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不会忘记

2009-04-15 08:10
党史博览 2009年4期
关键词:战斗英雄模范民兵

陈 辉

1950年7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决定》。据此,7月27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及选举部队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议的指示》。这两份文件,对评选英雄和模范的标准、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军队选出的战斗英雄包括各兵种最典型的英雄,如炮手、特等射手、坦克手、爆破手、投弹手及渡海登陆英雄等模范人物与模范单位的代表,而以战斗英雄为主。”“部队劳动模范范围,主要应在军工生产、公共工程、农业、手工业与医务工作者中选拔。”

随后,各大军区和野战军通过民主方式,逐级、慎重地选出了全部会议代表350人,其中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307人,民兵英雄代表43人。其中,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54人,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59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78人,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76人,华北军区40人,东北军区16人,军委直属单位27人。在307名部队英模代表中,作战50次至100次者有57人,100次至250次以上者有9人,立过特等功1次至9次者78人,立过大功3次至11次者36人。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以下简称“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开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一次大聚会。参加会议的350名开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每个人都有着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

射击英雄魏来国/“青年英雄营长”刘奎基/骑兵英雄邰喜德

我见到魏来国老人时,他刚从北京军区某军副军长的岗位上离休。老人的传奇经历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1942年,魏来国参加八路军地方武装后,苦练射击技术,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神枪手”。魏来国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战斗,“成名仗”有3个:

1945年3月,山东即墨城的伪军经常出城到乡下烧杀抢掠,上级命令在八路军某团射击队任排长的魏来国带领30多名战士化装成便衣,潜伏在敌人经常出城的路上打游击,放冷枪。敌人每天被消灭30多人,最多的一天被消灭80多人。20多天内,消灭了敌人5个连,吓得伪军再也不敢出城祸害老百姓了。

1946年6月,国民党五十四军进犯即墨城。在兰格庄阻击战中,魏来国用120发子弹消灭了110个敌人,战后荣获“山东射击英雄”的称号。战后,全军开展了向魏来国学习的活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各个战场。

1947年4月,已经担任连长的魏来国在全连培养出“朱德射手”2人、“特等射手”6人、普通射手27人。在白马关阻击战中,魏来国带领全连阻击敌人两昼夜。魏来国击毙敌人92人,全连击毙敌人500多人。

在第三野战军,一提到“青年英雄营长”,人们自然会想起刘奎基。看到他的累累伤痕,就会联想到他九死一生的壮举。

抗战初期,刘奎基入伍18天就在战斗中负伤,致使右臂残废,上级只好让他复员。几个月后,刘奎基带着5个民兵又回到了部队。在归队不久的一次战斗中,刘奎基又被炮弹打伤头部,经医院治疗后,再次重返战场。在战斗中,右眼下面又负伤,组织上再一次安排他复员。离开部队没几天,刘奎基又返回了部队。他说:“我要革命,我不能离开部队。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和敌人拼到底!”

1948年,在山东周村战斗中,已担任连长的刘奎基在向突破口冲锋时,又一次负伤。醒过来后,他带领战士往围墙上爬。在接近墙头时,他再次负伤从梯子上摔下来。躺在敌人的火网下,刘奎基继续指挥全连冲击。城门被战士爆破后,他从门洞爬了进去。刚攻进城里,刘奎基第三次负伤,腿被打坏。他躺在地上,指挥全连打垮了敌人。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刘奎基先后9次负伤,从头到脚有16处伤疤,立过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45年,蒙古族青年邰喜德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他身经200多次战斗,40余次骑马冲入敌阵,曾单枪匹马在战场上俘获国民党军官兵100多人,其中包括一名少将,立过特等功,并荣获过“英雄奖章”。在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上,他做了《活在马上、死在马上、马刀见红,为人民立功》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以画马闻名的徐悲鸿特地前往他的住地,为这位骑兵英雄画了像。

坦克英雄董来扶/拼刺英雄刘四虎/爆破英雄柴学久

董来扶,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是我多次采访过的开国英雄之一(可参见本刊2008年第12期《董来扶:解放军第一位坦克战斗英雄》一文——编者注)。坐在我面前的老人,有着让人刮目相看的传奇经历。

