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家具设计的趋势

2009-04-14 04:38吕微露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多元文化市场化

李 游 吕微露

[摘 要]家具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物质文明的鲜明产物,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器物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更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数在人类发明创造史上的凝炼与集中体现。我们站在新世纪全球化的大潮的关口下,回眸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是力图为现代家具设计与创新重新确立方向与坐标,为当代家具发展的趋势梳理方面。

[关键词]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家具发展 多元文化 形式 功能 市场化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并渗透于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当今,提到设计的民族性和本土化,就不能不提到传统,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上百年的历史凝结成一点点的文化;上百年的文化延续出一点点的传统;上百年的传统浓缩成一点点的习惯。不难看出文化与传统对社会乃至整个民族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而所谓传统文化,应该说落脚在文化,关键词在传统,明显是对应于"当代文化与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应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甚至是生活习俗、观念之类:即所谓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

当代人看待传统时,很大一部分人都会将之形容为老观念、老封建,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剖析,而实际上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确立新的概念。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于民族祖先,带有当地民族的色彩,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亦是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早就把那此落后的糟粕淘汰,被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都是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哲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思想核心。中国传统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哲学视生命的创造历程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强调天人同性共德,万物一体,从而达到内外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中国传统哲学一方面与政治伦理密切相联,另一方面它也是唯物与辩证的思维传统。注重天人关系户是中国哲学的显著特征。刘禹锡的“交相胜还相用”,王夫之的“尽人道合天德”,都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折射出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关系的极大关注,宋邵雍认为:“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即天人之学,天人问题贯穿了中国哲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而且由于它在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天人问题的探讨异彩纷呈。“天人合一”说无论是其思辨的理论水平,还是其实际中所占据的地位,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关系论的主要潮流。正是由于中国哲学 反天人关系的着眼点放在“人”上,强调主体内在的处我超越,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反天人关系问题最终归结为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重视。或许长期受儒家的“仁”,孟子的“仁也者人也”,道家的“无为”影响,中国人就崇尚一种闲逸优雅,随遇而安的生活。所以在给中国家具注入本土文化的同时,要首先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不能过分追求产品的文化意境。

三、中国传统家具的近代发展

中国的传统家具到明代发展到巅峰,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继后的清式家具,在康乾时期,仍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随后就每况愈下,走入了尺度厚重但用料过大、装饰格调低俗而且过度的误区,出现了颓势。其社会原因是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吏治腐败,暗无天日;贪污已呈结构性,统治者骄奢淫逸,争阔斗富;经济上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已无法养活不断膨胀的人口,生产力凋蔽,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实际上,东方文明正面临着巨大危机,积弱积贫,大祸临头却浑然不觉。历史延续到清代末期至民国,传统社会崩坏,民族处在流血、死亡、挣扎和灾难的深谷之中,中国的家具及其设计已由旧日的辉煌走向式微。从历史的断代来看,可以认为在19世纪的中叶,或者把它定为1851年,中国家具的风格就出现了断流。1841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5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文明用“坚船利炮”摧毁了东方文明的自信心。1851年清朝皇帝结婚,宫廷竟然从西方进口家具。19世纪中叶,奥地利人托耐特(Michael Thonet)已掌握了实木弯曲技术,大量生产曲木家具,而几乎同时有美国人比尔特(John Henry Belter)开发出层积木技术,英国人普拉特(Samuel Pratt)第一个获得了“弹簧软包”的专利。这些实际上表明了现代家具的诞生。自19世期中期起,西方家具在家具风格动荡、变革的进程中,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开始了对现代家具的探索,从重装饰向重功能转变,从重手工向重机械转变。更重要的是,欧洲的理论家如拉斯金(John Ruskin)、科尔等人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等"工业设计"的思想。19世纪初期,欧洲各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为了向世界炫耀工业革命带来的伟大成就,在19世纪中叶提出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响应。1851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材和玻璃结构,称之为“水晶宫”。

西方家具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现现代化,而中国家具却走向了没落。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家具风格出现了断流,但是在局部仍然有着亮点,如上海一带出现的西式家具作坊如水明昌等,采取“西式中做”的方式,做出了一批很好的西式家具,并且在装饰方面应用了大量的中式纹样。另一个亮点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及周边地区生产的“新式家具”,它与二次大战后英国推行的“实用家具体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家具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面向世界的,消费者也才真正开始了解国际家具的风格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具业如饥似渴地模仿欧洲家具、美式家具及和式家具是毫不奇怪的。 但是,当西方现代家具思想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先锋,裹挟着西方文化滚滚而来,我们得重新审视中国家具的现代设计理论和实践。

