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洁
河南焦作市民可通过查询机查询到行政审批、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公物拍卖、会计委派等公共财政事务信息,还能查到多数省市讳莫如深的领导工资。此外,焦作还将通过听证会和专家论证等形式听取公众意愿,决定来年重大支出项目和公共支出项目。这是《瞭望东方周刊》所报道的新闻.
政府采购买了些啥?花了多少钱?财政预算的明细账哪里查看?尽管按理来说作为纳税人的公众对于这些问题有着充分的知情权,但是,现实的情形却是,公众真要想获知这些信息,还真是不知该敲哪扇门,问哪个人。于是,当河南焦作成为首个“吃螃蟹者”,当焦作市民可以通过查询机查到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的细节,甚至连领导的工资也都事无巨细地公之于众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可否认,相对于其他公共财政信息依旧讳莫如深、公众查询无门的地区,河南焦作的做法固然是难能可贵的进步。不过,当财政预算、领导工资信息的公开居然成为一则新闻时,其实恰恰说明公共财政这扇本该全透明的“玻璃窗”,还存在着太多“阳光”晒不到的暗区和死角。而作为常识,太阳照不到的阴暗之处,往往是霉菌最容易滋生的地方,当公共财政缺乏阳光这一“防腐剂”的照耀时,遭遇滥用,藏匿腐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事实上,公共财政既然来自纳税人,其实纳税人就天然享有对每一笔公共财政花销与去处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而作为花钱的政府部门,每一笔开支都接受公众的监督,则完全是其义务所在。或许有人会说,政府的开支无比琐细,假如每一笔开支都事无巨细地向公众公示的话,实在是太过繁琐,更将极大地增加工作量甚至成本。不过,政府开支真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和盘托出恰恰是必备的前提。只有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能得到落实,透明才能有所保证,公众的监督才有望实现。
在这方面,有最廉洁国家之称的芬兰,所有的政府开支都上网公示,就连一顿公务餐都点了哪些菜、有哪些人在座,都事无巨细地供纳税人查询。曾有一位高官,仅仅因为被纳税人发现在公务接待中多点了一道“鹅肝”,便不得不仓皇下台。如此监督力度,在我们看来,简直是超乎想象。然而,这样的差距,其实并非有着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不过是“公开”二字罢了。
不难设想的是,假如我们的政府花销与公共开支,也能确保每一分钱都公开,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能被纳税人查询,直至细化到每一顿公务餐的每一道菜、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工资和福利的话,有了“公开透明”的前提,当每一双公众的眼睛都能盯住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普遍的监督之下,政府廉洁度实在是想不高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