在总政治部1950年编印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中,我找到了董来扶的名字。在这位坦克英雄的照片下,他的英雄事迹是这样写的:“董来扶,是坦克部队中立功最多、技术熟练的‘功臣号驾驶员。在锦州战役的五次战斗中,每次均胜利完成任务。曾立两大功、一小功。现在任副排长,24岁,山东烟台市人。”

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我查到了董来扶驾驶解放军第一辆坦克立功的记载:“锦州战役,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从冲击铁桥、激烈巷战到老城攻坚,连续作战。‘老头坦克5次‘负伤,全车乘员英勇顽强,孤胆作战,机智果敢,边打边修,掩护步兵全歼老城1万守敌。战后,董来扶荣立大功,‘老头坦克被东北炮兵司令部命名为‘功臣号坦克,后陈列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刘四虎是屡创奇功的“特等英雄”,某团副连长。第一野战军曾经开展过“学习刘四虎”运动。

在这位遐迩闻名的英雄身上,有敌人留下的许多伤痕:头上、脸上有五处刺刀伤;脖子、咽喉、腹部正中及左腋下各被刺一刀;左手被刺三刀,其中一刀刺穿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此外,一颗子弹从左眼与鼻梁之间打进去,从耳后穿出来,左眼失明;右脸、右眼边被子弹擦伤;右腿被两颗子弹穿了4个洞。

1948年2月,在宜川战役瓦子街攻坚战中,刘四虎所在连是主攻连,他所带领的二班是突击班。在战斗中,全班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杀红眼的刘四虎端着刺刀冲入敌阵,先刺死了敌人的机枪手,然后左劈右刺干掉了七八个敌人,其余的20多个敌人抱头鼠窜。这时,敌军官发现与他们搏斗的只有一个人,便组织逃跑的人返回来围住了刘四虎。面对强敌,刘四虎毫不畏惧,端着刺刀与敌人周旋,看准机会就刺,几个家伙又成了刀下鬼。最后,因寡不敌众,刘四虎从头到脚被刺了十几刀,倒在血泊中。敌人以为他死了,谁知刘四虎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1938年,柴学久参加八路军当了工兵,后来成长为第二野战军的一名工兵营长。他培养出1870名工兵,亲自炸毁了敌人无数的碉堡、工事、城防,还先后研究发明了炸药炮、标语弹、曲射炮筒和轻便桥、浮桥等10多种工兵武器和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柴学久在战斗中先后负伤7次,不幸失去了右臂;立功27次,两次荣获“人民功臣”奖章,受过3次通令嘉奖,荣获“独臂爆破英雄”称号。

“两战英雄”杨连第/侦察英雄齐进虎/爱兵模范吕顺宝

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两战英雄”极少,杨连第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杨连第,天津市四区北仓村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铁道兵,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铁道兵部队的英雄代表。

解放战争中,陇海铁路线上有一座当时全国最高的铁路桥梁——八号桥,高45米,横悬在两山之间,地势险要,是陇海线的咽喉。当时八号桥被国民党军毁坏,他们想以此阻止解放军进军大西北。

1949年8月,上级命令杨连第所在的大队三个月内修复八号桥。在抢修八号桥时,杨连第机智勇敢,表现出色。他发明了“天梯”,率先登高修桥,并创造了“轮番爆破,整平墩顶”的修桥方法,提前20天完成了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9月,杨连第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会议。

参加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后,杨连第出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穿梭在前线各铁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特别是1951年7月,在参加朝鲜清川江大桥抢修任务中,他带领一个排11次搭设人行便桥,并创造性地用铁轨架浮桥,保证了正桥的施工和顺利通车,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1951年8月,杨连第回北京出席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并当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还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指挥连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而牺牲。志愿军司令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在解放军侦察英雄中,齐进虎立功最多,达10次;当模范最多,达5次;还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奖章。

