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霖
云南旅游名镇系列报道之一
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段路程,每一片丛林,都是那样地充满了浓丽的热带风光,都足以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绝妙风景画面。
说起勐罕,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但说起橄榄坝,几十年前就已经名扬中外,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张名片。有一句话说:“谁要是没有到过橄榄坝,谁就等于没有看到真正的西双版纳。”而另一句话说:“不到西双版纳就不算到过云南。”是的,人在云之南,橄榄坝便是我们梦中向往的地方。在傣语里,勐,指“地方”;罕,“卷起”之意。勐罕,即卷起来的坝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被请到这地方传教时,对他怀着万分崇敬的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因路长而布不够用,人们又将仅有的白布铺了又卷。释迦牟尼感动至极,当即为这地方赐名勐罕。勐罕坝的地形象一只巨大的橄榄又终年葱茏苍翠,酷似一只绿橄榄落在美丽的澜沧江畔,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橄榄坝。
冯牧先生在文章里是这样描写橄榄坝的:“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段路程,每一片丛林,都是那样地充满了浓丽的热带风光,都足以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绝妙风景画面。我们经过了好几个隐藏在密林深处的村寨,只有在注意寻找时,才能从树丛中发现那些而美丽精巧的傣族竹楼。这里的村寨分布得很特别,不是许多人家聚成一片,而是稀疏地分散在一片林海中间。每一幢竹楼周围都是一片丰饶富庶的果树园;家家户户的庭前窗后,都生长着枝叶挺拨的椰子树和槟榔树,绿荫盖地的芒果树和荔枝树。在这里,人们用果实累累的香蕉树作篱笆,用清香馥郁的夜来香作围墙。被果实压弯的柚子树用枝叶敲打着竹楼的屋檐;密生在枝丫间的菠萝蜜散发着醉人的浓香。”正因为这样的美丽,来到西双版纳的游人,是没有一个人不到橄榄坝的。橄榄坝花开四季,青山绿水,傣家竹楼和佛寺掩映在椰林竹丛中,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和热带风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因而,橄榄坝也就成了西双版纳的代名词。
相对于那些同属旅游名镇的古镇来说,在勐罕没有斑驳古旧的老屋和时光磨砺的石板路。勐罕的历史也很悠久,傣族古老的贝叶文化历久弥新,曼春满佛寺相传建于1400多年前,而橄榄坝也以是历代召片领的游玩花园而著称。但我依然认为,勐罕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并不以那种世俗中的“古”来吸引游客,印象中的勐罕更多的是质朴与生态,一个天然的大花园,一座活着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一个仙境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
西双版纳的气候是四季长春的。在这里你永远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这里也是最美好的季节。北方仍然是冰天雪地,但西双版纳早已是炎热无比,勐罕是西双版纳地势最底的地方,它的海拔只有530米。透过车窗,只见黛林翠竹掩映的一个个傣族村寨,镶嵌在绿色田野中,周围蛙鼓蝉鸣;挺拔秀丽的椰子树,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泡果树,衬托出傣家竹楼的玲珑别致;间或出现于傣族村寨的佛寺、佛塔、香火及小和尚的诵经声,增添了几许幽静和神秘;绿荫丛中、马路边上,可以看到身着艳丽服饰的傣族姑娘或三五个一伙平心静气地闲坐在竹楼前、或俩俩仨仨结队悠闲自得地穿行在村寨田园之间、或独自一个隐没进自家的竹楼里。仿佛这来来往往的游人与她们无关似的,听她们说话悄声细语,看她们待人彬彬有礼,一切都是那样的娴静和自然……竹楼、佛寺佛塔、热带花木、傣家人融为一体,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热带风情画卷。
勐罕的核心是傣族园,这座1999年建成的国家4A级景区位于橄榄坝的腹地,由曼听、曼春满、曼嘎、曼将、曼乍5个傣族村寨构成。登高远眺,右侧,
澜沧江似一条银练自西向东奔泻而下,绕园缓缓舒展而去;左侧,龙得湖水明亮清澈,多情依偎,宛若绿色地毯中镶嵌的一块明镜,闪闪夺目;俯瞰园内,绿荫掩映,纯朴壮丽。数百座竹楼和众多的佛寺佛塔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各种热带林木之中,随绿风椰影静静地徜徉。那份清新,那份空灵,那份愉悦,常常令人惊讶。
