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扩招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和人才培养供需不配套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加剧了本来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就业意识的概念、内涵,进一步提出了正确的就业意识的标准,并就如何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培养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充分顺利的就业是总体社会形势、国家政策方针、单位用人计划、高校教育理念和质量、毕业生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作为就业主体的高校毕业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可以使其注重从自我出发,苦练“内功”从而为其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前提下,探讨作为就业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就业意识的基本概念
《辞海》对“意识”的解释是从哲学和心理学两方面来进行的。从哲学上讲,“意识”是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由此可见,意识指的是一种心理活动,并且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据此,我们可把“就业意识”理解为:人们所具有的与就业有关的观念倾向,它通常包括人们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就业态度和就业方式。
进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则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支配他们的行动是带有一定就业目的和愿望的心理活动,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就业所持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份的总和,其结构要素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等。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包括: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即就业目的、就业途径、就业方式等;大学生对就业的评价,即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意愿实现的程度、就业动机等;大学生对就业的情感和态度,这包括就业的依据、对不同职业的喜好程度等。
2.就业意识的基本内涵
正确的就业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理性的就业分析、长远的就业规划、合理的就业期望、良好的就业心态、适当的就业策略等。
2.1 理性的就业分析
理性的就业分析是就业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对整体就业形势和对就业者本人所进行的理性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就如同实体经济一样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制约,会随着“行情”的变化或涨或跌,就业者可以通过分析整体形势掌握总体经济走势、国家政策导向、行业需求变化、地区差异等信息不断调整目标和预期。自我分析更应该深刻剖析求职者自身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不足、职业期望、人生规划等为就业选择做好准备。
2.2 长远的职业规划
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的一顿“快餐”,而应该是迈上成功人生之路掘取的“第一桶金”。大学生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短期内工资、待遇、薪水等等体现出来数字的大小,而应该把第一份工作作为人生规划中整体的一部分,重点关注人生阅历的丰富、工作经验的积累、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个人大局观念、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的锻炼和升华,以便为人生成功打好基础。
2.3 合理的就业期望
对于工作来说,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而只有因人而异的合适与不合适,所以要破除一概而论的定势思维和偏见,制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就业期望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区域差异、行业差异、待遇差异等。对于区域差异,近年来一直呈现出“东热西冷”、“孔雀东南飞”的两极分化现象,造成了东部、大城市人才过剩和中西部、中小城市人才不足并存的尴尬局面,这不利于国家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自我人生价值的顺利实现。对于行业差异,大学生更不能过分追求专业吻合度,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而应该拓宽视野,多方下手,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对于待遇差异,如上所述,更不应成为衡量就业质量的唯一标准。大学毕业生应该在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和待遇差异之间寻求一种合理、适当的平衡点以促进就业。
2.4 良好的就业心态
面对激励的竞争压力,一副良好的心态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就业心态应包括:积极端正的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信心、锲而不舍的毅力、勇敢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等等。在求职过程中,要避免和克服功利心理、挑剔心理、偏执心理、攀比心理、妒忌心理、求闲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绝望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2.5 适当的就业策略
适当的就业策略可以帮助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比较快捷的接近目标实现就业。相反,不当的或消极就业策略则不仅使求职者花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还会使他们事倍功半、错失良机,甚至让许多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自卑失落、一蹶不振。所以,这就要求毕业生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有心之人,成为一个“专业的”求职者,精心的制作求职简历,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招聘,努力把握每次面试机会,精心设计求职的衣着和语言,努力展现自我优点……
3.培养科学理性、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灵活多样的就业意识
面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面对不断庞大的就业人群,面对持续增长的就业竞争压力,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更应该不断充实自我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自觉培养科学理性、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灵活多样的就业意识。
3.1 培养科学理性的就业意识
科学理性的就业意识就是要求毕业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实际的就业形势判断,进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就业期望。而不应该仅仅凭借以往经验和个人意愿,一厢情愿的盲目确定。并且个人的就业期望和方法策略也应该随着就业工作的推进而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科学理性的就业意识还要求正确处理“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之间的矛盾。其实,把“就业”和“择业”的“业”理解为在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上的成功的话,“就业”和“择业”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矛盾。“先择业”注重的是纵向的积累,目标比较明确,但是要注重从基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先就业”注重的横向的积累,范围比较宽泛,但也要确定努力方向,避免迷失自我。
3.2 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
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首先要求把就业当作是大学生活整体的一部分认真对待,而不应该看作是毕业前的“一锤子买卖”。就业是对大学学习和经历的阶段总结,也是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检验,这对于“零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舞台“充电加油”,增加就业砝码:考取资格证书、提高外语水平、参加社团活动、把握实习实践机会、担任学生干部……
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还表现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寻求就业机会。就业不能靠“坐等”,而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参加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网络招聘会,浏览用人单位主页进行自荐,通过亲朋好友进行推荐等等,并注意保持和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
3.3 培养乐观向上的就业意识
乐观向上的就业意识除了上文所述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恒心、耐心、毅力、吃苦精神,不能挑剔、依赖、攀比、妒忌、自卑、自闭、消极、堕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所有的困难都会是暂时的,通过大学的学习和自己的拼搏努力,一定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另外,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找工作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次社会体验,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可以更进一步当成是大学生对自我生存能力的一次锻炼,进过历练的毕业生将怀着感恩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3.4 培养灵活多样的就业意识
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就业选择的多样化。人们能够用全新的标准去评价成功,也会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支持大学毕业生所做的选择。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抛弃“天之骄子”的虚荣勇敢向成功迈进。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区域间人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党中央和政府提出了大学生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号召。大学生要有灵活多样的就业意识,把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地方“扶贫计划”(如江苏的“苏北计划”)、选调生计划等契机,并主动关注中西部和二线城市的用人信息,到更为广阔天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
灵活多样的就业意识还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据统计,我国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还不足2%。创业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倍增效应,一人创业可以带动多人就业。创业教育也日益成为解决我国教育深层矛盾的一种教育理念。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多关注创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积累创业技巧,培养创业兴趣和意识,在毕业之即若条件成熟也可以通过创业之路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志侃.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育研究[D].
[2]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
[3]金久仁.大学生就业与择业的抉择与争鸣[J].中国青年研究.2008(8).
[4]杨宜勇.中国就业形势2008预测与建议[J].财经界.2008(3).
[5]穆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8(4).
作者简介:张玉川(1980—),男,河南南阳人,现供职于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