四、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文化背景中自身民族特点的差异化

中国现代家具若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现代风格,在国际家具市场上将没有位置,中国现代风格的家具必须具备优秀传统和不断创新这两个特点才能生存发展。家具是一种深具文化内涵的产品,它实际上表现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消费水准和生活习俗,它的演变实际上也表现了社会、文化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认知。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和东洋文化的大量导入,现代的中国人已开始认同多元的文化,但是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外文化的交融和冲突更显示出多采、复杂的一面。不管怎样,中国已经把现代化作为走向未来的目标,而多元文化就必然成为我们的选择。多元文化一方面以现代化作为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它的具体构建却只能付之于特定的民族形式,这已是为世界历史与现实所证明了的(欧洲与日本的现代化和美国的现代化是不同的,各有其特定的民族形式)。中国现代风格的家具的文化背景要求中国的现代家具应以中国的民族形式,体现现代化的功能和艺术需求,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所决定了的。

(二)传统文化形式与功能载体的统一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留给我们丰富的遗产,正如同西方发达的工业制造技术与完备的家具市场体系给我们优秀经验一样,都是中国当代家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两块内容。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对中国的传统家具进行专业化、立体化和定量化的深层次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揭示出其中所含的设计思想和科学精神,提炼出所谓的“中国式传统因子”,用符号学的方法抽提出传统中的造型和装饰的元素;并找出由于当时科技水平及其它限制条件对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影响点,在此基础上注入现代因子,拓展设计思想,为中国现代风格家具的开创提供比较明确的、可遵循的理论依据和操作途径。以建筑和服装为例,石库门建筑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建筑,改造后的“新天地”,更像是欧洲小城里某个温馨舒适的小广场,与上海人的石库门住宅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才是石库门或者说上海的精髓--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东西。有服装上也有类似的例子,满清的旗袍竟可以做成如此曲线毕露又含蓄温柔的款式;唐装也能大显风采,特别是在北方童装上更显示其民族的特色。另一方面,现代的中华民族在文化形态、生活方式上已与传统有天壤之别,在功能上的需求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优秀的传统家具,而是深悟其道,在家具的品种、造型、功能上演衍、创造。中国的现代风格家具应深具东方的文化神韵,又具备现代生活所需的品种和功能。

(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自身风格体系

市场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方式决定家居风格,在国际家具风潮中相继上演过简约季、北美季、田园季、北欧季、古典季之后,“中国季姗姗到来。”中国设计者曾经是困惑的,他们不要一昧地学习米兰设计,其实民族风情家居更适合中国。中式风格在全球复苏的背景是基于中国新贵的大量崛起。一些设计师认为,比如俏江南餐厅的设计中,中国元素被大量应用,但又很现代时尚。老外喜欢,中国人也喜欢。这正是用现代方式给予中式元素新的表达,复兴中式元素,但又不是简单的因古而古的模仿。由此可见一种风格的流行并非之上而下由设计师来主导,相反更将该是由下而上,是一个时代,一个群引导体,一种文化,一潮思想的集体共鸣,在这其中家具设计作为一个产品载体,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的制约,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实现它自身的存在价值,以及背后的文化寄托。

中国的现代家具风格的构建之所以艰难,正是由于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一个急剧的历史转型期,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思想观念的抵触和冲突,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化之中,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出成熟的品味或者很难对家具的款式、造型、装饰、材料、功能等形成共识或宽容的认可。因此,我认为在近阶段,我们不必急于建立“风格”,而是更实际地把重点放在“样式”(Styling)的开发上,这种"样式"可以称之为“新中式”。例如落地客厅柜,它的基本造型和结构原来是现代西式的,但是在功能上它符合现代中国人对视听、会客的需求的,市场也认同了。如果在其中加入中国造型和装饰的元素,使其更富有东方文化的韵味,就可以把它改造为现代中式。严格地区分中式和西式,不能越雷池一步,并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把东方的文融入其中,使中国的家具有着明显的东方符号。一个成熟的家具风格,必定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一贯性。独特性就是具有容易辨认的明确的特点;一贯性,就是从整个家具系列到个体家具的造型、立面、局部、细节装饰等都贯彻这个特点,构思完整统一;稳定性,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特点不变,并且产生一批代表作品。而独特性、稳定性和一贯性的获得,必定有赖于它们和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的、历史的、思想的、文化的、功能的、技术的、环境的等等基本处于和谐的状态。没有这种基本的和谐状态,风格就不会有一贯性和稳定性。通常在历史过渡时期,这时旧风格已经过时,新风格还不成熟。所以,一种成熟的风格有必然的客观意义,不顾客观条件而主观制造风格,或者抄袭过去的风格,都一一失败了。

“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国现代家具风格的构建是需要假以时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几代人薪尽火传地持续努力。在社会转型基本完成进入稳定时期,现代人是站着传统与未来桥梁上的人,既背负着过去,又展望着未来。相信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必将伴随着中国社会社会的飞速发展,蓬勃兴旺,繁衍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5月

[2]《简明中国传统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2008家居趋势报告》李惠 艺术与设计2008年二月刊41-121

[4]《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材料应用研究》邓小姝 中国期刊网2007

[5]《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6]《中国工艺美学史》 杭间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多元文化市场化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