在1947年4月的孟良崮战役中,齐进虎带领3名侦察兵深入敌后捉俘虏,捉住国民党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五十一旅旅部的一名通信兵,缴获了整编七十四师兵力部署和进攻计划的文件。在押俘虏回撤时,他们被敌人发现。齐进虎带领侦察兵英勇抵抗,终于把俘虏押回驻地。他们获取的情报,对解放军全歼敌整编七十四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齐进虎奉命侦察敌前沿工事情况。他带领3名侦察兵捉住敌人1名谍报员、1名司务长、1名文书、1名班长和2名士兵,详细掌握了敌人工事和火力部署情况。战后,他所领导的侦察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荣获“齐进虎班”光荣称号。

1949年的渡江战役,齐进虎带领5名侦察员偷渡到江中心的黑沙洲侦察地形和敌情。当掌握敌情后,他们被敌人困在洲上,无法将情报送回。经与敌人巧妙周旋,他们最后靠划木盆回到江北部队驻地,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渡江战役开始后,解放军轻而易举夺取了黑沙洲。

吕顺宝,某师炮兵营副教导员,是全军大名鼎鼎的爱兵模范,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被誉为“爱兵爱民的旗帜”。

在开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中,还有几个可以称“最”的值得一提。

职务最高的战斗英雄赵兴元。赵兴元,1939年参加八路军,后升任某团副团长。赵兴元先后9次负伤,6次立战功,两次在平时工作中立功,还曾多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模范青年队长、模范政治工作干部和“全面功臣”。

年龄最大的战斗英雄蒋维平。蒋维平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时73岁,任和平医院一分院副院长。1938年2月,蒋维平参加八路军时60岁。在南泥湾,他被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任命为农场场长,开荒400多亩,除自给自足外,上交粮食4800石,先后荣获三五九旅“劳动英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称号,受到毛泽东的嘉奖。在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中,他担任院领导,带领大家接收伤员1200多人,救死扶伤,成绩显著。

俘敌最多的战斗英雄李国英。华北军区某部营长李国英,历经大小战斗70余次,负伤8次,亲手缴获1门炮、4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40支步枪。更为神奇的是,他俘虏敌人100多人。李国英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2次,并荣获“头等战斗英雄”称号。

战斗里程最远的英雄刘梅村。1940年,刘梅村参加抗日游击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教导员,从山东打到东北,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在解放战争中,他带领全营长途作战上万里,俘敌1300多人。他先后负伤8次,但从未住过一天医院,从未离开过作战部队,从未离开过战场。刘梅村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2次,小功2次,并荣获“战斗模范”、“模范指导员”、“战斗英雄”称号。

“人民的花木兰”郭俊卿/“头等战斗英雄”涂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李蓝丁

开国女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共有10人,其中郭俊卿、涂勋、姜洁、蔡黎云、姜荣光、李蓝丁、黄瑞英、黄德方是军队中的女英雄、女模范,孙玉敏、刘虎成是民兵女英雄。

“特等英雄”郭俊卿享有“人民的花木兰”的美名。郭俊卿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8月,14岁的郭俊卿女扮男装,虚报两岁参加了人民军队。故事片《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以郭俊卿为原型创作的。

入伍后,郭俊卿被分配到某团团部当通信员。1946年冬天的一天夜晚,郭俊卿第一次执行任务,要求在4个小时内必须把战斗命令送到目的地。她冒着风雪,乘马夜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把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所属部队驻地。返回的时候,马累死在路上,她背着马鞍走了六七里路赶回部队。当年9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17岁的郭俊卿被调到三连四班任班长。6月,部队攻打平泉县,这是郭俊卿第一次参加战斗。四班是突击班,任务是夺取二道山梁制高点。占领二道山梁制高点后,敌人进行反攻,郭俊卿带领四班战士拼死固守阵地。最后敌人冲到阵地前沿,郭俊卿端起刺刀冲向敌人,终于带领全班把反攻的敌人赶下二道山梁。战后,四班荣获“战斗模范班”锦旗一面。

此后,郭俊卿又参加过多次战斗,每次表现都非常勇敢。1950年5月,由于长期战争环境落下的妇女病,她病倒了。在医院检查时,最终暴露了她的女儿身。从此,郭俊卿享誉全军、享誉全国。在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期间,著名作家丁玲访问了郭俊卿,盛赞她是“人民的花木兰”。郭俊卿还荣幸地上了大会主席团名单。

