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创新成为必然趋势与要求。笔者认为,小学教学要注重“动”与“静”的结合,即教师教学中的言语及肢体语言的激发引起学生感官思维的活动,要与学生认真听讲而身体相对静止相结合;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目的要与课堂内容紧扣,学生的思维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展开,从而达到师生的互动与学生思维方向与目标的静止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动静结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有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设计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在西部农村小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虽然十分重要,但也特别困难。本文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转变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现状与传统教学的困难,对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课题做出新的尝试与诠释。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小学教学课程改革的创新运用,通过“动”与“静”结台地方法,对当前课程改革做出新的尝试。
一、教师言语激发与学生静心听讲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展开,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知识的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一堂课的动作、表情、言语旨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耳听、眼观,也就是感官要紧随教师而动,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时,仍须要求学生保持一定的坐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做到教师的动与学生的静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质数和合数,用讲故事的办法导入新课程: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什么梦呢?老师在梦中收到一封来自数学王国的求救信,信上说数学王国有两个民族,一个是质数族,一个是合数族,因为不了解民族习性,它们之间发生了战争。数学王国国王想请我们制止这场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制止这场战争呢々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如此,将本节课教学内容以一个数学的童话故事为载体引入新课程,使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到这堂课上。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需做到认真听讲。
当课堂偶发事件影响到教学时,教师应能做到急中生智,适时处理。例如,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做小动作不小心摔倒,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大笑,紧跟着周围其他同学也相继观望,这时教师正在讲授分数的意义,看到这一幕,随后说道:“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18名同学都笑了,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18名同学占了全班同学人数的几分之几呢?”这个简单而又实际的问题既消除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带来的负效应,又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之中。
以上两个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眼耳和思维显现于动态之中。虽然他们的身体一直要保持相对的静止,但大脑却处在不断地活动之中。我们不应一味的强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活泼好动才好,要注意当一部分知识需要讲解时,就需要学生安心听讲,要注意眼动、耳动、心动与身体的静相结合。课堂上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去思考。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配合。
二、教师与学生互动情境要与学生静态思维方向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应注意设计动态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韩愈的《师说》有这样一例,螃蟹虽有坚硬的外壳和锋利爪子,但却只会寄居于天然的洞穴之中,而蚯蚓却凭借柔弱的身体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就是动与不动的结果。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生活中学习。
我们拒绝高分低能的“人才”。目前,大多数老师都在做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在问题情景设计上大下功夫,将游戏引入课堂,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运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这样做是非常有效的,但关键还在于如何设计与组织活动。某位在国家课改中获奖的教师在一节示范课中设计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来练习认识数对的作用。把教室模拟成一个电影院,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例如(2,3)、(5,6)等数对,然后一声令下。让学生伴着音乐离开座位寻找卡片上注明的位置。学生无不兴趣大增,纷纷离开座位去寻找新位置,场面很热烈,连周围听课老师也群情激昂。这样以游戏方式引入课堂,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是非常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活动中大脑要经过思考才能为完成任务。虽然看来教室有点乱,其实乱中有序,且动中有静。有一个学生拿着一张卡片在一旁呆立许久,没有找到座位。是他不会寻找吗?不是。因为这张卡片上写着(8,7)即第八排第七座,这就是授课老师的高明之处:第八排第七座这个位置不存在——教室只有七排,老师通过这张卡片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经过师生讨论很快得出结论: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是受空间大小所制约的,而这就是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要服务于对学生的思维导向,要突出课堂教学进程的层次性,要紧扣学生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转折点和思维的聚合或发散点,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明白应该去思考什么,就像上述事例中,我们要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拿着这张卡片却找不到座位。而不是去思考其他与本课无关的内容。笔者所说的思维方向的静,指的就是这一点。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就要求我们做到师生互动与学生思维方向的唯一相结合。
三、课堂动态情境要与学生静态思维目标相结合
在课堂中设计游戏是新课改后老师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但要注意,不能因为让学生能够学懂而忽视了让学生思考。在设计游戏时必须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发展,否则,游戏就成纯粹游戏,就会忽视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游戏中若思维发生扭转,成了为了游戏而思维就适得其反,反而得不偿失了。某教师在讲授“认识钟表”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剪一张圆,并在圆上画出一张钟表面来,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教师课前又没能教给学生剪圃的方法,因此很多同学连一张较为规则的圃也剪不出,更别说制作一张钟表面。结果认识钟表倒成了剪圆形的手工制作课了。因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活动的设计、组织要围绕教学知识的掌握而展开,而且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思维上是冷静的,要让学生明确思考的目标。我们希望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活跃,但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若超越课堂知识之外,脱离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有偏差的活跃思维是不可取的,这就是说,师生互动仍然要围绕教学内容,思维必须紧扣教学目的。
总之,一堂活泼的、生动的数学课,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多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静态中思考,动静结合才能发展。动与静都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不能把创新教学狭义的理解为完全的动态教学。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学生的学习环境,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与静态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广大课改实施者不断地摸索、探究。