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组教学探索

2009-04-09 03:17
新媒体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分组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胡 慧

[摘要]由于各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差异大。针对该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特点,提出用分组教学以实现分层教学的方法,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分工与合作来完成教学内容。既解决学生操作水平不等的问题,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习热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关键词]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32-02

一、分组教学的背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来自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学习需求复杂多样。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快完成上机练习,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就会去玩游戏或上网。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同时受了玩游戏和上网的影响,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常一个老师要指导四五十个学生,很难面面俱到地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管理工作。

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是以平常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部分学生单纯为了拿到学分,寄希望于考前集中复习,平常的学习中也缺乏积极主动性。在期末考试中,往往平常操作较好的学生由于考试环境,身体不适等客观因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平时操作较差的学生在考试时超常发挥,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时学生的成绩就不能衡量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操作能力差,进入企业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计算机发展快速,新的知识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同时当今职业素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选用的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而编写的实践性强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在教材中很多任务都要求学生通过开展合作活动来完成。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都在机房实验,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尤其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把实验教育思想的转变、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等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在较短的课时内使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呢?笔者在对该课程十二年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网络辅助教学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建设和改革,总结出相应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结合分组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实现补差提优,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二、分组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的”,要求尊重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同时新一轮学习革命强调参与学习的个体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具备团体协作精神,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分组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工与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精神,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多样需要的新型人才。

(一)扶优提差,激发学习兴趣

分组教学在班级内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上机的时候按照小组安排座位,水平较好的学生挨着水平较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辅导基础差的同学,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同时遇到自己操作时没有出现的问题时会通过寻找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其深入研究的兴趣。水平较差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帮助,能跟上全班进度,也增强了继续学习的信心。遇到综合复杂问题时,同组的学生共同讨论、集体探索,在组间进行竞赛时团结一致,献计献策。这种分组教学方式既能解决老师少学生多带来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玩游戏、上网等问题,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提出问题,请学生分析,组里推荐一个组员来为全班学生讲解,有时难度较大的,请组长来分析。这时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热烈讨论,在组内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在该组员回答问题的时候,同组的同学还会不断地为他进行补充,如果老师对该组的回答再加以及时肯定,该组所有人的热情高涨,其他组也会受到感染,也会在想下次轮到自己组的时候也争取有个好的表现。

在分组教学时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进而培养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风气。如果再让学生适当参与教学评价,学生备感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较快,在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应用中,学生会碰到许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领域,因此需要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上课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把要求学生完成的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在在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独立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互相帮助提高,有助于培养独立求知与思维的能力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分组教学的实施过程

分组教学可以不按年龄编班,而按学生的能力、兴趣或学习成绩标准跨学科分组、学科分组、选修分组等。也可以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教学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本文中主要讨论在班级授课中,相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前提的分组教学。

(一)分组人数的多少

小组的规模影响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人数多了,意见分歧较大,有些学生会丧失在组内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人数少了,起不到相互合作的效果,也不便于对众多的组长进行管理。国内外研究证实,按照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经验,可以将人数定在3-7人。当然,在分组的时候还要根据机房位置分布的不同以及班级总人数的多少来决定每组人员的数量。

(二)分组人员的确定

组员的组成可以从学生的操作水平、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考虑。通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一般采用如下分组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通常是在第一个学期开设,学生刚到新的学校,彼此之间还不是很了解,这时不适合于分组,开学两周后,在学生相互之间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分组。5人一组,男女生混编,建组以自愿为主,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老师和课代表把握各组操作水平均衡。每组选出一名组长,上课时各组位置固定,且组长坐中间。为了避免各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悬殊太大,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调整组长和组员,尽量让各小组力量均衡。在完成综合性较强,课外拓展性较大的学习项目时,打破人数的限制及原有的组合方式,按照学生的协作能力、宿舍分布等因素重新组合。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效果与组长有很大关系。小组长可通过自荐、推荐或指定的方式产生。组长应该是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乐于助人的思想。在选择之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先自荐,然后请学生推荐组长,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等方式产生组长。在有自愿建组的前提下,这样选出的组长易于得到组员的认可和追随。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由组合成的学习小组,相互比较熟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适应,组员之间相互信任,感情融洽,互帮互学的气氛浓厚,凝聚力强。组员对自己推选的组长比较信任,小组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小组间在活动中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分组教学过程

