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梦霞 黄瑛瑛
【摘要】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满足不同类型的高职人才对英语不同需求的关键。“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为了探寻一种好的适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比与调查,笔者将本课题组成员两年来对该课题的实践研究与调查结果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创新;1+N模式;ESP;人机对话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作为基础教学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1.课题之理论综述
1.1 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的过程。它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和英特网等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协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结构并促进教学考核形式多元化。
1.2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策略
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策略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1.3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组织者、传递者、导航者和培养者的作用,从英语教学者角色转变为英语教育者。
1.4 高职教育的基本导向和指导方针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要满足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其教学遵循的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提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而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ESP(专门用途英语)就对高职教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Stevens(1988)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1.5 国际著名语言学家Rod Ellis认为个体差异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Hawkey,Garderner,Schumann等都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有深刻的研究,我国语言学家桂诗春在其《心理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外语教学必须从研究对象开始”。
建立在以上理论基础之上,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对比。
2.基于课题理论的调查与研究结果
为了探寻一种好的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本课题组成员分成两大组,一组成员对周边省及省内11所兄弟院校(包括深圳职院,株洲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另一组成员上网搜索所有与高职英语教学有关的现有研究成果。一年半之后我们汇总两组的研究结果,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以及现有的研究结果还明显存在下列问题:
问题一:大学英语教学基于语言的共核部分,仍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职业需要相关不大,无法激发学生的较持久的学习动力。英语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说非实际需要,而更是一种理想需要。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存在严重脱节。
问题二:ESP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时数偏少。
从理论上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与基础英语教学同等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如此。一般来说,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通用英语教学,教学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可是到了专门用途英语,院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差异就大了。通过对周边高职院校(湖南科技职院,湖南交通职院,湖南商务职院,湖南铁道职院,湖南电力职院,湖南对外贸易职院)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有3所院校根本就没开设ESP课,另外三所院校尽管开设了ESP课程,但也只是有极少的几个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而且周学时数2-4节不等。而高职院校(基础)大学英语课时一般在180-220学时之间,二者理论学时悬殊如此之大,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问题的认识上有待提高,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作战略性的调整,是值得人们关注且必须考虑解决的大问题。
问题三: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仍旧单纯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估方式,较少考虑学生的思维与问题解决技能,只注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与再认,而没有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和学业发展情况。
问题四: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师资队伍薄弱。
根据所调查的情况来看,起初计算机英语一般都是由英语教师上,结果学生反映老师对专业了解不够,后来换成由计算机老师上计算机英语,学生又反映老师的英语口语不标准。这一矛盾目前还没得到解决。
问题五: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差,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不知灵活变通。
本课题组通过对六所高职院校的1500份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亟待提高,他们认为大学英语要以应用为目的,增加专业英语知识的讲解。授课方式以听说为主,重视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
3.课题研究之创新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访谈发现问题之后,经过一系列探讨、研究并实践,得出了一些创新的建议与见解。
3.1 压缩大学英语课程,实施阶梯式ESP课程模式
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和诸多现有的研究结果都曾提出了ESP教学这一概念,但方法不具体,操作也难以进行,本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操作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新生入学时,院校按系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他们的英语基础及个人的需要假定分级为A、B、C,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的ESP课程可初步构建为一个阶梯式的框架(表2),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具体课程可以在这模式下做进一步的细化:
阶梯式ESP课程模式
3.2 对学生测试系统采用行为表现评估体系,进行“1+N”评价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1”是每学期末全院统一的机试,试题来源于学院试题库,时间为100分钟,题型与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相同,“N”为构成平时形成性考核项目的总称,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学生档案,电子邮箱等形式。
教师在登记课堂表现时应注意:首先,教师和学生共同培养一种理念,即对问题的回应是趋于开放的(open-ended);其次,教师应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自主控制节奏,学生在经过数次训练后会有意识地自我完善;再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所进行的讨论,对某个特定问题,教师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答案,并不纠正学生错误和强制学生接受标准答案。观察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可应用到行为表现评估中,为进一步的评价采集丰富的信息。
学生档案强调在一段时期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和表现三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生的优秀成果和反映学生不足之处的作品,以及反映学生通过努力得到提高的材料。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课堂表现,教师建议,学生改进情况等一系列信息。教师和学生不断往档案内补充新近收集的资料并定期整理和处理档案中的信息。结合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的弱项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对学习有所启示。一份较为完整的学生档案通常包括:封面、目录、作品、时间、草稿、反馈。通过参与建设档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他们对档案中显示的有关自己弱项的描述和建议,会有比较高的认识。
电子邮箱是老师专门为学生设立的。学生有任何问题,或是对教学上有任何建议,都可以以信件的形式发给老师。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检测到每个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也可以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
3.3 对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提出了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策略分析
本课题组对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策略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教学设计以及教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认为我们既要通过英语等级证书等实质的数据来全面考核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成果,也要制定相应的方案来考核对于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通过期末考试,或者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等等,另外要做到真正以应用为目的,培养既懂通用的外语知识,又培养所学的外语知识与就业的岗位相匹配的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课题组打破传统的办公模式,让大学英语老师走进全校各专业教研室,与专业老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3.4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多维方式让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
网络上也有许多专家或者是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提出过网络自主教学这一说法,但课题组成员发现多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阅读或者练习,我们这里提出的网络教学是多维的。
①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采用与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光盘进行教学,以生动直观,图文并茂的内容吸引学生,而对于师生及学生间参与度高的内容,如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则采用小班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学习活动,营造宽松活泼的学校氛围。
②网络互动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要利用网络让学生之间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进行听说技能的培养,例如可以利用腾讯QQ的群聊模式,老师监督学生之间互相利用语音模式或视频模式进行口语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反复的模拟现实环境巩固学习内容,并贯彻了“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5 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在我们的课堂里也没有两个同样的学生,因此差异教学十分必要。本课题组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差异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
①实行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主要从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效果评价,教材选择等方面进行。
②制定差异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实行滚动编班制度。
学分制下的大班教学目标就应当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在大班里必然存在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这一学情。我们可以试用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实行滚动编班制度:在原行政教学班的基础上,大学英语课程根据英语入学考试成绩编成A级、B级和C级班(其它不分层次教学的课程仍在原行政教学班上课)。然后根据第一、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重新编第二、三学期A级、B级和C级班。
3.6 实施人机对话的口语+听力考试
课题组首次在高职英语测试中提出实施这种测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进行基于计算机的考试成绩管理与分析,以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英语教学一直都缺少大规模英语口语测试手段。为切实深化大学外语改革,我们课题组正协助该校外语系申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口语考点,致力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以及网络测试的探讨,将为实现“无纸化”人机对话口语测试开辟新径。
4.结论
本课题组以应用为定向和目的,在研究和调查中始终坚持使学习者运用语言来获取真实的成果,使用所拥有的语言资源来解决问题。对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本课题组仍将不懈的努力探索,寻找更好更切实际的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具有良好专业交际能力涉外人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培芬.运用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改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18).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
[3]刘然.英语课程考试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陈剑懋.改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5]陈旭玲.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
[6]谈松华.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1).
[7]陈晓茹.行为表现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6).
[8]刘致敏.认知策略的应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 GZGZ7607-12)。
作者简介:
贾梦霞(1977—),女,湖南益阳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二语习得。
黄瑛瑛(1964—),女,湖南浏阳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