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较于传统的警匪类型片,电影《门徒》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意念表达上都有一定的突破,独特视角下的缉毒故事、对传统警匪人物形象和传统戒毒观念的颠覆使它成为一部创新力作。经过三个层面的粗浅分析,笔者试图发掘影片内在的后现代意蕴及其特征,为今后的警匪片、缉毒片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门徒》;警匪片;后现代
电影《门徒》是导演尔冬升经过8年努力奉献给观众的一部心血之作,仅是剧本就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在谈到剧本的创作时,导演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写剧本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大毒枭应该都是些很独特的人。他们攫取着巨额财富,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没法去享受,他们的价值观与众不同。”影片最终实现了导演的立意和想法,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意念表达上都体现出了对传统警匪片的叛逆和颠覆,而正是这些叛逆和颠覆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影片的后现代转向,使其成为一部在艺术上有较大突破的上乘之作。文章试图从超常规的警匪故事、不寻常的人物形象和后现代的意念表达这三个层面着笔,粗浅分析影片的后现代意蕴及其特征。
一、超常规的警匪故事
电影《门徒》关注的是毒品问题,讲述的是发生在贩毒者、缉毒者、吸毒者之间的故事。故事情节大致如下:身为警方卧底的缉毒者阿力(吴彦祖饰)混入贩毒组织,几年以后,他获得大毒枭昆哥(刘德华饰)的高度信任并成为其手下的“门徒”,使得他对关于毒品的一切有了很深刻的体悟,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痛下决心将欲培养其为接班人的昆哥绳之以法。而生括在香港的昆哥是在影碟店老板身份的掩盖下从事毒品交易,他有一个爱妻(袁咏仪饰)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个性叛逆的女儿,妻子如今又身怀六甲,这让昆哥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甚至萌生了洗手不干的想法。影片中主要的吸毒者是一对夫妻,妻子阿芬(张静初饰)为了向瘾君子丈夫(古天乐饰)证明毒品是可以戒掉的,便以身试毒,结果也染上了毒瘾。而毒瘾深重以至丧尽天良的丈夫竟然逼迫阿芬和幼女替他贩毒,渴望摆脱毒品的阿芬偶然结识了住在附近的阿力,两人不知不觉间产生了一段微妙的感情……
显而易见。将影片三个主要人物卧底警察阿力、大毒枭昆哥和吸毒者阿芬联系起来的东西,正是毒品。然而。影片对毒品真相的揭示以及卧底故事的模型运用都使得它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但这并非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警匪片,虽然包含了卧底、贩毒、枪杀等,但其核心却是在常规中进行直指人性的哲理式思辨。在这种人文主义关怀的彰显之下,吸毒者、贩毒者、查毒者三者也不再截然对立,而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三方面的矛盾统一,交织成了《门徒》所表现的异彩纷呈、错综复杂的人情网。后现代的关键词包括:颠覆传统、冲击规范、肢解权力、否定偶像。《门徒》在情节设置上源于类型,又跳出常规,显露出后现代对于常规和传统的逆转和不安分。导演之匠心独具也可见一斑。
二、不寻常的人物形象
毒品的话题一直是艺术家苦苦求索的主题之一,很多关注于此的电影都有着非常深刻而尖锐的思考。而在影片《门徒》中,导演尔冬升借毒品这一载体,为我们展露出贩毒者、缉毒者、吸毒者这三组关系微妙的人物之间细腻而真切的情感关系。我觉得这种人情的存在是缘于影片中倾注的后现代关怀,尔冬升非常善于描绘和讲述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关系,他在这部影片中将其特色发挥刘了极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尔导演可能并没有想过要将《门徒》和后现代联系在一起,这只是我的一种读解。这种特别的爱或者关怀不仅显现在影片中吸毒者阿芬堕落绝望的生活中,更深切地体现在理应被人恨之入骨的大毒枭昆哥身上。
刘德华在很多影片中扮演了边缘人物。比如在《旺角卡门》《全职杀手》《无间道》中都有很好的表现,但给我最大震撼的还是他在《门徒》中饰演的昆哥。大毒枭昆哥是带着一头早生的白发和被糖尿病折磨多年的躯体孱弱出场的,而不是如一般影片中惯常表现的黑社会人物那样。叼一根点着的香烟,带着墨镜,身后跟着一群面目凶狠的弟兄还有一个妖艳的女人。如此一个被生活搞得焦头烂额的人真的很难让我们将他与那些黑社会中的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自然这便完全颠覆了以往我们对黑社会人物身份特征的类型化认同。刘德华之前所塑造的江湖人物形象都是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在影像语言的层面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审美意识,并且和凡夫俗子之间产生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散发出独特的“亚文化气质”。这一系列人物以独特、不羁的面貌傲然于银幕,但最终却出人意料地被大众所习惯和接受,成为银幕上的热门形象。其实亚文化的促成,源于主流文化的操控,这群人物的设置本意在间离其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但却被大众审美指称为潇洒英俊、风流倜傥,反而顺水推舟地成为了商业噱头和卖点。相比较而言,刘在《门徒》中实在是不够帅、不够风流,但他却非常靠近我们的生活。他对妻儿都满怀深情和责任感,与门徒也情同手足,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将自己的换肾手术一拖再拖,而执意要带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去美国做手术,这多像一个温柔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还有你隔壁下岗的叔叔。“有需求,我们才供货。”作为一代毒枭的他,挣着巨额的金钱却又无法享受;贩毒却又讨厌吸毒者;他认为贩毒没有错,怪只怪那些吸毒的“瘾君子”;但是当提到吸毒者的惨状时他也会显现出焦躁不安的神情,这让我们体会到他内心也有挣扎,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给别人带来的灾难,但是他又停不了手。这与我们以前在银幕上看到的贩毒头目有很大的不同,在冷血之中又掺杂着人性的亮色,显得格外的真实而鲜活,或许这便是影片感染我们的根由所在。我们从昆哥身上可以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的影子,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处于困境之时,也会无奈,也会自嘲。他其实和你我一样,拥有普通、简单的心灵。正如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所指出的,在后现代的文化空间中,距离不是被突出,而是被消减。这种距离的拉近以至重合使得《门徒》呈现出一个非常靠近我们生活的熟悉世界。就像是一个发生在你周围人身上的故事。