分组教学的过程主要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展示评价。设计是否合理影响到各组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时要体现分工与协作,教师要加强对组长和组员的管理,展示与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优化“分组教学”设计。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设计的任务要能贴近生活,与企业要求相结合,同时要适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要从教学大纲和职业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知识和技能主要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提出,其深浅程度、重难点要以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操作水平为基础,同时还要适量设计有一定难度和深广度的任务,激发操作水平较好学生的求知欲。适当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拓展任务让小组学生课外协作完成。例如在Excel公式与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公式的计算过程,求和与求平均函数是全班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提示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根据函数的帮助来完成If、Rank、Countif等函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好的学生的指导下完成一部分函数的使用。课外还可以布置Pmt、PPmt、Ipmt等计算本金和利息的函数让学生去综合实践。这样的教案设计,既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要求,又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

2.课堂教学。由于采用了分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进行适当更改。该门课程主要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分工与合作完成任务。随着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普及应用,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一届比一届好。在机房中教学,对于内容较浅的部分,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有基础的知识(比如Windows中文件管理,Word和Excel中格式的设置)可以不再讲解,直接给出相关的练习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组长辅导,教师巡视,任务完成后老师在评讲的过程中再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大众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内容相对难一点的(如附件程序集的综合应用,Word的表格操作,Excel中的图表创建等),由教师边在机房巡视边讲解,全班学生集体操作,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争取全体进度一致。难度较大的内容(如Word表格中公式的计算、Excel中三维地址的引用、高级筛选、数据透视表等)可采用广播教学的方式,教师统一控制学生机器进行讲解,再给出练习题目进行练习,教师进行辅导,组长负责巡视,督促全组完成教学内容。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内容,采取分组布置实践任务并产生实验报告的方式来解决。例如:Windows中文件的管理(包括建立文件夹,搜索指定对象,并对这些对象创建快捷方式,复制、移动、删除,属性的设置等);Word中小报和简历的制作,综合处理长文档;Excel中系统地完成生产统计表(包括数据清单的设计,格式设置,公式计算,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并最后生成图表)。任务由整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分担,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协作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组优秀的作品由该组学生上台展示。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检查各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组成员在讨论中都积极主动地分析,寻找解决方法,从而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同时这种方式也给了学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加强组长和组员的管理。教师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在教学方面的主导作用外,在组织方面,要加强对组长和组员的管理。教师需要对组长进行监督辅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组织、监督、指导好本组的组员。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组长要组织好本组同学进行分工与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机房上课时学生上课打游戏、上网等问题,如果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维持纪律,或者通过多媒体教室软件去监控制止是不能完全杜绝的,这时要充分发挥组长的监督作用,监督、管理好本组的组员。当学生频繁的提问导致老师无法一一指导时,组长要及时指导帮助。教师还要调动所有组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同学交流配合,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解决问题中协作学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展示评价。每个组完成任务后,老师利用一定的时间,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组的协作意识与组员的参与程度等项目对各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也可采用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对基础差的学生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推动他们积极向上。对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在分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中每组任务完成的分数计入平常成绩,这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更大的积极性。当然,成绩的给定是依据每个学生所做工作的多少以及完成质量来综合评定的。

四、分组教学有待探讨的问题

利用分组教学实现分层教学,能扶优补差,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然而,实际操作时,各组之间水平差异比较大,同组之间各个成员水平差异较大,有的组较快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的成员间交流和合作不协调,整个小组的任务停滞不前。每个班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进行个别指导。笔者也试着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组员调整,并参与到水平较差组里进行辅导,尽量让每个组水平均衡,但是每个学生的操作水平不一致,很难能有更完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个别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由其他同学帮助其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主动去解决困难,而是把困难推给了组长或其他同学。组长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握好指导的尺寸,变指导为帮助其完成任务,也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加强对组长监督,也加强对组员的监督,在提问时多针对组员提问,甚至也采用组长轮流做的方法,但不能彻底地解决。

五、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分组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的点滴思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对于解决学生操作水平不等,机房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并把这种方法逐渐推广到C语言、数据结构等其他的课程中,在多门课程的实践中正在日益完善。但是,在分组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实践任务如何设计分配,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独立自主完成任务,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

本文于2008年获得江苏省第六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高校组教育技术应用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叶琳莉、黄日茂,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组教学探讨,计算机时代,2007.8.

[2]苏新健,浅谈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杂志,2006.l2.

[3]陈禄伟,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2007.4.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分组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