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挑战应急物流体系

2009-04-13 04:02
物流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自然灾害

孙 悦

摘要:文章首先从应急物流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重要意义出发,介绍国内外对应急物流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而针对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提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9)02-0018-03

0引言

大多数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很难预测出来的,如地震、火山爆发、山洪、泥石流等,即使有时可以预测,因为预报时间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物流过程难于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76年我国唐山7.6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的人员伤亡,给城市以毁灭性的打击。1998年在长江沿岸许多城市爆发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大量沿岸居民流离失所。2005年初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爆发的海啸夺取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同时也造成了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大面积雪灾,造成交通瘫痪和人员被困,还历历在目。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尚在统计中。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需要大量应急物资,而物资的运送迫切需要社会的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Ⅲ。速度和决策处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政府应急管理系统有效性的最主要的指标。在应急管理研究方面,一国在灾难发生后能否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由可得资源和资本的多少,以及有效发挥这些资源最大效用的能力决定。自然灾害的频发把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因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用价值。

1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关于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研究最早起于1971年,其关于运输路径和物资的调配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并提出采用空间技术以保障受灾群众人身安全,例如,Philip T.Evers于1999年对突发物流(emergency transshipments)与订单分割(order splitting)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S.M.Hong-Minh等于2000年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欧洲航天局(ESA)于2004年提出建立灾害应急物流远程人造卫星系统。

目前,从国内看,自然灾害救援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资金有效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局限于传统物流层面,较为局部和单一。而现代物流认为自然灾害救援物流是一个系统问题,因此将灾害救援物资的供应、储备、运输、配送与发放等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2003年后,国内专家学者对此开始从系统角度展开研究,提出“应急物流”概念,利用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应急物流管理。总体看来,我国在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发展也比较快,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实现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此外,其他相关领域涉及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机制,应急物流中心的建立与配送,救援物资和运输车辆的调度,应急救援物资运输路径选择,信息系统的支持,应急物流人员的管理,所需物资的筹集、储存与管理等方面,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2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方法

在震惊世界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立即出动进行抢险救灾,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机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纪录。不可否认,相比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我国在这次抗灾救灾过程在运输调度方面、信息沟通方面,以及相应的总体协调方面有了长足的改进,尤其在信息沟通方面,无论是对外的信息介绍,还是对内的信息发布,都是实时的,并且对于各种物资信息也是随时更新,比如棉被、药品、帐篷、大型挖掘机等物资的发布,让全国的人民知道灾区缺少什么,应该捐献什么,都是非常明确的,给我们的行动指出了明确的范围。但是,我们同样在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看到我国应急物流的很多缺陷,如物资供应不足,据新闻报道数据显示:自汶川地震发生至5月28日,已有44.7万顶帐篷下拨四川灾区,但尚需帐篷157万顶,成都高校学生在操场露宿,帐篷供应也没有保障;再如,由于地震造成交通中断、通讯中断,快速运输工具供给不足,灾害发生后,短时间之内需要的大量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如食品、药品等无所不包,却很难快速供应至灾区挽救生命。

针对在此次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改进。

首先,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应从周密管用的应急物流预案开始。应对自然灾害不仅应关注事中事后救援与抗御,应更注重事先的预防。在这一方面,应该学习国外应急物流方面的先进经验。如,日本成立了“防灾省”,中央政府设有防灾大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由于地震频发,不少日本人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能够保持镇静,得益于日本长期投入巨资进行的国民教育。日本全国各地的地震博物馆都免费开放,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并学习应急对策。常年宣传普及之下,日本人在起居生活中都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我国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就要落实综合减灾协调机制,而其载体就是要编制研究推出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即可启动预案将大大有助于抗救危机、减少损失、恢复常态。应急物流的“应急”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因此,我国应建立全国和省、市一级的应急物流预案,以确保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应急物流预案的准备包括应急物流硬件和软件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应急物流硬件的准备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资金的准备、设备设施的准备和车船道路的准备等;应急物流软件的准备主要包括应急物流的人员准备、信息准备、应急场景的假定和应急措施的制定等内容综合减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进行合理策划,突出重点,反映出本地区的主要事故灾害风险类型,避免预案间的孤立与交叉。应急预案应包括灾变预测预警机制,指挥机构的职权、任务、协调处理工作方式及方案,应急信息网络设计及信息整合制度;处理突发事件机构及队伍的种类、分布、数量、协调及调用;应急通讯系统的启用、各级政府通讯能力的统筹等,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

其次,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系统是抗震救灾行动的前提。任何救灾都有一个黄金时间,比如地震是72小时,能否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即时运送到位,考验应急物流效率。在此次汶川地震中,灾难发生11小时后,震中的映秀、漩口、卧龙等地区通讯仍旧处于中断状态,给救灾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应该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中心能否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在于该系统的准确与可靠性。进而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指软、硬件或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和通过信息对业务的调控等能力。例如根据地震、气象、卫生等部门提供的信息能够预测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情况的能力,掌握自身资源的信息及形成优化解决方案的能力,监控流程的动态信息以进行实时调整的控制能力,等等。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维护工作。信息、网络系统是应急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是中心工作的基本平台,是应急物流系统高效率、准确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通过该套网络系统与中心的各个部门、各个加盟的物流中心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中心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物流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运输能力、库房容量、主要业务等。在平时与公司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公司动向,指导其完善应急设施等。在应急情况下根据各物流企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好救灾物资的筹集、采购、流通、配送等各项工作。而在此次汶川地震中,救灾物资在来源上非常复杂,既有地区捐助的,也有军队支持的,还有国家调拨、国际援助和救援者自己组织的,由于通讯不够畅通,对灾区地区的具体需求在某些时间段并不清楚,受灾地区都是在高山峡谷,几百万人在灾区流动,增加了应急物流的难度月。

第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抗灾救灾的保障。在此次汶川地震中,救灾物资中的帐篷缺乏显示出我国在物资储备方面的不足。针对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大大减少相关成本。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的差距,近些年才加大了储备力度。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储备救灾物资,关键是要合理,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应急物流应该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必须建立适量的物资安全储备,国家的库存必须有一定的物资基础。储备量、储备分工和布局都要合理规划,哪些是军用储备,哪些是一般储备,哪些为政府储备,都必须进行周密的安排。

第四,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是关键。应急物流的实施往往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只有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才能使应急物资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这就要求建立应急物流的配送体系,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此次汶川地震中,我国在救灾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在于由于路面被毁进而造成交通中断,这给救灾物资的运送带来巨大难题。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3结论

就我国目前应急物流的现状来看,尚没有一套综合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应急物流在学术理论建设上不够,国家应大力宣传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包括媒体的广泛宣传,让人们了解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另外,要通过学术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培养专业的人才。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物流应急机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自然灾害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三年困难时期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