这种后现代的关怀是精英文化难以真正给予的。它同样体现在毒品受害者阿芬身上。阿芬是一个可恨的吸毒者,一个无助的边缘人;同时又是一个挣扎的母亲,一个绝望的女人。她为了向丈夫证明人凭意志是可以戒掉毒瘾的,以身试毒,但以失败和死亡而告终,沦为影片中最大的毒品受害者。导演通过镜头跟随阿力将关怀和怜悯投向这个卑微的女人。在这个因毒品而变得绝望、沉沦的家庭里,我们也感受到了母女之间的舐犊情深,还有在无望中滋生的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渴望与向往,这些都给观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震撼。影片将阿芬是否戒毒的内心挣扎以及毒品对她灵魂的侵蚀和人性变异都不动声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触目惊心之余也为她感到痛惜;同时也让我们强烈地体会到每个人都应该彻底地远离、拒绝毒品,以身试毒、沉迷于毒品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用如此细腻的笔
触和有深度的思考来刻画、展现人物,所能起到的教育意义自然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式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后现代的意念表达
《门徒》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组很复杂的人物关系,虽然毒枭、吸毒者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正义的这一方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这种惩罚和胜利都无法让我感到轻松。在上文中我已经提到,后现代的关键词包括:颠覆传统、冲击规范、肢解权力、否定偶像。《门徒》将类型影片的固有模式完全打破,它摒弃了坏人那种极端的凶残,呈现给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美丽的罂粟花如何承受得了世间那么多的悲欢离合、生死两隔?当刘德华和吴彦祖漫步在泰国无垠的罂粟花旁,刘将糖果撒给一群当地的小孩子;当冰冷的针管刺进张静初的血液,年幼的女儿乖巧地帮妈妈将用过的针管丢进垃圾桶,我无法不为之动容。在残酷、颓废之下,又透着人间的温暖。《门徒》拍出了人,眭恶,也渗透着人性美。影片对这一组边缘人物没有简单地归类,也没有按常规卧底侦探戏的手法来拍摄,而是采用后现代的视角,深入人物内心,从人性的角度来拍。就像导演尔东升所说:“我是站在人性的视角上来解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我相信,不说教,真实的教育力量会更大更强。”《门徒》让我们体会到了后现代策略所带来的水形云痕般的感化功能,后现代对于底层人物和边缘人物有一种天生的怜悯之心,而这种关怀是基于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叫板。
詹姆逊曾探讨过断裂的符意,他认为后现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剩下一堆错乱支离、形式各异、互不关联的符面,这种无序混乱局面的存在是基于对理性、既定观念和权力的抵制,它从传统观念和权力的窠臼中成功逃脱,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光芒。当有新的观念和权力出现时,这些错综复杂的符面又会重新呈现出有序、清晰的状态。《门徒》中大毒枭昆哥掌握着庞大的毒品生产、销售线,但金钱和良知在他内心却不断的碰撞、纠缠。他可以猖狂冷血地生产、制造毒品,但是最终“毒”落谁家、价钱多少却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全操控的。在整个毒品的传播链中,他不可能拥有全部的权力。这便极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作为大毒枭的昆哥不是以一副风流倜傥的架势出场,而是呈现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人的沧桑模样。他关于毒品的一切都沾染上了浓重、唯利是图的商业气息,权力最终在一堆堆的钞票面前难以突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权力的表面失落实际上暗含了对于权力的颠覆和解构。所以在这部好坏界限模糊的影片中。不仅包含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同时还糅杂着死亡、分离、背叛,它们就像一堆各不相干、游离破碎的符号;他们没有“共处一室”的理由。但是金钱却以它至高无上的权力将他们糅合在一起,从而冷漠地肢解着这个社会中珍贵的情感。所以《门徒》以后现代的笔触带给我们对于残酷现实的一种痛彻心扉的震撼,它将人心和现实的真相摆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能够痛定思痛。
四、结语
《门徒》被誉为是一部“社会学教科书”。通过对影片中后现代意蕴的分析与探究,我们能够更深入看清《门徒》所蕴涵的一切,尔冬升导演满怀着社会责任感为我们实现了对于人性的深层次思索和对残酷现实的冷峻拷问;同时它也让我们每个人敢于剖析、审视自己的灵魂,坦诚地面对自我。从电影制作的层面来讲,这样一部以常规类型为题材而又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也给电影行业奉献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门徒》制作班底的开拓进取和观念、手法的新颖,也让我们在欣赏类型片中培养出的观影经验得以刷新,在耳目一新的同时,敲击我们久已麻木的神经,使得我们在艺术中反思人生,在人生中寻求艺术。
[作者简介]王彩娟(1983—),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戏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