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一些报刊关于教师因焦虑、职业厌倦而弃教从商的报道,引起了我对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现在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激情和追求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和成就感愈来愈淡漠了;享受人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指数与日下降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机械重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付愈演愈烈了;原先可亲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不太顺眼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等,这些实际上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尽管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教师个人的因素,而是社会、学校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但我要强调的是,作为教师,自己应该积极应对和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因为我们教师本身虽然无力改变学校和社会,但我们真的可以正视和改变我们自己,而且必须改变。
黑格尔曾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杜威说:“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换个角度看,如果让做父母的教师设身处地想一想,你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给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活力、整天高高兴兴的老师,还是送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抱怨和烦恼、整日死气沉沉的老师?你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什么样的教师,那你就应该努力去做什么样的教师。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可见,教师必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事实上,同样处于学校,都是教师,为什么有人快快乐乐,不但不倦怠,反而精力越来越充沛?这说明教师职业倦怠是可以驱避的。
教师怎样有效避免和预防职业倦怠并感受到职业生活的美好意蕴呢?这就需要教师有能力,有本领,在享受教育的同时发展自己,以终身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见,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陶行知也认为:“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的快乐首先来自于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真正驱避职业倦怠,千万不要把学习看成负担,我们学习是在寻求幸福!学习不但是读书也要“读脑”,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是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的塑造过程。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育更加美丽;“读脑”可以直接与大师们的思想产生碰撞,激活大脑,激活思维。教师学习不但是耕耘自己的专业,还要在教学研究上努力奋进,也就是研究如何使学生走进并喜欢上自己所学的学科,把教师手里的“金针”给予学生,探讨如何开发好的课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收获快乐的学习生活。先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知”教育、“好”教育,当然不会厌烦,不会疲倦。不仅学习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心情愉悦。同时,不断地求知不仅能让教师保持旺盛的教学热情,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不断求知带来的快乐。
因此,教师只有把自我发展与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心灵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才能以生气唤醒生气,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才能使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才能幸福地享受教育,愉快地创造教育,才能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经区西苑学校)
(责任编辑:刘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