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湘萍
摘要: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文明可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被日本民众称之为“西学”的西方文明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在日本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究竟“西学”在日本历史中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又对日本的各个历史阶段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西学 日本现代化 影响
0 引言
日本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随着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传入日本的西方文化也不断地改变其形式,不断地与东方文明、日本的和文化相冲突、相融合,不断地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得日本逐步转化传统,完善自己的文明,走向现代化。
1 “蛮学”——日本接触西方文化的开端
日本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始于16世纪中叶。1543年,三名葡萄牙人把洋枪带到了日本九州的种子岛,十年后洋枪、火药广及日本各地。1549年,葡萄牙传教士将基督教传到了日本,到16世纪末,教堂遍及日本全国,教徒人数近百万。由此,洋枪和基督教开了西方文化输入日本的先河,日本迎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继葡萄牙人之后,日本与西班牙、荷兰、英国的交往也相继展开,这些欧洲人当时多从南方海上到达日本,所以日本人常称他们为南蛮人,称他们的船是南蛮船,称基督教堂为南蛮寺。对他们传去的技艺学术,统称之为南蛮学,简称“蛮学”。在欧洲人不断前往日本的同时,日本人渡海下南洋者也日渐增加,日本与西方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种对外开放的气氛中,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追求西方、欧式物品成为时尚。在精神方面,基督教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思想,传教士们还兴办学校,传授宗教和其它学术知识,还创办了各种慈善事业。基督教在日本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幕府的不安。17世纪初,德川幕府开始禁教,到17世纪30年代,由禁教发展为禁西书,进而颁布锁国令。至此,日本与西方文化近一个世纪的接触和交流就被压抑了。
2 “兰学”的兴盛
日本锁国以后,虽然西学的传播严重受挫,但是幕府并没有完全封闭西学的道路。纯科技书籍并未列入禁书,而且,始终保留着长崎作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这一时期荷兰逐渐取代了葡萄牙对日贸易的地位,幕府统治者和一些知识分子通过长崎这个窗口与荷兰商馆人员保持往来,引进荷兰文献,热心地关注着世界形势,吸取西方先进文化。因此,这一时期的西学主要是荷兰学问,故被称为“兰学”。1720年,八代将军德川吉宗(1684~1751)在提倡实学、奖励殖产兴业的同时,放宽了西学之禁,采取积极的态度引进西学书籍,使得西学在日本的传播重新活跃起来,兰学在知识分子阶层中掀起了一股热潮。1774年,杉田玄白(1733~1817)等人出版译著《解体新书》,兰学先在医学界发展,进而扩展到其他各学科。1810年,幕府集中兰学人才,设立“蛮书和解御用所”(翻译机构),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热衷兰学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个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活动遍及长崎、江户、大阪、京都以及许多藩国。他们经常举行集会,并创立各种新式学堂讲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传播欧洲近代科学知识。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西方的实证主义精神、合理主义思维方式、民主观念和自由平等意识,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牢笼的可能性。兰学者们不仅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在日本的迅速传播,而且形成了否定封建制的不可抗拒的新生力量。他们由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转向社会科学和社会制度,提出“国土之贫富弱强皆在于制度与教士”,认为西方“艺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励,似为唐土所不及”。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日本在形式上没有废除锁国政策的情况下,实际上越来越积极地引进西学,从科学技术到思想意识,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阶层,这个阶层的势力足以促使日本社会的变革。
3 “洋学”与明治维新
日本亲眼看到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天朝大国”竟败于“夷狄小国”,日本幕府大为震惊。知识界也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者纷纷著文,呼吁日本政府注意“支那颠覆”的前车之鉴。于是日本幕府和各藩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同时,日本又全面加强了对西学的翻译、研究,以所有西方先进国家为学习对象,“兰学”因而扩大为“洋学”。1862年,“蛮书和解御用所”扩大为“藩书调所”,1862年又改为“洋书调所”,次年,改为“开成所”(东京大学前身)。此时,日本洋学的显著特点是从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冲破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樊篱,积极转向西方的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哲学,为明治维新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积极学习洋学的人由知识分子扩展到政治活动家,塑造出一批有志于维新改革的政治、军事、经济人才,成为倒幕的领导骨干和明治新政府的决策人物,组织上保证了明治维新的成功。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定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方针。新政府决意效法西方,改革日本旧的经济体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紧推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在民众舆论和民众运动逐日高涨的情况下,明治政府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天皇于1889年公布了明治宪法,明治政府完成了所谓“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民族危机的关头挽救了日本,为日本的迅速强大打开了道路。这一切都是在积极吸收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条件下实现的。
4 从“西学”到“世界学”
明治维新以后,西方近代文化不断涌入日本,促成日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结构的全面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体制。到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趋于成熟,社会各个方面均基本上实现了近代化。日本在迅速近代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弊端,如过于强调军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终使日本迅速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日本政府在盟军总司令部指令下,按美国模式实施各项民主化改革,并于1946年颁布了新宪法,日本从困境中开始走上新路。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日政策由大力推进民主改革转而扶植日本政府,使得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战后日本的发展、强大过程,也是继续大力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继战前的蛮学、兰学、洋学之后,战后初期,日本主要是学习美国,建立并完善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制,继而引进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可以称为“美国学”。随着时代的前进,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社会也越来越面向整个世界,广泛的引进各国先进技术和吸收各国先进文化,日本由西学逐渐地发展为世界学,奠定了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
5 结束语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善于摄取别国文化的先进要素,融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转化成自己特有的新文化,从而推动者自身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学习精神和再创造能力贯穿了日本整个现代化过程,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转化和创造过程对于日本推进现代化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制度的完善,经济的强大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叶渭渠著.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于长敏著.日本文化史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3]魏常海著.日本文化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4](日)内藤湖南著.日本文化史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
[5]韩立红编著.日本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