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

2009-04-14 04:38孟凡韶
中州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习语

孟凡韶

摘要:习语是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与各国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探索英汉习语产生的文化背景,正确解读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对习语的影响以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语;文化语境;文化内涵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245-03

一、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都拥有大量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习语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语言中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积淀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习语,它们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因此也就具有与一般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从语言学的范畴来看,习语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典故等,是指长期以来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是固定的词组和短句构成的“语言块”,是不能拆分的整体。由于习语的发展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习语有民族文化“活化石”的美称。

在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总是运用修辞手段赋予习语以深层次的内涵,即修辞语义(文化内涵),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导致习语的修辞语义往往与其简单的字面语义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相同的字面语义往往隐含着不同的修辞语义,而相同或相近的修辞语义又常常体现于不同的概念模式。笔者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不同文化语境对英汉常见习语的影响,分析英汉习语的成因和文化内涵差异。

二、文化语境

语境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明确所指对象、消除信息中的歧义和多义、显现和推断语句意义,还可以帮助语言接受者正确理解语言输出者话语中所暗含的丰富的会话含义或言外之意,从而把握言语接受者的话语信息及意图。语境可以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指语篇内部的上下文;言外语境指言语事件发生时的社会情境特征,亦可指交际双方(或多方)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乃至价值观念等因素,故可称为“社会文化语境”。每个言语社团都有着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价值标准,这些因素必然反映在该社团的共同语言中。因此,对语篇的真正理解还得依靠这一特殊的言语交际环境,即文化语境。可见,文化语境是一个宏观的语境概念,指言语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历时性,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取向、时代特征、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众多因素。特定的文化环境为人们的一言一行打上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烙印,使人们说话、做事总是按照头脑中固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或者特定语境中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文化语境不仅影响着话语产出者在构建话语时对词语的选择,也会影响话语接受者理解话语的方式。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看,造成话语信息理解方面的误解和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话语群体在话语理解方面存在文化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彼此无法建立起一种语义上的关联,难以达到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共识。文化语境对于话语信息的解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英汉习语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差异

(一)社会文化语境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会产生差异。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概念,往往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惯表达方法,会从适合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和解释各种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常以独到的手段、比喻来修饰、描述各种人和事物。可见,习语的概念模式和表述范式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

1、地域环境差异

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就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定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赋予了习语特定的意义。从地域环境来看,英国是一个岛国,它的航海事业一直颇为发达,因此英语中许多习语都与水和船有关,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over head in love(深陷爱海),tide over(顺利度过),plmn sailing(一路顺风),to clear the deck(准备行动)。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他们的生活与陆地息息相关。如“比喻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英语中用“水”来比喻,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中则用“土”来比喻,说“挥金如土”。英国地处西半球,属于海洋性气候,“西风”象征着春天,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在诗里“西风”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表现了诗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中国东临太平洋,属于大陆性气候,“东风”才是“春天的风”。因此,“西风”和“东风”在英国人和中国人眼里具有不同的寓意。

由于英汉民族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自的自然风景也各有特点,将自然风景和物体用在习语中时,就赋予该习语特殊的含义。如汉语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中的“庐山”就有特定的含义。同样。英语中也有体现地域特色的习语,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es do,(入乡随俗)

2、价值取向差异

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赋予同一事物以不同的意义,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褒贬不一。总体而言,西方文化以个人价值至上为特征,有不少表现个人进取、个人力量和个人意志的习语,如:Where there is a win,them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自己的幸福靠自己)等。而东方文化崇尚团体价值,汉语习语则有“独木不成林”、“大公无私”等。

中国人和英国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对动物、颜色、数字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上。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英语和汉语中对“狗”的含义的理解。汉语里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表示贬义,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西方人则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几乎所有与狗有关的英语习语都是褒义的。在英语习语中常用狗的可爱形象来比喻人,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 dog(幸运儿)等。

此外,不同的价值取向还反映在与颜色相关的习语上。在英国,“红色”代表着残暴、不吉利和流血的意思,因此出现了red skin(对印第安人的鄙夷称呼)、red tape(繁文缛节;官

僚习气)、in the red(亏损)、red MeG(空袭、紧急警报)、red cock(纵火引起的火灾)等带有贬义或忌讳色彩的词语。在中国,红色则意味着喜庆、吉利,人们逢年过节挂的灯笼、贴的对联、剪的窗花都是红色的。因此,与“红”有关的习语如“红利、红包、开门红、红运当头”等,大都带有明显褒义。

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的数字习语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中华民族偏爱双数,认为双数是吉利数字,例如,“两全其美”、“六六大顺”、“十全十美”。但“四”在汉语中因其发音与“死”相近,有时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则崇尚奇数,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数字。英语中有许多以7(seven)构成的习语,如severvirtues(七大美德)、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fits(七大精神财富)等。但也有例外情况,13虽然也是奇数,却是英语中的大忌。