在女英雄中,涂勋职务最高,在作战连队担任指导员;参加战斗最多,先后17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涂勋入伍前是昆明昆华女中的学生。1949年3月,涂勋参加了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担任服务员。在涂勋的强烈要求下,领导同意她到战斗连队当战士。

攻打四街镇是涂勋第一次参加战斗。战前,她报名参加了突击队。战斗打响后,她和突击队勇猛冲锋,攀上树干,登上围墙,冲进了镇公所,击溃了40多个敌人,缴获了1000多发子弹。后来,涂勋又在曲溪、建九、龙武战斗中不怕死,敢拼命,勇杀敌,表现突出。

1950年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时,涂勋在大会英雄简介上被介绍为:“参加17次战斗的21岁的女指导员。”她也荣幸地上了大会主席团名单。

李蓝丁,第三野战军某部医院医疗队队长,是女英雄中资格最老的战士。1941年冬,李蓝丁参加新四军时,年仅17岁。那时,李蓝丁刚刚在上海修完高级助产学校的功课。她化装北上,在苏中加入了新四军第六师医疗队。

1946年秋天,新四军主动撤出淮北解放区,李蓝丁率医疗队在部队最后面,一路上收容了500多名伤员。在缺少药品、粮食,又有追兵的情况下,李蓝丁不仅当领导,还担任担架员。在过河时,她不慎扭断了左胸第二条肋骨,仍顽强抬伤员过了河。她带领大家与敌人周旋,终于把500多名伤员安全带到鲁南后方,没有丢掉一人,被称为奇迹。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蓝丁从来没有离开过前线,总是跟随部队一齐前进,多次赴汤蹈火抢救伤员,挽救了许多官兵的生命,多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和功臣,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奖章。

模范工作者姜洁/女民兵英雄刘虎成/巾帼英雄孙玉敏

除女战斗英雄代表外,女模范也成绩显著,贡献突出。

姜洁,某部卫生所所长,模范工作者。1946年在苏北战役中,姜洁一夜未眠,为260名伤员换药。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并被评为一等模范。

姜荣光,某部医生助理,模范工作者。1947年在胶东负责掩护和治疗50名伤病员,在一个村里坚持一个多月,圆满完成任务。荣立过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黄瑞英,某部护士班长,模范工作者,抢救护理过许多伤病员。荣立大功3次,小功2次,2次被评为甲等护士模范。

黄德方,某部医院主任,模范工作者。立功1次,并被评为模范工作者。

蔡黎云,某部医院分队长,模范工作者。在战斗中立小功4次。

刘虎成,虽然是一名劳动妇女,却有着男人一样的名字,战功也超过了许多男英雄。在苏北姜南地区,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她是“我们的刘司令”。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中解放区,已担任九东乡领导的刘虎成在转移中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她抱着孩子寻找组织,后来孩子死在怀里。经过42天奔波,她终于找到了组织。

1946年8月,组织上让刘虎成组织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她很快组织了20多人的游击队,以步枪、手榴弹和大刀武装起来,到处埋地雷、放冷枪,搅得敌人不得安宁。刘虎成不仅杀敌勇敢,而且讲究策略。1948年夏季,她开展政治攻势,瓦解国民党自卫队、还乡团400多人,开辟了姜南敌占区斗争的新局面。

女民兵孙玉敏是巾帼英雄中的佼佼者,参加作战百余次,埋雷数十次,毙敌17名,后当选为华东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李向阳式”的民兵英雄郝庆山/“三美英雄”李殿冰/“剿匪英雄”赵成金

在1950年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上,有43名民兵当选为全国战斗英雄。

郝庆山,1942年参加民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担任民兵连长。他曾深入虎穴,把日伪军打得魂不附体。日军曾悬赏20万元捉拿他。1944年,郝庆山被评为“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1945年被评为“劳武英雄”;1946年出席晋察冀边区劳武英雄大会;1950年当选“全国民兵战斗英雄”。

