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9-04-14 08:46沈柳霞
艺海 2009年3期
关键词:素质精神时代

沈柳霞

创新是创造出新颖、奇特与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精神与物质的智能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弘扬创新精神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是以培养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

一、 营造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的氛围

我们正处于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重视科技创新时代。这是崭新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时代。时代向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执着于培养创新能力和人才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创新社会经济效益的学科的倾斜,向自然科学课程侧重,向市场经济的需要关注的新特点。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艺术教育要努力营造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的氛围。

二、 融情感的“美”与“德”,培养艺术创新精神

艺术的永恒主题就是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所以,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蔡元培先生在美育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鲜明地体现出他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着重培养艺术创新精神。从人才素质的全面性来看,它需要审美素质,而通过艺术教育进行的审美素质教育,在基于丰富联想的创新性方面、在与众不同的个性特殊性方面、在感人至深的愉悦体验方面,都是创造包括科学创造所需要的,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才能解释为什么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会与高雅艺术有不解之缘,而有人把创新人才的最高规格概括为多功能审美型,也就毫不奇怪。

三、 借助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艺术所具有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具体可感的、非智力情感因素体验的、充满独特个性创造性的特征,都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特征。艺术不仅仅是负载着文化延续与传播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批判与创新。人们可以也可能不懂艺术,但无法不感受艺术的创新精神。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里的艺术教育特别是非专业性的音乐、美术教育,都还明显具有盲目性特征,这与宏观教育与具体的教师素质有密切关系。了解一些肤浅的艺术知识,而且是技术知识,不是思想的、美学的、哲学的、文化史的知识,再加上掌握一些艺术方面的技能技巧,这样的的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免不了会有疏离。然而,这样的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乃至课程评价,至今还十分普遍,许多教育者以及教师可能会是艺术的专门家,但未必是教育的专门家,而艺术教育内在地蕴含着许多价值也就被掩抑了,或者忽视了。

我们在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走向文明: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中发现,他们把艺术教育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自我表现力、适应生活等联在一起,而且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也是培养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能力。而具体目标则包括: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使学生掌握有效交流手段、向学生提供判断与评价事物的工具等等。显然,这样的目标依然具有发展性,而不是简单地为艺术而艺术。

四、改革艺术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龄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龄教育的学生。因此,传统教学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相差甚远,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部分学生爱提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创造出适于所教对象的教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人才的培养。如快乐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为着眼点,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兴趣,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采用互动教学法:在“观摩欣赏—模仿学习—重点难点练习—综合训练—总结复习交流”进程中,师与生、生与师、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创建新工程;采用“小集体学生法”;明确目标、任务—优化组合—小组设计—集体呈现—小组学习活动—评价,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创造、合作、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提高技术、智能、弘扬艺术文化,强化技术综合素质。说到底,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都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走上“求实、求真、求美”之路,把学生造就成身心健康、德艺双馨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创造型、现代型的“四有”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素质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