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赟
有位年轻教师,笔头子不错,乐于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经常有一些文章见诸各类报刊;其在学校里“教学质量”虽不算出类拔萃,但书生气十足,有思想、有见地,经常会向学校管理层指出其所在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及某些做法所存在的漏洞。正因为如此,其工作业绩虽还可以,却总徘徊在领导的视野之外,包括校长在内的一些学校领导对其评价就是:“他嘛,不就是会写几篇文章!”于是乎,这位年轻教师经过一些“棒打”“碰壁”之后, 经常满腹牢骚,不是抱怨学校制度的不公,就是感叹教师生活没意思。正因为管理层对其不理不睬,甚至反感,从而导致了那位年轻教师由积极地建言献策转为满腹牢骚,继而心态不平和,感叹命运不公,产生职业厌倦,长期下去,生命幸福成了一句空话。
笔者认为,这位年轻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主人翁意识的教师。现实生活中,这样有思想的教师大有人在,且大多数是些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对学校工作的创造性建议往往隐含在诸多的言论甚或是牢骚中,这正是当代教育所需要的。因为他们不仅感叹现状,而且有改变现状的美好愿望和行为。也许他们的思考不能及时给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但这种坦诚、这种想法、这种精神,对学校肯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这么说,漏洞之所以成为漏洞,是因为把说话者给漏下来了;不公之所以不公,是因为说话者感觉到了怀才不遇。有想法的教师如果长期不被重视,并承受着“有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副作用,受到领导的轻视,就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自然便会陷入经常“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的怪圈。试想,一个思想充满怨愤,感觉生活百无聊赖的教师走进课堂会是怎样一种状态。
鲧治水因“堵”而败,禹治水因“疏”而胜。这就给我们校长诠释了一个哲理:校长要广开言路,正确对待教师的“杂音”,不能小视,更不能不闻不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因此,校长要有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对那些有思想的教师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不论其想法是“金点子”也好,批评指责也罢,校长都要认真倾听,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容纳多元思想、观点,并以自己的睿智,浪里淘沙般地从中筛选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思想。如果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就可以给他一块肥沃的土地,为其精心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不遗余力地引领,毫无保留地搀扶,让其“活跃于实践和理想之间”,这岂不是学校之幸?教师之幸?(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