郝庆山喜欢钻到敌人的心脏内打游击。他说:“日寇‘扫荡进村,我们反‘扫荡进城。”夜间,他爬上敌人疾驰的火车,乘火车混进城里,大闹天宫;北庄子炮楼的日军恶贯满盈,经常糟蹋老百姓,郝庆山带领3名游击队员化装成日军特务队,大摇大摆进入炮楼,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端掉了炮楼。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郝庆山先后击毙击伤日军和国民党军60多人,活捉汉奸和特务45人,杀死汉奸和特务13人,缴获各种枪支26支。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时,郝庆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抗日战争期间,李殿冰被晋察冀边区评选为“三全其美”的英雄:战斗英雄、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人们把他的英雄事迹编成歌曲进行传唱。

李殿冰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尖地角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村里组建了民兵组织,与日军开展殊死斗争。

1943年9月,日军集中4万多兵力,陆空配合,对北岳区10万平方公里土地进行“扫荡”,妄图彻底摧毁这个威胁他们心脏的八路军根据地。9月29日,日军开始“扫荡”北岳区的前哨——李殿冰的家乡尖地角村。李殿冰带领民兵利用熟悉的地形,赶到日军的前面,朝日军猛扫一阵排子枪,5个鬼子倒了下去。敌人半天才醒过神来,谨慎地前进。

李殿冰利用打猎时练就的好枪法,一枪一个,又打死两个敌人,打伤一个。日军被打傻了,四处躲藏。乘混乱之际,李殿冰和民兵董四儿连续射击,又打死打伤11名鬼子,而后巧妙地转移了。

经过边区军民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到12月15日,终于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李殿冰打鬼子的英雄事迹在边区到处传颂。他光荣地出席了晋察冀边区群英大会,被评为战斗英雄。从此,他成为晋察冀边区民兵的一面光辉旗帜。

1944年以后,李殿冰带领乡亲努力开荒生产,精耕细作,推动了全村发家致富,被晋察冀边区评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

赵成金,1942年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热河省青龙县第一区华场玉村农会主任。

抗战时期,赵成金擅长地雷战。1943年秋天,赵成金带领两名民兵在日军进村“扫荡”经常经过的道路埋设了地雷。日军大队经过时,一声轰响,领头的日军被炸死。接着第二颗地雷又响了,5个日军应声倒下。其余的日军吓破了胆,不敢再往前走,狼狈地返回据点。又有一次,赵成金带领3名民兵在日军经常下乡抢劫的道路上埋上地雷,一名日军被炸死,从老百姓那里抢来的毛驴也被炸死。从此,日军再不敢轻易进村糟蹋老百姓了。

解放战争时期,地主武装和土匪在当地十分猖獗,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成金不仅自己徒手从土匪手中夺得武器,消灭多名土匪,还带领全村民兵打土匪、瓦解土匪,很快肃清了当地土匪,铲除了匪患。1950年2月,在热河省庆功大会上,赵成金被评选为“甲等剿匪模范”。

“爆破大王”赵守福/资历最老的民兵英雄折多雄/“保粮英雄”杨明崐

出生在山东海阳县赵疃村的赵守福擅长爆破。从1942年到1947年,赵守福参加战斗200余次,利用地雷、爆破炸死的敌人不计其数。他曾发明创造了30余种地雷,培养民兵爆破手1200余名,带出82个“爆破大王”和“爆破模范”。他所在的赵疃村被评选为“爆破模范村”,他本人三次当选胶东军区“民兵战斗英雄”。

抗战时期,赵守福曾只身潜入日军据点,把地雷藏在敌人的办公桌下,第二天把敌军官炸飞。赵守福还带领民兵用地雷封锁莱阳城东门和南门达4个月。日军无可奈何,最后悬赏抓住赵守福“活的给一万,死的奖五千”,但仍一无所获。解放战争期间,赵守福带领由12个爆破能手组成的爆破大队在城镇乡村的交通要道布设地雷,使国民党军遭受巨大损失。

折多雄,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当与敌人进行了22年斗争的民兵英雄折多雄头上包着白毛巾出现在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上时,会议代表对这位朴实的老英雄投以敬佩的目光。

折多雄是陕西省米脂县人,贫苦农民出身,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在本村建立党组织和民兵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抗战时期,他担任民兵自卫军排长,多次组织民兵配合八路军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组织了20多人的游击队,自己担任队长,开展游击战争,歼敌60多人,俘敌100多人。