曼听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为历代召片领的游玩花园,这里,曼听佛寺、塔包树、公主井……一个个优美的传说和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曼春满是一座佛光普照、风景秀丽的村寨,蜚声中外的曼春满中心佛寺所在地,曼春满意为“花园寨”,因过去土司曾把曼春满定为栽花寨而得名,村内傣家人传统的五树六花繁密茂盛,馥郁葱茏,香气四溢。曼春满佛寺中的著名壁画《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逼真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曼乍意为“厨师寨”,过去这个寨子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悠久的饮食传统,使曼乍成为傣族园中“傣家乐”最为盛行的地方,几乎每家每户都把竹楼变成了餐厅兼客栈。而曼嘎、曼将呈现给游人的是自然保护状态下的原生村寨。
5个村子要想游遍非一日之功,最好的玩法是在村里住下来,白天租一辆自行车走村串寨,去看看傣家妇女纺纱织布,到泼水广场狂欢一场;或者漫步于澜沧江畔,在火红的攀枝花林里休憩;甚至到龙得湖边的高尔夫球场对着蓝天挥杆。夜晚品过傣味以后,躺在竹楼里,看看窗外月光下的凤尾竹;如果不满足于这样的静谧,那就跟着小卜冒们出去吧,也许有一位温柔靓丽的小卜哨正在椰子树下等你……学一首傣家歌、跳一曲傣家舞、吃一顿傣家饭、住一宿傣家楼、观一次傣家景、干一回傣家活、泼一身幸福水、做一天傣家人——这就是“傣家乐”的内涵。通过在傣族村寨一天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强烈的参与性,让游客切身体验傣族的历史、艺术、宗教、饮食、服饰、民居及民风民俗,通过富有趣味的活动,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充分了解傣民族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生态观念。
“天天泼水节”是傣族园向外推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每天下午,泼水广场上,游客及演员、周围村寨群众都会在这里上演一出“东方狂欢节”的剧目。顿时,水花四溅、水珠飞舞,“水、水、水”的欢呼声在水雾中升腾着。每位参与者无不感受到泼湿全身的淋漓尽致与酣畅。泼湿全身,幸福终生——傣族园的“天天泼水节”活动令众多游客忘我投入,在弥漫天际的水花和湿淋淋的感觉中充分享受泼水带来的欢乐和怡悦。
狂欢之后自然要安抚饥饿的肚子,曼乍村是最好的选择。村里家家都是花木环绕的竹楼,户户都在经营“傣家乐”。走进36号的岩约家,主人岩约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旧时的曼乍,傣语就是“厨师寨子”的意思,祖祖辈辈生活在曼乍的岩约夫妇天生做得有一手美味傣家菜的天赋。这位曾经在央视“新闻会客厅”与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过招”,还一点不露怯的傣族农民,虽然见过大世面,但仍然保持着傣家人的质朴与热情。到他家的游客很多,不仅吃饭的人多,住宿的房间也经常爆满。岩约家每年仅“傣家乐”的收入就超过20万元,田地都租给别人了,要不然根本忙不过来。岩约说,许多外国游客都慕名而来,过去见到国内游客都能轻松应对,见到外国人就只能比手势了,他现在正学着英语和日语,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勐罕镇和傣族园公司在全国首创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通过资金和政策的引导,村寨和村民提供资源,村民以其世代居所如干栏式竹楼建筑群落、自然生态环境、百年古木、田园风光以及村民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优秀的佛教文化、长期生活工作中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景区的主背景,公司对傣族园优秀文化的挖掘、包装,通过投资开发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包装,共同参与,走向市场、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走旅游致富之路。
傣族园仅仅只是美丽的橄榄坝的一个缩影,随着全长30公里的勐罕镇环坝游览公路开通,由整个坝区59个村寨组成的大傣乡风情园即将拉开序幕;而龙得湖畔的菩提岛度假酒店和高尔夫球场,以及正在建设的攀枝花林度假休闲区,将使勐罕镇成为集旅游、康体、休闲、会议、商务、高品质的住宿、民俗民风体验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具有国际水准和吸引力,世界知名、极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傣式度假旅游目的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的精品旅游度假名镇。
(西双版纳傣族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