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策略分析

2009-04-14 09:43
继续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提升培育

苏 荟 王 菊

摘要:本文界定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概念,从人才、技能和社会服务生产能力、管理和文化能力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提出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标、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并将其列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给予了高等教育重大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逐步成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力军。新时期,面对国家赋予的期望,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承担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担,培育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思考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有机整合、协调内外部各类资源、能力要素,不断创造高职院校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学术(技能)、社会服务生产能力、管理和文化能力等方面,具有价值性、异质性、延展性、资源集中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激烈竞争和重新定位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迎接挑战、推动自身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只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持续发展优势。因此,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生产能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基石生产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硬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的基础。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生产力包括人才生产能力、学术(技能)生产能力和社会服务生产能力。

1人才生产能力

高职院校在任何时期的发展中,人才培养始终是主要职能之一,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基础和核心。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都离不开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自始自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其主要职能。因此,人才生产力始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2学术(技能)生产能力

学术(技能)生产,是体现一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高职院校为推进技术革新义不容辞所应承担的职责,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创造大国转变,新技术、新技能需求日趋增强,面对各行业、企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也加快适应市场需求的步伐,克服各类困难,正努力提高学术(技能)生产能力,多方位的满足社会需求。

3服务生产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创新、技术服务等需求急剧上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就是为社会服务,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社会服务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目标。

(二)管理能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保障

管理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根本,处于中枢地位,发挥着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学校运行,激发创新动力的作用,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提供发展方向、精神动力和激励约束功能。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深化体制改革,保障管理效率。一是努力构建现代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精简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使高职院校管理构架和管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二是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并将学校规划落实与资源配置挂钩,实现学校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规划管理、科学管理转变。其次,创建良好学术环境,提高办学效益。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营造技术创新环境。二是增加技能革新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三是加大人才汇聚力度,抓好创新团队建设。四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快实现资源共享。

(三)文化能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键

文化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键,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综合集成、融合能量、转化提升价值、汇聚特色优势的关键作用,将高职院校各种要素资源融合转换成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技能成果、高价值的社会服务等产品形式,进而实现学校培育人才、发展文化、科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的社会价值,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价值。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文化的灵魂和动力作用,在校园精神、校园文化以及校风建设方面做出努力。

1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形成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行业、服务区域、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形成独具风格的办学特色,进而凝练成为以应用型、技能型为主,建立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使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风、校训、校歌、规章制度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载体

新时期,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并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传统,形成团结、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刻苦专研,博学多能的校训,以及团结友爱、艰苦奋斗、敢于争先、服务至上的高职院校精神,传授技艺、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奉献创新的高职院校教风,尊师守纪、博学慎思、多才多艺、务实求新的高职院校学风,以及内涵丰富的校歌和完善的规章制度,逐渐成为支撑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3重视学风、考风、教风等校风建设

校风是由学校师生员工长期共同努力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作风,包括学风、考风和教风等几个方面。校风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好的校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为此,高职院校采取多项措施规范学风、考风的同时,采取了包括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培养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推行了学生评教制度等措施,加强教风建设。

三、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再造与提升

(一)目标及原则

明确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要达到的目标,是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的基本前提。由前面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可知,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由生产力、管理、文化三方面相互协同,使高职院校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其真正的演化动力机制,是高职院校教育家精神倡导下的组织学习形成的持续创

新。由于高职院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核心竞争力表现不同,所以,高职院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生产力、管理和文化都有其劣势和优势,并共同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状态。通过以上相关内容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演化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具体到高职院校,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标有:保护现有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谋划潜在竞争力;改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和效果;促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巩固与强化,转变核心竞争力状态;使高职院校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促进高职院校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各目标之间具有一定层次性和关联性。其中:保护原有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谋划潜在核心竞争力,改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水平和效果等,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阶段性目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强化,促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状态转移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直接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间接目标;促进高职院校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最终目标。另外,在制定具体对策之前,我们还必须明确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与高职院校发展目标一致、动态适应原则、整体协调发展原则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二)对策及建议

新时期高职院校尽管挑战较多,但高职院校也面临国家政策扶持等许多机遇。为此,高职院校应要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和各方协作,加强内涵式发展,再造与提升核心竞争力。

1积极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国家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十一五”期间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二是利用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利政策,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带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利用国家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建立完整、科学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评估方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水平评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2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全力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优化人才的管理制度。包括树立人才强校的理念,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与内涵,与行业、企业联手,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采用巩固优势、明确特色,挖掘比较优势、行业优势等策略。

3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当前,市场需求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合理和满足需求的专业结构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这样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一要加快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技能、强应用的优势;二要高度重视专业结构的建设和优化,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三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能推广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高职院校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这为高职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要提高高职院校校长及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健全针对各级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层的选拔机制。二要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财务、后勤等各方面的制度创新工作,进而提高各级各部门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三要改善工作态度和作风,积极为教学、科研工作人员服务,采取管理部门考核由一线教师参与的考评机制,使各项制度公平化。四要加快办公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效率。

5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文化中的院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完善和发展高职院校文化,以文化促发展,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高职院校应将人才培养、技能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时代主旋律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提升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