就是要保的人。从此,他们打击、排挤萧劲光的活动不得不有所收敛。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海军领导班子作了较大调整,部分老干部开始恢复工作,海军部队形势一度出现转机。然而,“四人帮”很快又把手伸进了海军。为了使海军领导权能够掌握在对他们言听计从的人手里,他们对海军领导有打有拉,搞了大量私下活动。由于萧劲光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政治局委员时没有投张春桥、江青等人的票,加上在解放老干部问题上不符合他们的意愿,张春桥、江青一伙便寻机报复。他们亲自跑到海军,参加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妄图借“批林整风”之机,强行给萧劲光扣上“上了林彪贼船”的帽子。他们彼此相约,分头行动,一面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施压,一面在毛泽东面前告刁状,说“萧劲光上了林彪的贼船,至今不认识,必须从海军调开”云云。
毛泽东清楚萧劲光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了解他的政治立场和为人。听了张春桥、江青的话,毛泽东说:“萧劲光是个老同志,他上什么贼船?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正是由于毛泽东洞察秋毫,一次次明确作出指示、批示,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攫取海军领导权、控制海军的阴谋才始终没有得逞。“文革”十年,海军虽然遭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部队一直没有乱。以萧劲光、苏振华为代表的老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传统的力量稳定着部队,使部队较好地完成了保卫海防的任务,在粉碎“四人帮”的关键时刻,作出了贡献。
最后的嘱托:“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1975年5月,已届82岁高龄的毛泽东从外地休养回到北京。他是1974年7月离京的,因患白内障等疾病,先后在武汉、长沙、杭州等地治疗、休养了近10个月。
长期以来喜欢在夜间工作的毛泽东,耄耋之年依然习惯不改。5月2日晚9点多,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陆续驱车抵达中南海,参加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他返京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与大家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随着与会的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先后走进来,毛泽东依次和大家问候、握手。当和时任海军政委的苏振华握手时,毛泽东说:“管海军靠你。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说着,毛泽东晃了晃左手小指:“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
这次会议,直到凌晨3时多才结束。回到家中,苏振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苏振华是1954年5月从贵州省委书记任上到海军任职的,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20多年来,他多次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多次当面聆听毛泽东的指示、教诲。毛泽东对海军的建设的关心和重视,对海军装备发展考虑之深远、细微,以及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发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一次次令他热血激荡,夜不能寐,激励着他为海军的发展壮大努力拼搏。尤其此次,毛泽东在年高体衰的情况下,长期外出疗养返京后召开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就关切地强调海军建设问题,更使苏振华感到说不出的激动。当天,他不顾通宵未眠的疲劳,回忆整理了毛泽东的指示。5月8日,向海军党委常委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接着,组织人员并邀请国务院有关工业部门的同志参加,研究制定了《海军舰艇十年发展规划》。
5月22日,苏振华以个人的名义向毛泽东写了书面报告。报告中说:
主席早在1953年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曾指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支强大海军。但是,海军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现在仍然很小。目前,我国自力更生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造船工业基础,可年产五万吨左右军用船只,并将逐年提高造船能力。我们一定要遵照主席指示办,努力把海军各项工作搞好,力争在十年左右建成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5月23日,毛泽东收阅报告后,当即批示:“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了。“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成了他对海军广大官兵最后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