总结20多年参加革命的经验,折多雄在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上感慨地说:“从事20多年革命斗争,我得到三点经验:第一,对敌人只有坚决斗争,才有最后的胜利;第二,事事站在老百姓方面,为老百姓打算,老百姓一定拥护,什么事都能成功;第三,共产党员一定要起带头作用,别人不能吃的苦,我们应当先吃。有了这几条,什么事都能行。”

杨明崐,河南省睢县人。1940年在睢县邓庄参加民兵组织,配合新四军消灭了罪大恶极的伪军头目李玉芳等人后,声名鹊起。

1943年,经过几年的战斗锻炼,杨明崐已经成为当地抗日的领军人物。他带领民兵保护群众的粮食,与日军周旋。在他的号召和保护下,邓庄没有一人向日军交一粒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又来抢粮。一次,解放军有25万斤公粮存放在邓庄,国民党军闻讯后前来抢粮。危急时刻,杨明崐带领民兵将公粮隐藏到地窖里,使敌人一无所获。

1945年9月,当地土匪在奸细的告密下,从邓庄抢走了1000公斤麦子,杨明崐带领19名民兵深入匪巢,把麦子又夺了回来。

多次抗粮、保粮成功,使杨明崐遐迩闻名。老百姓亲切地称他是“保粮英雄”。

共和国没有忘记

1950年9月25日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规模最大、最隆重、规格最高的英雄、模范代表会议。共和国领导人纷纷为大会题词祝贺。

毛泽东的题词是:“战斗英雄们,你们是人民解放军的模范人物,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更加进步,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朱德的题词是:“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刘少奇的题词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周恩来的题词是:“为建设强大的人民陆军、人民空军、人民海军而努力!”

大会上,陈云致开幕词,毛泽东宣读了中共中央祝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聂荣臻先后讲话,总政副主任萧华作大会总结,总政主任罗荣桓致闭幕词。

大会召开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人民的英雄万岁》。全国各省区市、各党派、各民众团体纷纷向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发来贺电、祝词、贺信、贺旗、贺幛。大会共收到贺电110封,贺信3072封。

大会期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向毛泽东、朱德发来了“致敬电”,并发表“告全国军队和劳动人民书”,还发表了“慰问革命烈属和荣誉军人电”,表达了对烈属和荣誉军人的慰问和崇高敬意。

总政副主任萧华在大会总结报告中指出:“立功运动的开展,使我们的部队保持着更高涨的士气,巩固与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也使我们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更能勇敢坚持,并终于取得胜利。四年解放战争以来,争取立功的口号,几乎成为我军人人的奋斗目标。据第四野战军不完全统计,现有各级功臣占他们所属部队总数的28.5%,大功以上的功臣占部队总数的14%。这就是说,部队中每4个人就有一个人以上是立过功的。每10个人中就几乎有一个半人是立过一大功以上的功劳。也就是在这个立功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全国闻名、人人爱戴的英雄人物。这次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会议的代表,便是全国各部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当然,新中国第一次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也有一些遗憾:一是选出的英雄代表大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而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的现役军人没有英雄代表,抗战时期的英雄代表很少;二是党史、军史上一些著名的英雄没有被选上,如董存瑞、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榜上无名”;三是高层职务的英雄很少,最高职务的是副团职;四是选出的英雄代表,没有已牺牲的英雄。

总政主任罗荣桓在闭幕词中表达了这种遗憾:“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有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荣传统的。1840年以来,特别是最近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人民英雄。他们很多已经光荣地牺牲了。我们这次大会,没有,也还不能完全包括人民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战斗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尤其对壮烈牺牲的先烈们,还缺乏比较详细的记载。这不能不是一个缺点。”

罗荣桓又指出:“这次大会之后,我希望经过各方面的收集,在下一次全国英模代表大会上,能够得到弥补,以发扬光大我中国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荣传统。”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对各个革命时期的英雄都给予了正确的评价和颂扬:董存瑞入选全军英模挂像,刘胡兰纪念馆在她的家乡落成,狼牙山五壮士上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等等。

猜你喜欢
战斗英雄模范民兵
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
——柴云振
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
——柴云振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
民兵制度在世界上的发展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