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增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了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其次指出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必要性现状问题建议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家长的呵护、老师的照顾中,与他人的交往、与社会的接触是有限的,从而使一些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全面,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附从性,容易与现实脱节。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界与真实的社会生活,逐步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扶贫济困、环境保护、文化宣传、医疗服务、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本领,以一种理智的、成熟的视角感受社会的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2.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代,他们的总体素质比较好。但由于改革开放特殊的社会环境、自身的原因等因素,他们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有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差,不会合理地照顾自己,更不用说照顾他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很大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物质匮乏的影子,怎么会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观念呢?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一些小问题就不知所措,更有甚者采取比较消极的措施,逃课、轻生时有发生。而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感受,从直接经验中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3.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是群体性的活动,需要学生甚至教师的共同参与、合作才能完成。它强调“团队精神”,讲求团结协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今天的实践活动,也许明天就是其生活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克服学校生活的单调性。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展示才华,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摆正个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位置。广大青年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注重虚心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不仅受到了教育,还增加了锻炼,增长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拓展了自身素质,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1.社会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许多高校已经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不断扩大社会实践的领域、规模、水平。当前,暑期社会实践大多是由高校的团委组织进行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报名参加。从整体来看,由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规模比较小,大多高校不够重视,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的规模和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难以保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也难以使暑期社会实践成为一项有组织、有要求、有考核、有奖励的实践教学活动。
2.对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不够
首先,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社会对暑期社会实践还未认同,这直接制约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挫伤了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其次,从高校整体来看,很多高校对暑期社会实践也不够重视,它们只是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课外活动来实施。正因为社会和高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不够,所以才导致高校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作用的片面认识。
3.形式和内容单一
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有一定创新,但从整个大范围来看,组织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高校系统专业集中、优势互补、智力资源充足的特点,并没有出现具有社会广泛赞誉的“品牌项目”和“精品项目”。社会调查和科技文化服务,如“三下乡”社会实践,参观革命老区,访谈、调查社会现象等,缺乏纵向发展的改革创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有限。社会实践的内容都是形势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支教扫盲、生产劳动等,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与大学生的专业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
4.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健全
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是巩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然而很多高校都没有自己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的状况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很多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临时性很大,没有形成“田野式”的社会调查。一部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不利于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训技能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建议
1.加强和完善社会实践体系
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体系。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把它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对于已经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评定学分的一个内容。如果只有教学实习学分而无社会实践学分就会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果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管理体系中就能使学生转变为主动性的社会实践。这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就能充分得到发挥。
2.加强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力度
巩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争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广泛动员整个社会力量来促进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端正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切实把这一活动重视起来,加大对它们的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认识,以促进其更健康地发展。对于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改革,我们必须坚持走暑期社会实践内容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组织科学化、活动社会化的改革路线,建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新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更适合其能力培养和自主发展的全新舞台。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使整个高校的社会实践模式的运作更有生命力。
3.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一是鼓励学生自主设置社会实践项目。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把握社会热点与大学生兴趣点的共同之处,发挥众人之长,对社会实践的项目进行全校公开评估,在对师生进行评估以后,对其中有创新点的“精品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创新点不够,思路老套,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不大,实际操作有困难的项目予以取消。通过这个民主的筛选机制,确保一批有创造力和高参与度的项目能脱颖而出,从起初就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实施的有效性。二是打破传统的以院系为单位的实践模式,组建优势互补的实践团队。大学生在评选出来的社会实践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团队能吸引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参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实践内容的创新和实践效果的提高。三是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企业中锻炼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含量,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磨炼创业意志,完善创业途径,将受教育与作贡献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从而保持实践活动旺盛的生命力。
4.加强暑假社会实践的基地化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要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行不通的,也只有实现社会实践的稳定性才能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把高校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动员起来,与企业和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
总之,大学生实践应从单向型转向复合型,提高科技含量,体现服务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我们要使广大学生通过实践既受教育又长才干,更作贡献。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