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的临床应用

2009-04-11 05:34:23周剑国刘宁飞蒋朝华李圣利曹卫刚张涤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淋巴管淋巴感染性

周剑国 刘宁飞 蒋朝华 李圣利 曹卫刚 张涤生

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的临床应用

周剑国 刘宁飞 蒋朝华 李圣利 曹卫刚 张涤生

目的观察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14例肢体淋巴水肿伴局部亚临床感染患者接受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治疗结果以患肢感染情况、肢体含水量变化来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亚临床感染得到控制,水肿明显消退(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能有效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亚临床感染淋巴水肿

我科每年诊治近千例淋巴水肿患者,其中有部分患者受频发丹毒所累,其中又有少数患者每次丹毒由同一部位皮肤始发,即使是间歇时期,该部位皮肤表现为发红、皮温稍高、稍高出周围皮肤,但无疼痛及压痛,这是处于亚临床感染时期。对于这些患者,治疗较为棘手,通常是被动消极应对,即临床发作时予以抗炎对症治疗。自2006年,我们开始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至今共治疗14例,局部炎症得到有效控制,水肿消退明显,随访4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亚临床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局部皮肤发红、皮温稍高、无疼痛及压痛,患者无明显症状,区域引流淋巴结无压痛,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本组14例,男3例,女性11例,均为单侧肢体。其中上肢2例,下肢12例。年龄27~72岁,平均46.5岁。淋巴水肿病因有原发性、外伤或手术性、感染性,病程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有皮肤亚临床感染病灶,前臂和上臂各1例,12例发生在小腿中部或下部,7例病程大于3年者局部亚临床病灶质地硬如增生性瘢痕。

2 MLD治疗

确诊为亚临床感染性淋巴水肿后给予MLD治疗,先驱空阻塞部位以上正常区域引流淋巴结群,沿集合淋巴管向心方向徐徐轻轻地按揉,增强运输功能,再根据淋巴收集运行方向引流亚临床感染部位,每次时间20~30 min不等,每日1次,一般经3~10次治疗后局部皮肤红色消退,皮温降为正常,即认为局部亚临床炎症得到控制。炎症控制后再根据水肿情况予MLD结合绷带患肢加压治疗。

3 结果

MLD治疗前,患肢有局部皮肤亚临床感染存在。治疗后,局部病灶皮肤红色消退,皮温逐渐恢复正常,质地变软,局部不高出周围皮肤或隆出现象明显减轻,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明显(图1)。治疗前后分别用成分分析仪测量患肢水分变化,患侧与健侧差值为水肿液体量,治疗前后数据经t检验,P<0.05,表明治疗后水肿消退明显(图2)。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患肢无炎症发作,水肿控制满意。本组中有2例病程较短的感染性淋巴水肿患者,经MLD治疗20次后仪器测量两侧肢体液体分布均衡,除去绷带材料,3个月后复查无明显反弹。

图1 MLD治疗前后对比(左:治疗前;右:治疗后)

图2 治疗前后水肿液体量变化明显(P<0.05)

4 讨论

临床上部分肢体淋巴水肿患者一旦皮肤淋巴管炎症急性发作后,局部炎症易迁延不愈,转呈亚临床状态持续存在,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皮温稍高、局部高出周围皮肤,但是无疼痛及压痛,患者无特殊炎症表现,血象正常。若患者免疫力降低(如轻度感冒时)将导致局部或整个患肢丹毒再次发作,抗炎治疗后好转,然后又呈亚临床状态。一旦皮肤淋巴管炎症发作,集合淋巴管易闭塞,其肌纤维遭破坏而自主收缩能力减弱,造成淋巴回流减少。局部感染、细菌及自身抗原的刺激,引起全身或局部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增生及局部浸润,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产生进一步加重、促进炎症细胞及淋巴细胞从血液向局部侵润,两者互为因果,最终过量的细胞因子引发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增生,导致大量胶原沉积、局部瘢痕增生。局部组织纤维化及炎症反复发作进一步加剧了淋巴系统负担,损害了残存的淋巴管功能,加重淋巴水肿。

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十分棘手,通常是感染发生时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频繁丹毒发作,各种治疗收效不明显。这提示我们必须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入手,而淋巴系统有免疫和“清道夫”功能,细菌等悬浮在组织间液的颗粒大分子物质,通过瓦片状覆盖的内皮细胞间隙进入淋巴系统,流经淋巴结时被除去或分解、破坏。理论上恢复或提高淋巴管的运输功能可提高局部免疫力和消除感染,而手法淋巴引流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我们从2006年开始尝试以MLD治疗此类疾病,MLD和一般的按摩是不同的,对力度、方向和手法均有要求。动物实验显示,犬后肢组织间液压升高到0 mmHg(1 mmHg=0.133 KPa)时,淋巴流量明显增加;而升高到1~2 mmHg时,淋巴回流量不会进一步增大[1]。因此,MLD时只需徐徐轻压,组织间液压略微升高即可牵拉毛细淋巴管壁,使组织液进入淋巴管腔,沿集合淋巴管向心方向间歇性的体外挤压,可提高淋巴管的收缩性,恢复其运输能力,从而清除局部感染、减轻水肿。

Olszewski[2]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使用长效青霉素可有效控制丹毒复发。目前耐青霉素菌株增加,且青霉素必须皮试,这使得长效青霉素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相比较,MLD较为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MLD被国际淋巴学会认定为保守治疗淋巴水肿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用其治疗皮肤亚临床感染,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观察。

[1]张涤生,主编.实用淋巴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4-55.

[2]Olszewski WL.Prevention of lymphangitis in lymphedema:a proposed study[J].Lymphology,1994,27:201-205.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nual Lymph Drainage on Patients of Lymphedema with Subclinical Infection

ZHOU Jianguo,LIU Ningfei,LI Shengli,CAO Weigang,ZHANG Dishe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1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AO Weigang.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nual lymph drainage(MLD)therapy on lymphedema with subclinical infection.MethodsFrom July 2006 to April 2008,14 patients of limb lymphedema with subclinical infection were treated by MLD.Changes of local skin infection and edema of affected limb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ResultsSkin subclinic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in all the patients and limb lymphedem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 MLD may be a good way to treat lymphedema with subclinical infection.

Manual lymph drainage;Treat;Subclinical infection;lymphedema

R654.7

A

1673-0364(2009)-02-0097-02

2008年11月24日;

2009年2月28日)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4.011

200011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周剑国现已调往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外科)。

曹卫刚。

猜你喜欢
淋巴管淋巴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传染病信息(2022年6期)2023-01-12 08:59:04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小儿咳嗽也要提防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眼睛也会感染性病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胸内淋巴管瘤诊治进展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原因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