3、生活习俗差异

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对习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中国人饮食以米饭为主,因此汉语中就有了“生米做成熟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习语;而西方人以吃面包为主,故而常用“面包”(bread)作比喻,有take the bread from someone'smouth(敲掉某人的饭碗)、a breadwinner(挣钱养家之人)等习语。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许多习语都与农业有关,如“瑞雪兆丰年”、“瓜熟蒂落”;而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很多习语都与商业有关,如Business is business(公事公办)、get down to business(认真着手办事)、know one's busi-ness(胜任自己所干的一行)等。

中西方在娱乐活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由于受到儒教“中庸之道”的影响,传统的中国人大都喜欢选择不耗体力的娱乐方式如象棋、乐器、书法等来修身养性。中国人形容说一个人是全才,往往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汉语中也有“棋逢对手”、“弦外之音”等习语。西方人更注重体力的锻炼,因而英语中出现了许多与运动有关的习语,如back the right home(下对了赌注)、jockey for position(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皆源自赛马活动;take off the doves(毫不留情地抨击)出自球类比赛;out for count(昏迷)、stick one's neck out(自找麻烦)都出自拳击比赛。

(二)宗教文化语境差异

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各民族都会有一些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独特习语。英国长期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则受佛教和道教的较大影响,宗教的差异使习语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形式、词汇意向和含义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圣经》中的典故、比喻、谚语、俗语等广为世人所接受,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圣经》中的一些人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而成为英语习语。例如:Adam's apple(亚当的苹果)指喉结,Judas(犹大)比喻“叛徒”;DoubtingThomas(多疑的汤玛思)比喻“多疑的人”,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比喻“巨大的力量”,等等。《圣经》中圣灵的上帝和人物具有特定的含义,成为短语习语。例如: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for God's sake(看在上帝的份上),等等。《圣经》中的一些地名和场所也演化成了具有隐喻的习语。例如:go to the church(到教堂去),现比喻“结婚或去教堂做礼拜”,Egyptian darkness(伊甸园的黑暗),现象征“完全黑暗”,garden of Eden(伊甸园),现喻指“幸福的地方”。此外,英语中还有许许多多与《圣经》有关和来自《圣经》的习语,例如:eye for eye,tooth for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olive branch leave(橄榄枝叶,现比喻和平),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穷得一贫如洗),等等。不了解这些习语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很难理解所它们的寓意。

汉语中的习语也是这样。一方面,中国人信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万物的老天爷。在中国人的心里,“天”主宰着世间一切,所以,许多习语里都含有“天”字,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无绝人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苍天不负有心人”等。另一方面,在以佛教、道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佛教的“大慈大悲”以及道教“生生不已”的轮回论对汉民族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光普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习语。

(三)历史文化语境差异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方面,它们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历史文化特点。

1、源于历史事件的差异

英汉语言中都有一些源于历史事件的习语,它们从某一侧面展示了英汉民族的历史风云。一般来说,习语的意义往往是其所概括的历史事件的本身意义,或者由此所引申的意义。如英语中的send someone to Coventry(排斥某人;拒绝与某人交往),cross the Rubicon(采取断然行动;下重大决心),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keep one's powder dry(做好行动准备;时刻准备着)等均包含着不同的历史事件。汉语中的“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完璧归赵”、“毛遂自荐”、“四面楚歌”等皆源于不同的历史典故,具有特定的含义。

2、源于神话传说的差异

神话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神话。一个民族的语言浸透着该民族的神话传说的影响,习语更是这样。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来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神话。如rain e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源自北欧神话,an apple of discord(祸根)源自古希腊神话,Cadmean victory(付出惨重代价的胜利)源自希腊神话,under the rose(秘密地;暗地里)源自罗马神话。汉语中也有许多来自神话传说的习语,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

3、源自寓言故事的差异

许多英汉习语源自寓言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英语中有许多习语源自《伊索寓言》,如cry wolf(狼来了),用来告诫那些喜欢说假话骗人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a wolf in sheep's clothes(披着羊皮的狼),用来指“貌善心毒的人”:Sour grapes(酸葡萄),指由于得不到而聊以自慰的话,等等。汉语源自寓言故事的习语有“叶公好龙”、“黔驴技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

习语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折射出特有的思维定式和语言习惯,具有丰富的文化渊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一般来讲,习语大都超越了原有的字面意义,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或获得了新义、或凸现了主题、或激发了联想、或强化了语势、或活泼了语言、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文化语境的差异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以及话语所蕴涵的寓意,而学习外语的人容易把自己的母语和本民族文化形式、意义及分布转移到外语和外族文化中去。因此,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语境,才能较准确地理解话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实现不同文化的真正沟通。

责任编辑:绿叶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习语
习语金句
习语金句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